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敏
為提高員工滿意度,企業管理者必須堅持關愛員工,重視員工價值,尊重員工勞動,關注員工民生福利,努力讓員工在較高的滿意度中學習、工作和生活,不斷提高員工的快樂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全面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你關愛員工,市場就倍加關愛你
“員工是立行之本”。企業辦得好不好,取決于團隊的向心力、凝聚力,取決于員工的滿意度、忠誠度、貢獻度。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員工都是最寶貴的財富。美國奧辛頓工業公司的總裁曾總結出一條“黃金法則”:關愛你的客戶,關愛你的員工,那么市場就會對你倍加關愛。“客戶”是企業的外部客戶,“員工”是企業的內部客戶,只有兼顧內外,不顧此失彼,企業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所以,一家追求卓越的企業必須重視對員工的關愛。
強調關愛員工,與“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并不矛盾。這是因為提高員工滿意度,是保持旺盛戰斗力的關鍵,只有提高員工滿意度才能提高客戶滿意度。然而,有的企業在著力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同時,往往忽視對員工的關愛,導致一些員工出現職業倦怠、缺乏激情、心態緊繃等亞健康狀況,最后客戶的滿意度下降。可見,不顧員工的滿意度去追求客戶的滿意度,無異于緣木求魚。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員工的滿意度每提高3個百分點,客戶對企業的滿意度將提高5個百分點。倘若員工滿意度達到80%,則企業利潤率增長將高出同業20%左右。員工是企業價值的創造者,他們對企業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其工作行為和成效。不難理解,當員工滿意度高時,他們就會積極努力地工作,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反之,其精神狀態不佳,責任意識就可能淡化,工作效率和質量勢必降低,更談不上發揮主觀能動性,這不僅不利于企業發展,還會增加經營風險和不穩定因素。
提高員工滿意度三大措施
提高員工滿意度、增強企業凝聚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關鍵是要在經營管理中注入人性化因素,做到措施到位。
第一,圍繞業務發展和價值創造,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競賽活動。激發廣大職工創造熱情。例如,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關愛行動、談心交流、心理輔導等活動,建立常態化的訴求反饋平臺,認真傾聽員工心聲,做好員工心理減壓,提前化解矛盾,消除不穩定因素。同時,結合制度建設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強化民主監督職能,建立建言獻策常態化機制,著力解決廣大員工反映強烈的焦點熱點問題,使員工在經營管理中應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落實。
第二,重視和關注員工工作生活,提升員工幸福指數。應不斷改善基層一線的工作環境,注重員工勞動保護,切實把關愛員工工作落在實處。金融行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和各崗位的實際,結合勞動強度、客流量變化、優化業務流程,實行彈性排班,科學分流,大力推進電子化建設,提高自助設備替代率,為員工減壓減負。適當提高員工福利待遇,企業年金、醫療、保險、帶薪休假等福利待遇,增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第三,致力關心員工民生。一個單位凝聚力的強弱,員工積極性的高低,往往與管理者為員工辦實事的作風和行動密切相關。管理者應努力做到“四必知”:員工的思想狀況必知,員工的工作狀況必知,員工的需求狀況必知,員工的行為狀況必知。堅持開展“五必談”、“五必訪”活動:領導人員要自覺加強與員工的溝通交流,堅持開展談心活動,做到五種情況必訪必談:員工有違規違紀苗頭時必訪必談;員工生活中發生變故時必訪必談;員工受到批評處分時必訪必談;員工受到表彰獎勵時必訪必談;員工工作調整、職務變動時必訪必談。通過談心及時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并加以關心呵護,員工才有家的溫暖,才會迸發出工作激情。
搭建關愛員工的平臺和機制
關愛員工,應當體現在政治上關懷、能力上關愛、工作上關心、生活上關照。
搭建學習平臺,建立提高員工素質的培訓機制。應努力把員工培養成勤于學習、勇于創新的知識型人才,逐步提高員工的履崗能力和整體競爭實力。在培訓中加強企業文化的傳播,使員工的價值取向、行為觀念、發展目標、核心價值觀更好地統一起來,增強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
搭建考核平臺,建立健全員工收入增長保障機制和最低工資保障線制度,通過逐步提升員工收入,不斷提高員工滿意度。收入分配機制應把“責任和利益”、“壓力和動力”融為一體,并向基層和一線員工傾斜,使員工的薪酬水平與其崗位責任、工作業績、貢獻大小緊密掛鉤,有效挖掘員工潛能,全面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特別關注員工收入的增長,使之成為衡量領導業績水平的標尺,成為衡量單位發展效果的標尺,成為衡量員工滿意度的標尺,實現員工和企業雙方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