(2013年8月21日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49號)
為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現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通知》(財稅[2013]52號,以下簡稱《通知》)有關問題公告如下:
一、《通知》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月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是指月銷售額或營業額在2萬元以下(含2萬元,下同)。月銷售額或營業額超過2萬元的,應全額計算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
二、以1個季度為納稅期限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中,季度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6萬元(含6萬元,下同)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可按照《通知》規定,暫免征收增值稅或營業稅。
三、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兼營營業稅應稅項目的,應當分別核算增值稅應稅項目的銷售額和營業稅應稅項目的營業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按季納稅6萬元)的暫免征收增值稅,月營業額不超過2萬元(按季納稅6萬元)的,暫免征收營業稅。
四、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的企業或非企業性單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按季納稅6萬元)的,當期因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含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普通發票已經繳納的稅款,在發票全部聯次追回后可以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
五、本公告自2013年8月1日起執行。特此公告。
(2013年9月13日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52號)
為規范跨境應稅服務的稅收管理,根據增值稅現行有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跨境應稅服務增值稅免稅管理辦法(試行)》,現予以發布。
特此公告。
第一條 境內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稱納稅人)提供跨境應稅服務(以下稱跨境服務),適用本辦法。
第二條 下列跨境服務免征增值稅:
(一)工程、礦產資源在境外的工程勘察勘探服務。
(二)會議展覽地點在境外的會議展覽服務。
為客戶參加在境外舉辦的會議、展覽而提供的組織安排服務,屬于會議展覽地點在境外的會議展覽服務。
(三)存儲地點在境外的倉儲服務。
(四)標的物在境外使用的有形動產租賃服務。
(五)在境外提供的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發行、播映服務。
在境外提供的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發行服務,是指向境外單位或者個人發行廣播影視節目(作品)、轉讓體育賽事等文體活動的報道權或者播映權,且該廣播影視節目(作品)、體育賽事等文體活動在境外播映或者報道。
在境外提供的廣播影視節目(作品)播映服務,是指在境外的影院、劇院、錄像廳及其他場所播映廣播影視節目(作品)。
通過境內的電臺、電視臺、衛星通信、互聯網、有線電視等無線或者有線裝置向境外播映廣播影視節目(作品),不屬于在境外提供的廣播影視節目(作品)播映服務。
(六)以水路運輸方式提供國際運輸服務但未取得《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許可證》的;以陸路運輸方式提供國際運輸服務但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或者《國際汽車運輸行車許可證》,或者《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范圍未包括“國際運輸”的;以航空運輸方式提供國際運輸服務但未取得《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或者其經營范圍未包括“國際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的。
(七)以陸路運輸方式提供至香港、澳門的交通運輸服務,但未取得《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或者未具有持《道路運輸證》的直通港澳運輸車輛的;以水路運輸方式提供至臺灣的交通運輸服務,但未取得《臺灣海峽兩岸間水路運輸許可證》,或者未具有持《臺灣海峽兩岸間船舶營運證》的船舶的;以水路運輸方式提供至香港、澳門的交通運輸服務,但未具有獲得港澳線路運營許可的船舶的;以航空運輸方式提供往返香港、澳門、臺灣的交通運輸服務或者在香港、澳門、臺灣提供交通運輸服務,但未取得《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或者其經營范圍未包括“國際、國內(含港澳)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的。
(八)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下列應稅服務:
1.國際運輸服務;
2.往返香港、澳門、臺灣的交通運輸服務以及在香港、澳門、臺灣提供的交通運輸服務;
3.向境外單位提供的研發服務和設計服務,對境內不動產提供的設計服務除外。
(九)向境外單位提供的下列應稅服務:
1.研發和技術服務(研發服務和工程勘察勘探服務除外)、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設計服務、廣告服務和會議展覽服務除外)、物流輔助服務(倉儲服務除外)、鑒證咨詢服務、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的制作服務、遠洋運輸期租服務、遠洋運輸程租服務、航空運輸濕租服務。
境外單位從事國際運輸和港澳臺運輸業務經停我國機場、碼頭、車站、領空、內河、海域時,納稅人向上述境外單位提供的航空地面服務、港口碼頭服務、貨運客運站場服務、打撈救助服務、裝卸搬運服務,屬于向境外單位提供的物流輔助服務。
合同標的物在境內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對境內不動產提供的鑒證咨詢服務,以及提供服務時貨物實體在境內的鑒證咨詢服務,不屬于本款規定的向境外單位提供的應稅服務。
2.廣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廣告服務。
廣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廣告服務,是指為在境外發布的廣告所提供的廣告服務。
第三條 納稅人向國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應稅服務,不屬于跨境服務,應照章征收增值稅。
第四條 納稅人提供本辦法第二條所列跨境服務,必須與服務接受方簽訂跨境服務書面合同。否則,不予免征增值稅。
第五條 納稅人向境外單位有償提供跨境服務,該服務的全部收入應從境外取得。否則,不予免征增值稅。
第六條 納稅人提供跨境服務免征增值稅的,應單獨核算跨境服務的銷售額,準確計算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其免稅收入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第七條 納稅人提供跨境服務申請免稅的,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跨境服務免稅備案手續,同時提交以下資料:
(一)《跨境應稅服務免稅備案表》(見附件);
(二)跨境服務合同原件及復印件;
(三)提供本辦法第二條第(一)項至第(五)項以及第(九)項第2目跨境服務,應提交服務地點在境外的證明材料原件及復印件;
(四)提供本辦法第二條第(六)項、(七)項以及第(八)項第1目、第2目跨境服務的,應提交實際發生國際運輸業務或者港澳臺運輸業務的證明材料;
(五)向境外單位提供跨境服務,應提交服務接受方機構所在地在境外的證明材料;
(六)稅務機關要求的其他資料。
跨境服務合同原件為外文的,應提供中文翻譯件并由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字或者單位蓋章。
境外資料無法提供原件的,可只提供復印件,注明“復印件與原件一致”字樣,并由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字或者單位蓋章;境外資料原件為外文的,應提供中文翻譯件并由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簽字或者單位蓋章。
主管稅務機關對提交的境外證明材料有疑議的,可以要求納稅人提供境外公證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第八條 納稅人辦理跨境服務免稅備案手續時,主管稅務機關應當根據以下情況分別做出處理:
(一)報送的材料不符合規定的,應當及時告知納稅人補正;
(二)報送的材料齊全、符合規定形式的,或者納稅人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補正報送全部材料的,應當受理納稅人的備案,將有關資料原件退還納稅人。
(三)報送的材料或者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補正報送的材料不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應當對納稅人的本次跨境服務免稅備案不予受理,并將所有報送材料退還納稅人。
第九條 納稅人提供跨境服務,未按規定辦理跨境服務免稅備案手續的,一律不得免征增值稅。
第十條 原簽訂的跨境服務合同發生變更或者跨境服務的有關情況發生變化,變化后仍屬于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免稅跨境服務范圍的,納稅人應向主管稅務機關重新辦理跨境服務免稅備案手續。
第十一條 納稅人應當完整保存本辦法第七條要求的各項資料。
第十二條 稅務機關應當定期或者不定期對納稅人的跨境服務增值稅納稅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的,按照現行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3年8月1日起執行。此前,納稅人提供符合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跨境服務,已進行免稅申報的,按照本辦法規定補辦備案手續;未進行免稅申報的,按照本辦法規定辦理跨境服務備案手續后,可以申請退稅或者抵減以后的應納稅額;已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應將全部聯次追回后方可辦理跨境服務免稅備案手續。此前,納稅人提供的跨境服務不符合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應照章征收增值稅。
(2013年9月16日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54號)
近期地方反映,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第79條關于應退稅款抵扣欠繳稅款(以下簡稱以退抵欠)的規定是否屬于強制執行措施有不同理解。為了全面準確貫徹強制執行措施和以退抵欠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現將應退稅款抵扣欠繳稅款有關問題公告如下:
稅收征管法第40條規定,稅收強制執行措施是指對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稅款逾期仍不繳納的情形,稅務機關采取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抵繳稅款的行為。
以退抵欠是稅務機關計算確定納稅人應納稅義務的一項稅款結算制度,不涉及從存款中扣繳稅款和扣押、查封、拍賣、變賣強制行為。以退抵欠確定后有余額的退還納稅人;不足部分,責令納稅人繼續繳納。以退抵欠之后納稅人仍有欠稅,經責令繳納仍不繳納的,稅務機關采取強制執行措施,為行政強制執行。以退抵欠不屬于行政強制執行。
特此公告。
(2013年8月29日 財綜[2013]88號)
為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加強全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征收管理,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按照《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3]37號印發,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廣告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照本通知的規定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提供廣告服務,在境內未設有經營機構的,以其代理人為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在境內沒有代理人的,以廣告服務接受方為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
三、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單位和個人(以下簡稱繳納義務人)應按照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計費銷售額和3%的費率計算應繳費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繳費額=計費銷售額×3%
計費銷售額,為納稅人提供廣告服務取得的全部含稅價款和價外費用,減除支付給其他廣告公司或廣告發布者的含稅廣告發布費后的余額。
繳納義務人減除價款的,應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合法有效憑證,否則,不得減除。
四、按規定扣繳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應按下列公式計算應扣繳費額:
應扣繳費額=支付的廣告服務含稅價款×費率
五、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納義務發生時間和繳納地點,與繳納義務人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納稅地點相同。
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繳納義務人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文化事業建設費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文化事業建設費。
六、文化事業建設費的繳納期限與繳納義務人的增值稅納稅期限相同。
文化事業建設費扣繳義務人解繳稅款的期限,應按照前款規定執行。
七、提供應稅服務未達到增值稅起征點的個人,免征文化事業建設費。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按季納稅6萬元)的企業和非企業性單位提供的應稅服務,免征文化事業建設費。
八、營改增后的文化事業建設費,由國家稅務局征收。
九、營改增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的預算科目、預算級次和繳庫辦法等,參照《財政部關于開征文化事業建設費有關預算管理問題的通知》(財預字[1996]469號)的規定執行,具體如下:
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港、澳、臺商組成的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臺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臺資)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外商組成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部作為中央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以“103012601中央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目級科目就地繳入中央國庫。
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港澳臺商獨資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與港、澳、臺商組成的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臺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臺資)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與外商組成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全部作為地方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以“103012602地方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目級科目,按各地方規定的繳庫級次就地繳入地方國庫。
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中央所屬企事業單位與地方所屬企事業單位聯合與集體企業、私營企業、港澳臺商、外商組成的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合資經營企業(港或澳、臺資)、合作經營企業(港或澳、臺資)、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繳納的文化事業建設費,按中央、地方各自投資占中央和地方投資之和的比例,分別作為中央預算收入和地方預算收入,由稅務機關開具稅收繳款書就地繳入中央國庫和地方規定的地方國庫。
十、文化事業建設費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建立專項資金,用于文化事業建設。具體管理和使用辦法,另行制定。
十一、本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征收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12]68號)和《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中文化事業建設費征收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綜[2012]96號)同時廢止。
(2013年8月30日 稅總發[2013]87號)
為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2013年6月下旬以來,國家稅務總局結合“四風”整治,對現行稅收業務和行政管理方面工作制度組織開展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各類工作制度362件,其中行政管理類工作制度155件、公告類稅收規范性文件200件、稅收業務內部管理性制度7件。經清理,331件繼續保留,16件需要修改,14件予以廢止,需要新增制度1件。現將《廢止的工作制度目錄》印發給你們,這些制度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停止執行。
1.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稅務總局領導到地方考察調研接待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國稅辦發[2009]24號)
2.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稅務總局機關國際互聯網使用、保密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國稅辦發[1999]17號)
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稅務機關工作秘密范圍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10]16號)
4.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局機關文件交換、傳遞和發送工作的通知(國稅辦發[2000]63號)
5.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網上發送電子公文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辦發[2002]49號)
6.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加強文件交換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辦發[2006]3號)
7.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內部特急發文實行跟蹤辦理的通知(國稅辦發[2007]61號)
8.總局重點事項督查月度計劃制度(2009年6月10日經總局領導同志同意無文號)
9.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稅務總局專網網站信息發布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辦發[2005]22號)
10.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關于通過銀行卡發放各類津貼補貼的通知(國稅辦發[2006]97號)
11.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關于各級稅務機關和領導干部不準收受下級贈送的獎金、紅包問題的實施意見》的通知(國稅發[1995]126號)
12.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若干規定〉的實施辦法》的通知(國稅發[1997]106號)
1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嚴禁稅務人員參與賭博色情等違法違紀活動的通知(國稅發[1998]73號)
14.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車船稅宣傳提綱》的通知(國稅函[2007]167號)
(2013年8月27日 稅總函[2013]508號)
小微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對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市場繁榮、穩定經濟增長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暫免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是國家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各級稅務機關要高度重視,認真貫徹落實,嚴格執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的通知》(財稅[2013]52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49號)。
稅務總局要求,各地國稅局、地稅局近期要通過12366納稅服務咨詢熱線,重點做好小微企業納稅服務工作,解答、搜集小微企業反映的涉稅問題。要通過舉報電話,主動接受納稅人監督。對政策執行不到位或擅自變通的,要堅決予以糾正。對工作中發現的稅收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重大問題,應及時上報稅務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