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威 梁曉芳
(河南省漯河市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河南 漯河 462000)
首先,我國《計量法》規定:“計量檢定必須執行計量檢定規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已有此法,不可不依。然而,現在的相關企業,從領導、技術主管到工作人員,恐怕還沒有普遍得到足夠明確的理解和認識。
第二,檢定對相關生產企業來說,是其產品質量的驗證。對生產企業來說,都還未能積累必要的、來自使用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驗。出廠時認為合格,使用中發現了問題,售后服務的費用之高大大出乎預料,致使得不償失,“急功”而未能“近利”。這方面的教訓不少。因此,通過科學合理的檢定,防患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凡是認真負責的企業領導,都更自覺地把建立、改進、完善的檢定系統設備,放在比組織生產更重要的地位上。
第三,檢定對“顧客”來說,是決策購買的依據。同樣因為產品是一種“新”的“商品”。“上市”時間還很短,還沒有形成顯著的若干“名牌”的效應。認真負責的“內行”“買主”,會關注所選購的產品的檢定的情況。為了贏得顧客的信任,吸引“買主”,生產企業搞好自己的檢定系統顯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個生產企業,他們的產品出廠檢定系統——包括設備硬件和檢定方法程序設計軟件,是否科學、完備;檢定操作技術人員在按照檢定規程運作實施中,是否認真、負責;可以基本反應出其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程度。既能體現企業領導是否有明確的計量法制觀念,也必將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和效益。
《計量法》實施20年來,我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所屬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在貫徹實施計量法律、法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依法開展對強檢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和實施強制檢定工作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強檢計量器具綜合受檢率偏低。特別是鄉鎮、社區醫療衛生單位使用的強檢計量器具大部份沒有實施強制檢定。造成強檢計量器具受檢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各縣(市、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本轄區屬于強檢計量器具未建立比較完善、準確的管理檔案或臺賬,導致對本轄區強檢計量器具的分布及種類、數量等情況掌握不全面,對使用強檢計量器具的單位開展監督力度不大;
二是部份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存在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的傾向,對收費標準偏低、檢定條件較差和收費比較困難的項目,采取比較消極的態度,使許多只要通過努力就可實施檢定的計量器具長期未檢定;
三是有些使用強檢計量器具單位的管理者計量法律意識淡薄,不依法申報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甚至拒絕檢定,給強檢工作造成不少的困難和阻力;
四是計量器具強制檢定監管考核機制不完善。多年來我市在計量器具強檢工作方面缺乏建立較為具體并且行之有效的監管和考核辦法,導致計量器具強檢受檢率偏低的狀況未能有效改變。
市局和直屬分局要結合舉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5·20”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等宣傳活動,廣泛開展計量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計量認知度;要結合舉辦計量檢定、計量管理人員崗位培訓,開展生產許可證審查、企業創名牌產品評價等活動,宣傳講解國家有關計量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增強公眾計量法制觀念;要充分利用廣電宣傳媒體宣傳報導計量執法監督檢查的有關情況,舉辦專題電視科普知識宣傳,使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使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的單位和個人,進一步明確國家的計量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提高依法報備和申請計量檢定的自覺性。
建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管理檔案,是做好計量器具強制檢定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因此,各市局和直屬分局要充分重視強檢計量器具的備案和建檔工作,真實掌握本轄區強檢計量器具的分布情況,以便有效地對使用強檢計量器具的單位實施監督和作為對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完成強檢工作任務考核監督的依據。鑒于強檢計量器具種類及數量繁多,使用單位涉及面廣,要全面做好國家列入強制檢定的61項118種強檢計量器具的備案和建檔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情況,擬將強檢計量器具的建檔備案分階段實施:必須完成本轄區加油機、地中衡、出租車、眼鏡配制和醫療衛生單位使用的強檢計量器具的建檔備案;必須完成本轄區持有工商營業執照的單位在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的建檔備案。
各局及直屬分局要根據已建立的強檢管理檔案,定期對使用強檢計量器具的單位開展監督檢查,對不依法申請強制檢定、拒絕檢定的單位或個人,要依法給予必要的行政處罰或通過宣傳媒體給予曝光,逐步推動本地區計量強檢工作的正常開展。
各局及市計量科要根據本轄區強檢計量器具的分布情況,每年初對所屬法定計量檢定機構下達強檢工作任務和目標,并定期對任務目標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確保強檢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省局下達的目標。
從今年開始,市局將把各局、直屬分局和計量技術機構對本轄區強檢計量器具的建檔備案率和實施強制檢定的受檢率作為年終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對強檢工作落實好的給予表彰獎勵,對不按時做好強檢計量器具備案、對強檢工作監管不力、計量器具強檢受檢率偏低的單位,要進行通報批評直至對相關責任者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