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榴
(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大學生自主發展即大學生發展的主體性,就是在高等教育過程中,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權,讓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人,同時這種自主,必須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知識、能力、素質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具有可持續性。愿景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對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也有借鑒意義。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對高校學生社團愿景管理對大學生自主發展的積極影響進行分析。
在高校學生社團建設過程中不管是運用什么樣的管理理念,它的核心依然是不變的,那就是社團建設與管理的關鍵就是對大學生各方面的培養以及素質的整體提高。對人的培養關系到一個組織甚至是一個國家長期穩定的發展,所以作為大學生聚集地的高校應該將這一問題提高到戰略性的高度來認真對待。
而隨著社會多元化的趨勢不斷顯現,未來的社會應該是一個個性高度發展的社會,所以高等教育應該摒棄傳統教育的培養方式,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培養方式,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加以培養,發揮其長處,為社會服務。高校學生社團組織作為校園文化的第二課堂,可以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從高校學生社團成員及社團本身的組成特點這一角度來看,學生社團就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與渴望,在共同理想的驅使下,為了實現自身的發展而自由結合起來的青少年團體。大學生社團的大量活動都是由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結合學習生活的實際,自愿選擇的對象性活動,是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實踐活動。①那么學生與社團相聯系的這些理想興趣和愛好正好就是學生個人愿景的體現,是學生個體對于自身發展的一種需求,而高校學生社團獨有的社團文化就是社團共同愿景的一種體現,是在尊重學生個人愿景基礎之上形成的,是社團全體成員需要一致努力達到的社團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也正是愿景管理的精髓。同時青年大學生大多熱情外向,充滿理想,渴望進步,希望不斷超越,愿意與人分享自己的思想與情感,社團共同愿景的形成過程正好是青年學生熱情傳遞自身內在思想和情感信息的理想平臺。所以在學生社團中運用愿景管理滿足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求,遵循了學生熱情外向的心理特點和渴望超越的成長規律。
人是生產力的化身,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動力是人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管理組織是人的組織,管理目標是人的目標,人既是執行管理的主體,又是被管理的客體,任何對客觀事物的管理只能通過人才能實現。②可以看出,管理具有二重性,在高校學生社團這一組織中,大學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那么傳統的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往往抹殺了大學生作為管理主體參與組織管理的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磨滅了他們的創造性,這是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的。現代管理學認為,當今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開發人性的潛能,而人性開發的基本點是要使善與惡統一、知與智統一、情與理統一、人的社會性與自然性統一,人性開發需要用教化、法治、權力、技術、購利、慈愛、道德、福祉以規范行為。③愿景管理作為其中一種管理理念運用于高校學生社團,旨在開發人性的潛能,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人愿景,真正做到管理情與理的統一。愿景管理具有自主性、引導性以及激勵性等特點,在高校社團組織中起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發展的作用,大學生在結合個人的發展愿景參與社團共同愿景的制定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作為管理主體參與組織管理的理念。在這一過程中,管理的動力就是大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求大學生在參與社團管理過程中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人人參與管理。高校學生社團愿景管理尊重學生的選擇,特別是尊重學生的情感因素,由學生自我設定個人和組織目標,自創實現目標路徑,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熱情。
因此愿景管理運用于高校學生社團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培養大學生個體自主選擇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判斷力,激勵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根據自身的能力來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和努力程度,這樣學生個人素質也進一步完善,進而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現代管理學認為,組織發展的任務有三個:創造顧客、盈利和滿足員工需要。④高校作為組織的一種形式,它的發展任務應該包括學生的個人發展以及組織的整體發展。高校學生社團是高校中學生組織的基本形式,它的任務有以下幾個:學生的個人發展、社團本身發展、高校整體發展。而在這三個發展任務中,高校整體發展是建立在社團發展與學生個人發展基礎之上的,通過社團別具一格的建設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個體素質的發展必然會促進組織的發展,也就是高校的發展。
在企業中,愿景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在滿足員工個人發展的同時最終實現組織利益的最大化。那么在高校學生社團中實施愿景管理的宗旨便是實現社團發展和學生個人發展的共贏。只有組織不斷發展,成員個人素質能力才會不斷提高,社團的未來發展,也會為社團成員自身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社團成員相聚在一起不僅僅是為了成員之間的共同興趣、共同理想而奮斗,那樣對于一個社團的成長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在社團活動中,學生之間交流的擴大和相互借鑒也成為社團發展與學生個人發展的必然措施。作為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必須圍繞發展這條核心主線,將當前所開展的社團文化建設與組織的長遠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擴大社團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影響力,堅持社團與社團成員的雙發展。
人是管理的核心,同時管理還具有二重性。社團與企業的運行都是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管理,說到底就是人對人的管理,那么在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力及其主觀能動性,所以,愿景作為一種管理理念,對高校學生社團的管理也有借鑒意義。
注 釋:
①陳巍:《愿景理論對大學生社團建設的作用》,當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9期。
②③ 史璞:《管理學哲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
④ 張德:《現代管理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1]加里·胡佛.愿景[M].中信出版社,2003.
[2]史璞.管理學哲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3]張德.現代管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朱山梅.社團活動與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4.
[5]陳巍.愿景理論對大學生社團建設的作用[J].當代青年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