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玉明(新疆油田分公司石西油田作業區石南31轉油站 新疆 834000)
作者:畢玉明 男,1977年8月出生,新疆油田公司石西油田作業區石南31轉油站輕烴裝置技師。
現代風險預控理論認為,“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風險是可以預控的”;抓安全生產猶如破解冰山,控制事故首先應控制安全隱患和未遂事故。安全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石油石化企業基層作業場所大都是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管理不到位,經常導致一些人為事故的發生,給企業造成很大的損失,本文以近幾年石西作業區在探索加強基層安全生產新舉措,做經驗交流:
目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而又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生產活動,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一種管理手段,也是一種利用視覺來進行管理的科學方法。包括:人員目視化管理、工用具目視管理、設備目視化管理。
石西作業區根據國家標準GB?50058-92中規定,以“目視化管理”為依托,以安全管理為核心,以視覺信號為基本手段,以公開化為基本原則,按作業場所危險程度大小,將天然氣區和原油處理區劃為0區,加熱爐區劃為1區,注水處理區劃為2區,加強區域安全風險防范識別等級。員工按照統一規定著裝,外來人員(參觀、指導或學習等)和其他承包商進入油田生產作業場所,其勞保著裝必須符合該作業場所的安全要求。嚴格執行作業現場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如:高處作業、用電作業等)必須通過安全培訓并考核合格后發給相應的目視管理標簽,并貼于在安全帽上,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在工用具目視化管理內容與要求是:所有工器具入作業場所時必須進行檢查,合格后采用定置管理。長期工作使用的,必須每季度進行一次檢查,檢查合格,以“檢查合格證”的形式粘貼于工用具的明顯位置,以確認該工用具合格。 在設備目視化方面認真做到投用前,在設備明顯部位標注明確的設備名稱及編號。投用設備后制作設備狀態指示牌,設備狀態指示牌分為“在用” “運行”、“備用”、“檢修”、“待修”、“停用”六種,根據不同設備狀態掛不同指示牌。設備使用單位在設備投產正常后,制作設備管理卡、待檢修設備牌及區域責任牌。對可能造成嚴重危害的操作懸掛操作警示,操作規程張貼在設備附近標明設備操作步驟。特種設備投產后同步制作檢查牌,并粘貼于該特種設備明顯位置。通過以上標識、說明、提醒等形式真正讓基層員工“一學就懂、一看就會、一用就靈”,使安全管理透明、直觀,創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圍并更推進安全制度視覺化、直觀化、簡潔化。
石西作業區維修人員在培訓方面就率先當起了“互動式”班前會的應用“領頭羊”,自創了一套“互動式”班前會,在“你來我往”的互動中,不僅使員工豐富了理論知識,增強了安全意識,提高了操作技能,同時還調動起了崗位員工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具體做法:在每次的班前會上,針對當天的工作重點班長對班員進行了詳細提問然后指定員工進行回答,比如在一次會上班長問到:“如果在天然氣壓縮機DPC-2804的二級保養過程中發生天然氣大量泄漏,無法控制時,應該怎么做?請XX給大家說一下……”。被提問到的員工根據掌握的應急預案,回答為:“首先立即進行全站緊急停機,人員配戴正壓式呼吸器打開壓縮機廠房的門窗通風,來氣改PV-201閥放空,然后報火警,通知注水崗到消防泵房啟泵供應消防水……。”這就是石西作業區基層維修班“互動式”班前會的運行模式。采取這種“互動式”班前會,就是為了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學習模式,通過直觀、易懂的現場互動交流方式,讓每一位員工能夠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不打嗑睡,不出現抵觸情緒,并且在學過之后還能印象深刻,學以致用。
“互動式”班前會內容豐富,每天培訓內容不重樣,主要包括《生產知識每周一問》、《如何使用你我的工具》、《事故案例大家說》、《急救知識大家學》及《安全行車你我他》等。 “互動式”班前會,這種形式新穎的培訓方式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充分激發出了員工們主動參與的熱情,同時也受到了員工們的一致好評。
目前,“互動式”班前會已經在該基層其它班組推廣開來,各個班組在此基礎之上,結合各班組自身特點,創新出了具有自己班組特色的文化建設活動,從而在該作業區范圍內形成了濃厚的“趕、幫、超”學習氛圍,通過這種措施,石西作業區培養出了一支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為安全生產打牢基礎。
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上報領導,引起領導重視,以下發“隱患整改通知單”形式,通知相關負責人及時整改,以領導重視的姿態促使員工主動增強安全管理意識。如在一次領導檢查中發現工藝區的一個泄漏點,立刻下發了隱患整改通知單,班長接到后迅速通知工藝崗的班員限期整改并將整改結果上報,等待二次檢查。長期以來,該作業區就是通過采用此方式,以“強三基”作為工作重點,精細化管理,緊密圍繞運行崗位最基礎、最薄弱的環節加強管理,落實班員崗位責任,突出隱患整改過程,不斷提高執行效率。基層班組在借鑒“HSE整改通知單”的基礎上,推行“維修單簡單易懂”的管理模式,通過自查自改、日常抽查和定期開展“標桿班組”及“安全班組”評比推廣活動,使生產中的各種隱患和問題能夠及時發現并得到迅速整改。通過對 “整改通知單”進行定期匯總歸納和分析提煉,有效發現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深層次隱患,對班組下步改進工作的制定和開展提供指導。在現場檢查中,重點、難點環節通常由技術人員進行聯合檢查驗收,在檢查中對班組嚴格執行考核標準,按表打分,并當場下發問題整改通知單,建立檢查整改記錄本和反饋意見本,詳細記錄所檢查出的問題及整改情況。對于檢查出考核細則上無對應的問題,經過討論后增加到下次的檢查項,進而逐步完善考核細則,對檢查出的突出問題集中進行講評,并且按檢查成績打分排名,組織各崗位人員參觀和交流,最終實現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該作業區通過大力推廣“整改隱患簡單化”的管理模式,使基層站容站貌、員工業務素質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進一步提升了基層班組整體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
為了提醒員工保持正確的工作行為,避免事故發生,石西作業區把新疆油田公司“十三種習慣性違章”形成漫畫圖片并在每周安全早會上就漫畫向大家解讀了十三種習慣性違章的具體內容,針對各班組崗位實際情況,重點詮釋了養成習慣性違章的行為,給工作和生活帶來的不便和危害,甚至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然后把這些漫畫掛在員工的工作場所,形成大家自由、必然瀏覽,而非強制。讓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能想到這些危害的嚴重性。
這種形式的實施,基層班組成員都都紛紛表示贊成,覺得這種安全漫畫很吸引眼球,比起那些教條式的安全提示效果好多了,漫畫形式的學習更加讓人印象深刻、更容易記住,可以不知不覺就想到漫畫里面的內容,看漫畫學習違章的效果非常明顯。有了這些漫畫,我們更加清晰地知道哪些是習慣性違章了,就能更好地杜絕違章事件的發生,從而確保安全生產。
油田工作中經常會發生因為平時對小細節的忽略,結果成為安全事故的元兇。石西作業區牢固樹立“大安全”理念,形成全員自覺重視安全的風氣,營造“安全光榮”“三違可恥”的氣氛。
為引導崗位員工遠離“三違”行為,石西作業區定期舉辦“三違心理”會診活動,針對違章者安全技術素質、心理狀態和行為習慣,把易造成員工三違行為的心理因素及工作習慣進行“放大”,通過大量安全事故案例,提高每一位員工的安全覺悟性。如:通過對只重視工程進度,而忽視安全生產的違章行為;在工作中憑經驗操作,且缺乏安全技術知識與技能導致的事故;因“麻痹僥幸”心理,在工作中圖省事、圖省力、圖方便,而造成的違章行為等的會診活動,從主觀、客觀原因以及操作、指揮人員心理因素進行全方位分析,并與崗位人員一起深挖其產生的根源,討論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全力規避安全風險。同時,該作業區還以崗位為單元,對員工偶然性違章和習慣性違章發生的頻次、地點等進行統計,與崗位員工一同進行分析,幫助員工對自身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杜絕違章行為的發生。
為提高員工綜合素質,促進油田科學、高效發展,石西油田作業區持續開展全員培訓,提高風險預控的主動性。緊密圍繞油氣上產中心工作,以打造高素質、高技能員工隊伍為目標,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幫促員工提高崗位操作技能。為使培訓工作取得實效,石西油田作業區以“實際、實用、實效”為原則,對現有培訓資源進行了優化整合。利用現有維修空地,安設了套扣機,新增了安全閥更換、集輸工化驗項目等培訓內容。根據員工不同崗位、不同技能水平、不同年齡等情況,因人制宜、因崗制宜,有針對性的開展員工培訓活動。同時,采取將“課堂”搬到一線、師帶徒、勞動競賽、請進來、送出去等多種形式,幫促員工提高綜合素質。培訓期間,石西作業區基層以“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為原則,針對新員工實際操作技能薄弱的情況,專門安排技師重點進行培訓,對年齡較大員工以手把手教授的方式,一對一進行實訓,全力幫助員工提升專業素質和崗位操作技能。
石西油田作業區通過實施以上基層安全生產新舉措,加快從重視安全生產的“硬件投入”向重視安全生產的“軟件投入”轉變,強化目視化安全管理,注重員工安全防范意識、風險辨識能力與應急處置能力的培養,堅持全面培訓與重點培訓、能力提高與現場操作相結合,持續推進員工素質提升工作,為更好、更快建設“新疆大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條件在變化,環境在改善,安全管理也要與時俱進,石油石化企業必須加快對基層安全生產新舉措的探索和研究,緊跟市場經濟需求,突破傳統消防式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預防式安全管理理念,構建新的安全文化,加快探索出對基層安全生產既適用又先進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安全目視化管理規定2009[2]穆健,馬宏發《路上油氣田安全監督實用技術手冊》,石油工業出版社;2011.
[3]季富政.中國羌族建筑[M].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4]季富政.巴蜀聚落民俗探微[J].南方建筑.2008,2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