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營(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東省青州市262500)
質量意識是一種理性認知成分,指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對產品質量、工作質量、服務質量的認識、了解、掌握質量知識的程度和態度,對質量的思想認識、信念以及質量素養,對質量的評價等,都屬質量意識的范疇。提高質量意識是質量管理的前提,它直接關系到質量管理工作的成敗,對企業產品質量的優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質量意識的定義可以看出,企業員工質量意識的強弱,對一個企業產品質量的影響是何其巨大。因此,持續開展質量意識教育,提高全員質量意識,在企業管理中將會凸現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樹立質量核心論,首先企業領導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和質量意識,對質量文化的建設給予高度的重視,用自己的言行影響企業員工。
一個企業的質量意識如何,是由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決定的,其中最關鍵的是企業領導的質量意識。因為一個企業無論采取何種質量管理方式,都必須要有領導的重視,特別是決策層領導的重視,否則企業的質量管理將限于空談或停滯不前。惟有得到企業決策層的重視和承諾并直接參與,才能有真正的質量保證,全員參與質量管理活動才能成為現實。最高質量決策者要及時洞察和糾正不良的團體質量意識和質量心理。并在凸現健康的質量文化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決定性領導作用。
有人提出質量管理的5大因素,即:人、機、料、法、環。其中人是主要的、第一位的因素。為發揮人的因素,企業可從工資待遇上、獎勵制度上著手,在滿足員工自我實現的需要,為員工提供發展機會下功夫,激勵員工的生產熱情,提高他們對質量的認識,重視員工的創造才能和道德因素,以期推動質量責任心的提高,這些激勵機制實際應屬質量意識教育的范疇。
企業內部應建立和不斷完善質量激勵機制,鼓勵質量攻關和創新,攻關或創新成果不分大小,都要予以獎勵和表揚,以此改變員工對質量滿足現狀或漠不關心的狀態,積極吸引員工參與質量管理工作,增強員工的主人翁精神;除要及時給他們指定新目標、新課題,建立新的攻關組織外,同時要予以更多的關注、鼓勵,要使員工牢記企業領導是十分關心質量的。
質量文化是在長期的質量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圍繞質量問題所產生的一切活動方式的總和,這種活動方式體現了企業獨特的質量價值觀念,其質量的含義是廣泛的,包括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過程質量、環境質量等很多方面。塑造良好的企業質量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綜合集成、齊抓共管。企業各部門、各崗位都應結合自己的職能,明確各自的質量責任,在企業建立一個價值共享的道德倫理觀念,即建立企業色彩鮮明的質量文化,為提高全員質量意識營造一種必需的環境,以此來推動產品質量的跨越。
質量是高尚的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和高超精湛技藝的結晶。職工應該把提高質量和保證質量作為自己技藝能力和精神文明形象的集中體現,嚴肅對待,一絲不茍。企業要為職工創造一個發展的機會,通過在職進修、培訓學習,不斷提高職工參與質量管理活動的知識水準,從而針對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開展質量攻關。
目前,各國公認當今世界級的質量管理中心在日本,這是因為日本的質量管理為日本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日本質量管理的成功,教育起到很重要作用。他們的主導思想是:全公司質量管理是企業所有部門、全體人員共同參加的質量管理,所以必須對全體人員進行教育,并且強調從質量改進開始到再一次質量改進循環,都要以培訓教育為基礎,使全員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巧,不然無法進行高層次的質量改進再循環。
一個企業要想在質量上獲得成功,必須所有層次上的人員都參與。因而從企業領導到第一線的工人,都要實行相應的質量培訓和教育,并要鼓勵員工與擁有良好質量文化的組織進行交流,從組織外部吸取好的質量經驗。目前許多企業在質量培訓方面效果不太理想,筆者認為其中關鍵原因是對培訓需求的識別做的不夠,不管員工的素質技能高低、崗位職能的區別以及就職時間的長短,一律采取面上的泛泛的教育培訓,其效果可想而知。為提高培訓效果,首先要對現有人員的質量意識、質量知識及技能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資料,結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制定針對不同層次需求的短期或中長期培訓規劃,分階段、分部門、分層次地實施培訓,并建立員工培訓檔案,對培訓效果實施跟蹤驗證,確保員工有勝任工作的能力、經驗及良好的質量意識和態度。
[1]QC小組基礎教材(中國質量管理協會編著 邢文英主編).
[2]《全面質量管理基本知識》(中國質量管理協會編著 馬林羅國英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