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虎
( 黑龍江省引嫩工程管理處,黑龍江 大慶163316)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央及地方對水資源在生產、生活、環境中作用的高度認識,全國各地相繼建設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設的同時水事法律建設也在逐步完善,自1988年國家實施第一部規范水事活動的基本法《水法》以來,陸續出臺實施了《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條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水政監察工作章程》等法律、法規、規章,水事法律框架基本形成。但在守法、執法方面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尤其水利管理單位在依法維權時的困難最為顯著。為了更好地加強水利工程的管理,發揮工程的最大效益、使之能更好地為生活、生產、環境改善服務,在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內部設置水政執法隊伍顯得尤為必要。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權益受到的侵害種類繁多,主要歸納為以下7 種:
1) 破壞盜竊水利工程設施。每年在全國范圍內發生此類違法行為總量達萬余起,經濟損失達億元。
2) 按《水法》規定,要在水利工程實物占地以外的一定范圍劃定工程管理區域,并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予以征用;在管理用地以外跟據工程需要,劃定一定范圍作為工程的保護區域,此地可不征用,但在該范圍內禁止一切危害工程的行為。但在工程管理、保護范圍內,擅自進行爆破、打井、采石、取土、堆放污染物、伐木、陡坡開荒的現象屢禁不止,在取水口附近采砂現象時有發生。
3) 未經取水許可擅自取水,雖經許可,但不按許可的取水條件取水現象是供水單位的管理隱患。
4) 不按有關規定及時足額繳納水費。《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規定用水單位、個人要以物價部門確定的水價及時足額繳納水費,但在實際收繳中,用水戶拖繳欠繳的情況相當普遍,至使水管單位無力進行正常維修、更新、改造,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管理人員思想不穩定,運行管理十分困難。
5) 超過規定的排放濃度和總量向水體排污、向水源地保護區排放污染物,污染水體、破壞環境、危害人民體身體健康。
6) 在河道、行洪區種植樹木、高桿作物,影響行洪,給抗洪搶險增加困難。
7) 建設臨河( 臨渠) 、跨河( 跨渠) 、穿堤建筑物,不經水行政部門的同意。
這些現象的出現,給國家帶來巨大經濟損失,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甚至危害社會的安定團結。遏制此類事件是擺在水利管理單位面前的長期的任務,加強水政執法勢在必行。
1) 我國的水政執法主要以水政監察隊伍為主要工作機構,在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設有水政監察總隊,地市設有支隊,縣級成立大隊。大型水利管理單位,工程管理范圍較大,涉及多地市縣,多遠離各級行政中心,發生水事違法事件時行政管轄的水政執法部門不能及時到現場處理。
2) 水政執法有很強的專業性,除涉及水事法律知識外,還與大量的水利科學知識相關、與水利管理規范、技術操作規程聯系緊密,需要執法人員不但要有法律知識,也要具備水利專業知識,工程行政區的水政執法隊伍管理區較大,精力分散,執法難以保證準確適當。
3) 不同水利工程都具有各自的技術特性,國家或省行政部門對個別的工程運行管理方面出臺了法律效能的文件,這樣就增強了執法的特別性,增加了當地水行政部門的執法難度。
4) 不同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周邊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組織就是潛在的水行政相對方?,對他們的宣傳教育是水政執法部門的一個重要責任,這項有針對性的工作由水利管理單位的水政執法隊伍來做會有更好的效果。
加強水利工程管理,解決水利行業的重建輕管的問題,形成依法治水的良好局面,讓水利工程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就需要在大型水程工程管理單位設置水行政執法隊伍。
在《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等法律中,水行政執法主體只有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利部所屬的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珠江、松遼水利委員會和太湖流域管理局等流域管理機構。對水行政執法主體作了原則性的規定。
在貫徹執行以上法律的過程中,水利部出臺了《水政監察工作章程》、《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等部門規章,做出了更為靈活、可操作性更強、更為細致的規定。《水政監察工作章程》第八條中有“省( 自治區、直轄市) 、市( 地、州、盟) 、縣( 市、區、旗) 水行政部門根據執法需要,可在其所屬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設置派駐水政監察隊伍”的內容;第九條中說明了水政監察隊伍的職責:①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了共和國防洪法》等水法規; ②保護水資源、水域、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防汛抗旱和水文監測等有關設施;③對水事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維護正常的水事秩序,對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違反水法規行為實施處罰或其它行政措施; ④配合協助公安和司法部門查處水事冶安和刑事案件; ⑤對下級水政監察隊伍進行指導監督;⑥受水行政機關委托,辦理行政許可和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有關事宜。
《水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了地方性法規授權的水利管理單位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獨立行使水行政處罰權;第十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在其法定權限內委托符合條件的其他組織實施水行政處罰。組織所要符合的條件為:①依法成立的管理水利事務的事業組織;②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水利業務的工作人員;③對違法行為需要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鑒定。一般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都符合這3個條件,具備受委托條件。
根據以上兩個部門規章,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設置專門的水政執法隊伍有3個合法途徑:①可以要求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以自身名義在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派駐水政執法隊伍; ②可以向地方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提請,通過地方性法規授權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自行設置水政執法隊伍;③促成上級水行政部門委托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在一定權限內實施水行政處罰方面的水行政執法。
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水行政執法隊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建議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特點,尋求擁有適應本單位管理的行政執水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