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花(濰坊科技學院)
目前,我國具有豐富的能源資源,可是動力和燃料還遠遠不夠,開發的速度較慢,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存在著浪費的情況,能源的利用率比較低。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節約與開發一起進行,在開發能源的過程中,更加重視能源的節約。
可以說,一個企業的能源消耗多少是市場競爭力,管理效能和技術水平的綜合體現。 在我國的能源消耗當中,企業占了至少為70%,通常萬元工業產值的化工企業能耗是3 噸~4 噸標準的煤/萬元,在化工企業的能源消耗組成當中,燃油占到2%,電力占到45%,煤炭到了53%。 過高的能源消耗是阻礙化工企業經濟效益與競爭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化工企業的緊急任務就是節能降耗。
當前,在管理能源上,日本處于領先的地位。 也就是說在一些發達國家, 他們注重管理能源, 可以使能源的消耗大大地減少。 注重管理能源,可以從設備操作管理制度,健全執行管理機制, 創建崗位責任制, 測定熱平衡和能源消耗計量等方面去落實。 通過充分地體現管理的作用,以有效地避免化工設備漏、滴、跑的情況,改進運行的現狀,從而使得一定時間之內的經濟效益提高。
化工企業需要進行持久、深入、廣泛的宣傳節能降耗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進一步地增強企業全體員工的節約觀念與能源憂患思想,對浪費能源的一些情況進行及時地曝光。 安排重點崗位操作人員與管理技術崗位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 借助各種各樣的宣傳培訓,啟發化工企業人員努力地參與節能降耗,努力打造節能降耗的示范性企業,建立和健全節能降耗制度,讓化工企業的員工能夠自覺地行動起來。
第一,供熱電系統的優化。 倘若堅持提高生產效率與收率,降低能耗的原則,根據供電和供熱優化設備,那么就一定要打破單套設備的現狀。 比如,優化供熱系統,一定要注意溫度不一樣情形下熱源的特點,且要根據設備的合理與正確聯合,在較大的范圍之內匹配冷熱物流,從源頭上避免“高熱低用”的現象,以充分地應用能量,實現最為理想的效果。
第二,變頻調速技術的應用。 負荷率較低是化工企業設備的普遍缺陷,根據這種情況,有效的解決策略就是變頻調速技術的應用。 比如,低壓泵、空冷器和加氫裂化設備都能夠使用變頻調速技術。 只要使電動機的設計負荷大大地提高,就能夠實現節能降耗的目的。
石油化工企業的生產設備是非常多的, 所有生產區間的設備都跟跟生產原料存在供需關系。 比如,在冶煉石油的時候,延遲焦化設備、催化設備和常壓蒸餾設備間原料的供需關系,可以實現熱出料。 減壓和常壓狀況下的減壓渣油和蠟油設備可以在沒有冷卻的前提下在裂化催化設備當中置入, 從而使得焦化情形延遲,在裂化催化設備當中置入焦化蠟油,高溫循環可以在重油化裂化催設備當中進行,跟原油換熱,進行熱聯合。 可以講,這個過程使得生產設備運行單一性的現狀打破, 注重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得加熱和冷卻情形下重復換熱的情況改善,這促進了換熱深度的提高,使得冷卻負荷降低。 總之,減壓和常壓情形之下,延遲焦化設備、裂化催化設備和蒸餾設備間的熱聯合,使得染料的損耗大大地降低,也使得冷卻水的應用程度減小。
通過應用先進的工藝與技術,能夠實現節能降耗的目的。 通常來講,助劑和催化劑的應用,可以使得產品的收率提高。 只有在新工藝不斷開發的影響下,才可以真正地降低能耗。 可以普遍地應用物理溶劑技術、膜分離技術、分子篩變壓技術來取代傳統意義上的化學深冷分離、萃取、精餾和吸收,這樣能夠實現理想的節能效果。 在制氫當中將傳統意義上的氣體凈化設備以變壓吸附取代,從而使得流程大大地簡化,減少了成本支出,大大地減少了能耗。 濃縮醇類中,將傳統意義上的精餾塔以膜分離技術取代,可以降低能耗。 應用了像優化過程參數、節能型流程的高效設備與先進工藝,使得能源的應用理想化,大大地提高了循環比、回流比和轉化率等,從而使得能耗的損益減少。
在化工企業需要應用較多的能源, 放熱與吸熱貫穿于工藝工程當中。 為此,就需要綜合性地應用能量,有效地組合反應熱、可燃性氣體和各種余能,以有效地應用系統的能量。 在一些大型的化工設備當中,實施燃氣透平帶動壓縮機,隨后在轉化爐當中應用尾氣,這樣就能夠大大地提高熱效率。 當前,已經非常廣泛地應用蒸汽帶動離心泵與離心壓縮機。 然而,化工企業總能耗的大約80%是以低位熱能加以釋放的。 因此,提高能源應用率的重點就是有效地應用低位熱能。 當前,主要采用低壓蒸汽透平,低沸點介質應用,熱泵和熱管等低位熱能的節能降耗技術。
我國的水資源是比較稀缺的, 化工企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 為此,化工企業一定要管理好水資源,防止出現浪費的現象,對污水進行回收利用,從而大大地降低水資源的消耗。
綜上所述,新型工業化的前提條件就是節能降耗,這也是企業得以發展的前提, 因此一定要在企業整個的管理過程當中加以貫徹執行。
[1] 高軍. 化工企業實施循環經濟策略[J]. 華章, 2009,(07) .
[2] 王鋒正. 低碳經濟視角下內蒙古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路徑研究[J]. 科學管理研究, 2010,(03) .
[3] 陳素琴. 化工企業“節能減排”投資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會計之友, 2012,(04) .
[4] 呂榮勝, 洪帥. 我國企業節能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綜述[J].經濟問題探索, 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