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平
廣播新聞作為以廣播為媒介的新聞手段,音響的運用使其具有區別于其它媒體新聞的主要特點。廣播新聞只有充分利用有效音響,才有生命力,才能帶給受眾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親切感,增加報道的可信度、生動性和感染力。錄音報道通過對記者采錄的音響巧妙運用,與文字完美結合,使整篇報道顯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新聞報道中起著“畫龍點睛”的獨特作用。
廣播音響是廣播參與媒體競爭、凸顯廣播自身特色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果說電視新聞靠畫面吸引觀眾,那么廣播新聞則是以“音響”取勝。近年來,音響的合理運用,使廣播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它是廣播人不斷創新,是用音響彰顯廣播新聞生命力的很好體現。所以,充分運用好自己手中的話筒,發揮廣播特長,學會用音響寫新聞,應該成為每一個廣播記者最基本的職業技能。
新聞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缺乏對社會的基本了解的人是很難做個優秀的新聞人的。同樣一個新聞題材,有的記者采制得有聲有色,有的記者卻采寫得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一段精彩的典型音響,不僅可以增強報道的現場感、立體感和真實感,還可以縮短聽眾與新聞事件的距離,給聽眾身臨其境之感,增加新聞報道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音響報道的基本特征就是“音響”,凡是有音響的都應算作音響報道。而錄音報道,以其運用新聞事實的實況音響或新聞人物的談話音響進行報道的特殊方式,較好地發揮廣播的優勢。同時,錄音報道通過對記者采錄的音響巧妙運用,與文字完美結合,使整篇報道顯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新聞報道中起著“畫龍點睛”的獨特作用。無論采用什么樣的音響,切記要有典型性,典型環境下的典型音響,那是為報道增色,自然貼切的音響更是如此,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因此,從事廣播新聞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就要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音響必不可少;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還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采制音響。習慣成自然,平時這根弦繃緊了,到時信手拈來,就會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同時,一定要仔細分析,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并做好采訪前的準備,選一個最恰當的形式,只有這樣才能把音響的優勢作用最佳地發揮出來。
音響的選擇運用一定要扣緊主題,為表現主題服務。記者采錄到的有效音響可能很多,應該從眾多音響中選擇最有特點、最能說明主題的音響。選擇那些能反映人物的心理、個性、激情、精神境界的音響,使聽眾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引起興趣、留下深刻印象,能夠揭示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環境中發生的新聞事物的特征,有效度是最高的。本人采寫的錄音新聞《尋找西江黃金水道新價值》是一篇從小角度入手,關注貴港市委、市政府決策大事件,由點到面的稿件,音響運用也極有特點。稿件中共選用了7 段音響,有江邊船的汽笛聲、港口作業區記者現場報道和機器作業的現場聲,還用了5 段人物音響,充分反映了貴港市依托西江“黃金水道”,大力實施“港口強市”戰略,港口實力顯著增強的好做法、好經驗,整篇報道語言簡潔,音響豐富,層次分明,并且以豐富詳實的素材增加了報道的可聽性,這篇作品因此獲得了廣西新聞獎二等獎。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一些影響面大、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新聞作品,需投身于火熱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豐富的新聞素材,進行艱苦的調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一個好的廣播新聞記者要善于進行音響采錄,對于一篇出色的優秀廣播作品而言,這就是它的共性,其中的文字只是串聯和簡潔的描述,起到的是輔助作用,表現稿件內容的主體靠的還是音響。選擇、運用好音響,會使報道更引人入勝,更添亮色,更打動聽眾?!恫蝗莺鲆暤摹翱招拇濉薄肥枪P者采制的一篇新聞專題?!巴饷嫦駛€村,進村不是村;舊屋沒人住,老宅留子孫”,這是人們形容“空心村”的一段順口溜。所謂“空心村”,是指一些村在建新房過程中,像攤煎餅一樣不斷地向外圍擴散,從而導致位于村莊中心的老村破敗不堪而且無人居住,人們形象地稱之為“空心村”。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群眾建新房積極性高漲。但筆者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地方的群眾開辟新地建新房,老屋應拆未拆,造成大量舊屋、老宅基地等土地資源閑置。在采制這篇新聞專題過程中,筆者整整利用一周時間,走村入戶,與村民談心,先后采訪12位村民和村干部,并精心合理剪裁,利用群眾語言,真實反映了一些地方的群眾開辟新地建新房,老屋應拆未拆,造成大量舊屋、老宅基地等土地資源閑置現象。新聞播出后,在當地引起很大反響,這篇新聞專題也因此被評為廣西新聞獎二等獎。
廣播音響的充分合理利用,反映了廣播媒體的基本特征,也是廣播應對媒體競爭重要手段之一。面對目前我國媒體市場在新時期呈現出愈演愈烈的競爭形勢,廣播媒體應更加重視對錄音報道的運用,充分運用現場音響增強新聞的真實性、伴隨性、移動性,彰顯廣播聲音的力量。要鼓勵記者充分利用聲音元素,在角度的變換中釋放出斑斕的色彩,顯示其獨有的聲音魅力,以增強、提高廣播媒體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為人民大眾奉上一道道精美的精神大餐。而廣播人要想在多媒體時代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在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己的同時,通過聲音的魅力來展現節目的力量,創造出更多富有聲音魅力的廣播精品,吸引更多的聽眾,讓廣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