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華
(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實施主體,其日常工作與其他類型的高等院校一樣,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教學、科研及服務社會四個方面。行政管理是實現教學、科研的基礎,因此一所獨立學院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該學院的生存和發展。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結構合理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行政管理隊伍,已成為當前獨立學院發展過程中一項重要而緊迫的工作。
獨立學院行政管理工作是指根據所設置的管理機構,通過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和使用學校的資源,發揮人力、物力、財力的作用,以實現學校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目標。在學校的運行中,它發揮著基礎、教育以及服務的作用。
首先,行政管理工作確定了獨立學院發展的具體工作目標,并圍繞這些目標制定、執行相應的工作程序。在獨立學院管理中發揮著參謀、綜合調配、督促檢查、后勤保障的作用,是上通下達,協調左右,聯系內外的橋梁和樞紐。
其次,行政管理工作,還發揮著服務、教育的功能。它服務于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工作。其教育功能寓于日常的每一項管理和服務中,通過行政管理人員以或顯性或隱性又或潛在的方式發揮著作用。
獨立學院的管理模式、運行機制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尚處在不斷探索的階段。行政管理工作是其他各項工作的基礎,因此必須建設一支素質高、執行力強的行政管理隊伍。
獨立學院是采取民辦機制辦學,其經費來源主要依靠學費,沒有政府財政支持。因此,它需要控制辦學成本,控制行政管理人員的數量。這無形中加重了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一個人需要承擔兩個或多個人的工作量。行政管理人員長期超負荷工作,加速了“職業倦怠”現象的出現。
大多數獨立學院行政管理隊伍成員主要來源為:母體學校選派管理人員、獨立學院選留自身應屆畢業生以及社會招聘。由于薪酬待遇及國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獨立學院招聘行政管理人員選擇的面不是很廣,因此造成行政管理隊伍出現專業、學歷、年齡、性別等結構不合理的現象。
以廣西某獨立學院為例,其行政管理人員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70.6%,非高校管理相關專業畢業的占80%。他們大多數雖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但是所從事的工作,并非其所學專業,缺乏相應的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識;在年齡結構上,30歲以下的管理人員占80%,老中青隊伍建設失衡;在性別比上,男女比例為1:1.45,失衡現象比較嚴重。
當前,各獨立學院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師發展成長機制(包括使用、發展、培訓、職務職稱晉升等)。而為教學服務的行政管理隊伍,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忽視培養,缺少在職培訓。一些獨立學院雖然制定了相應的行政管理人員在職進修、培訓制度,并提供一些培訓項目,但培訓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不能應用于工作,并且在繁重的工作量下,行政管理人員根本無暇參加進修、培訓,使培訓制度流于形式,影響了行政管理隊伍專業化程度的提高。
有些獨立學院不太重視行政管理工作,長期以來行政管理人員的待遇與專任教師相比相對較低。再加上獨立學院行政管理機構設置精簡,領導崗位較少。因此行政管理人員的晉升空間較小;“重教學,輕行政”使行政管理人員產生失落感和心理失衡,影響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運行。
獨立學院按民辦機制運作,學院與大多數教職工是“雇傭與被雇傭”勞動合同關系。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人們心理存在的擁有“財政編制”求穩定的情結,對獨立學院的發展前景心存疑慮,因此造成了獨立學院行政隊伍缺乏穩定性,流動性大。
隨著獨立學院的發展,行政管理事務越來越多,工作量也隨之增大,對行政管理隊伍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探索獨立學院行政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謂信息化管理是指借助計算機、局域網絡、數據平臺,對現有工作流程進行分析,并重新組織、調整,將人力、物力、財力集合成一個動態的系統,使之更加合理化,實現最優化配置。采用信息化管理將會使獨立學院內部和外部的信息溝通更為便捷,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使行政管理人員與專任教師、各系、部門之間交流、溝通更直接、更通暢,達到物暢其流,財盡其利,人盡其用。這不僅提高了日常辦公效率,也提升了管理和服務效能,理順內部溝通機制,也保持了隊伍的精簡,減輕了信息查詢的難度,從而降低了人力的投入,節約辦學成本。
獨立學院行政隊伍中存在著專業、年齡、性別等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有其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我們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準入機制,從源頭上改善人才引進的質量。在制定人才引進計劃時,充分考慮現有隊伍成員的學科背景、學歷、年齡、性別以及學緣結構等因素,針對其中不合理之處,有目的的進行人才引進工作;同時在招聘過程中堅持公平競爭原則,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招聘環境,杜絕一切不正當的人才進入渠道;力求形成合理的隊伍梯隊,理順上下、左右關系,增強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凝聚力。與之配套,我們應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機制。通過人員的合理流動,將符合崗位要求的人才及時、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崗位上,使之與崗位相匹配,使得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人力資源配置不僅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起點,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終點,其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人崗合一”即“人—崗”的匹配。在對人員和崗位進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定量分析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機制,能更好的優化行政隊伍結構,提高獨立學院行政工作的整體效能。
獨立學院應完善行政管理人員培訓機制,具體包括入職、崗前、在崗(在職、脫產)培訓。培訓項目內容既包括工作技能的提升,又包括學識能力的提高。同時,將培訓與行政管理人員職業發展規劃相聯系,將每次培訓的考核結果作為其職位晉升的依據,使培訓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更能激發行政管理人員更新觀念、提高素質、獲得專業資格,促進專業化發展。
所謂崗位分析,即明確每一崗位的“6W1H”即“用誰做(WHO)、 做什么 (WHAT)、 何時做 (WHEN)、 在那里做(WHERE)、 如何做 (HOW)、 為什么做 (WHY)、 為誰做(WHOM)”,最終形成崗位說明書。崗位說明書中對于崗位的上下關系的記錄,不僅說明了從何種崗位可以晉升至何種崗位,還說明可以降低至何種崗位,哪些崗位之間可以互調。通過崗位分析明確崗位的工作職責以及任職資格和條件,有利于明晰行政管理人員晉升的渠道,提高工作執行力和積極性,也能有效地防治“職業倦怠”的出現。
考慮到獨立學院發展中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考慮建立多重的職位晉升體制。
1.職位晉升:在有崗位需求的前提下,根據職位晉升圖,讓具有一定工作年限,具備一定工作能力的行政管理人員得到職位上的晉升。
2.待遇晉升:建立的類似于公司職員制中薪酬提升的一種晉升方式。根據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完成效果、發展潛力等采用360度考評等考核方式進行評價,對于優秀者給予待遇上的提高。
行政管理隊伍能力的強弱與領導者的領導具有直接的關系。領導者是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決策者、組織者和指揮者,承擔著領導、團結和激勵下屬共同實現工作目標的任務,被領導者是活動的貫徹者、執行者和實踐者。因此其素質的高低,領導能力的強弱,可以直接反映出其所帶隊伍素質的高低,工作執行力的強弱,所謂“強將手下為弱兵”也就是這個道理。
領導者具有榜樣作用,是團隊的核心,一言一行都為下屬關注,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有可能為下屬模仿,它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下屬。獨立學院行政管理隊伍青年化,也就意味著成員可塑性強,因此需要領導者綜合素質要過硬,懂管理,面對獨立學院創業初期種種不利條件,可以帶領自己的團隊開拓創新,既服務于學院大局,又為下屬創造發展平臺兼顧個人發展。
歸屬感是教職工在思想、心理、感情上對學院制度、環境、文化產生了認同感,最終這種感覺內化為對學院的歸屬感。一旦對學院產生歸屬感,教職工內心也就會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如何培養教職工的歸屬感呢?首先,學院制定有關教職工管理制度時要“以人為本”,充分征求、聽取教職工的意見,尊重教職工的意愿,民主決策,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第二,創造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加強學院基礎設施建設,創造優秀的組織文化,為教職工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讓教職工在工作上滿意、精神上愉悅,增強他們在學院的發展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次,完善激勵和考核機制,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體系、擇優劣汰的競爭機制,提高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危機感。
總之,行政管理工作在獨立學院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保障、協調、參謀、激勵等重要作用,其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行政管理工作服務學院大局的質量。針對現狀,我們只有提高其素質、待遇,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才能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隊伍,才能促進獨立學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林忠義.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8:316-317.
[2]崔貴軍,王沖,陸娟.關于穩定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隊伍的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7:21-23.
[3]鄒婕.民辦高校行政執行力困境與對策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68-169.
[4]劉翠秀.論獨立學院的師資隊伍建設[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6):49-51.
[5]楊允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素質的途徑[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74-76.
[6]史萬兵.教育行政管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