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亞,程族桁
(1.河南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2.欽州學院 教育學院,廣西 欽州 535000)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未來將要面臨著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習生活環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全方位的交流,這些具有未知性、多變性、和融合性的全新生活環境往往會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分析未來可能會影響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行有針對性、前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內的大學生受家庭經濟條件和家庭教育環境的的影響,會出現家庭優越感凸顯,學生的個性不一,學生自我意識較強,自律意識較弱等性格的多樣化,甚至是極端化。突出表現為抗挫折能力差,依賴心理過重。而這些對于未知的國外生活的適應增加了較大的難度。對于不同生活環境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這容易導致人的心理能量固化,主觀幸福感會大大降低,適應環境的能力和學習效率較低。
由于合作層次的不同,對合作辦學學生的質量要求也不同,即使同批次錄取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能力也差異明顯。集中反映為學習主動性欠缺,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的學習情況直接影響到大學的學習狀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另外過分強調語言課以及外方專業課也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心理不適與逆反心態。出現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由此帶來心理預期產生對國外學習生活的心理壓力,已經對他們的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合作辦學項目學生思想活躍,但部分學生會存心理脆弱、敏感等問題從而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集中在以下學生中:一、高考成績較差的學生;二、家庭條件相對困難的學生;三、單親家庭的學生;四、缺乏與父母必要交流的學生。上述學生往往會自我封閉導致心理內在動力不夠,與同學之間缺乏溝通,沒有形成團結、互助、信任的人際氛圍,會使得出國學生得不得相應的社會支持,從而導致產生敵對、孤僻,逃避等消極的應對方式。
由于合作辦學項目學生面臨跨文化學習從而產生文化不適應??蓺w因為環境因素造成的,也可能與個體的期望、需要以及認知有關。具體表現為:生活變化與適應障礙、現實與期望的不匹配、生活事件超載、定型觀念等一系列適應性障礙。這些問題使得心理處于極度的焦慮與恐慌,身體處于一種應激狀態,慢慢呈現耗竭狀態,進而產生抑郁的情緒,出現倦怠現象。
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兼顧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還應考慮到未來國外工作生活的實際情況進行目的明確、針對性強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應當是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階段性的。
首先,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在和其他大學生一樣,在大學階段要面臨學業、人際交往、戀愛、自我成長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他們發掘心理潛能,解決心理沖突、形成健全人格,達到心理健康。其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往往會受到文化背景、價值理念、人際關系、工作環境、適應性障礙等的影響,容易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造成應激障礙和心理疾病,影響其專業技術水平的發揮。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應加強生命意義、責任心及意志品質的教育,以及應激狀態處理的教育,以縮小平時生活的心理狀態與應激活動時的心理狀態的差別。教會學生一些專業的心理調節技術,以提高其情緒管理、行為控制能力和心理危機干預的自助能力,使學生對國外適應性得到充分的提高。
只有明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較好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復合型人才。
根據大學生心理發展的普遍規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通過課堂開展規范化、系統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大一年級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適應大學生活、學習心理、專業認知、職業動機相結合,使學生能盡快融入到大學生活,并調動學生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健康的職業動機,形成對合作辦學人才培養的責任心、事業心。大二年級:側重人際關系的指導、意志品質的培養、健全個性的培養、形成正確自我意識、挫折耐受力提高、性心理教育等內容的教育。再適時進行學習方法、情感調節、人際關系等內容的教育。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新生來說,進入大學是他們人生發展的一個重大變化。不僅意味著要開始一段完全不同于中學時代的學習生活,還意味著要離開了父母的呵護,學會獨立生活;要在集體生活中學習處理新的人際關系。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剛剛入學后的一段時期是他們適應大學生活的開始,也是最多迷惑、困擾的一段時期。在入學初期適應得快不快,一些心理困擾處理的好不好,對于今后幾年的大學生活甚至是整個人生道路都有重要影響。那么對入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新生進行一次全體心理健康普查,并根據普查結果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以便于對需重點關注的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追蹤與訪談。
入學初,由校心理咨詢機構負責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認知、情意、人格特征進行全面的測試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通過建立起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為大學生心理衛生的科學研究提供第一字資料,為實現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及時干預和跟蹤服務提供參考,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定期了解學生心理發展動態,一旦發現心理問題立即予以解決。
目前,一些高校的合作辦學項目的大學生因為學業困難、人際危機或其他原因引發了心理問題。針對合作辦學項目的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是幫助其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工作。心理咨詢師通過傾聽來訪大學生的主訴和交談中的接近、觀察與辯識,了解其心理矛盾和沖突,以熱情的態度,真摯的感情和多方面的科學知識給其啟發和誘導,讓來訪的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緩解其焦慮,排除其苦悶,提高求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了課堂教學,要采取航海專業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通過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課堂活動來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這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非常重要的途徑和手段??梢砸园嗉壭睦韺W委員為依托,在專業心理學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講座和培訓。如舉辦每年一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國外電影心理賞析活動、個人心理危機干預實訓、心理沙龍活動、戶外拓展團體訓練、心理急救技能系列培訓等系列活動。為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起到了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在當代,網絡以其快捷性、隱蔽性、實時性、保密性為高校心理咨詢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網站成為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它不但是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的平臺,也是互動的平臺。通過網絡,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袒露自己的心聲。咨詢師也可以迅速、全面、真實地掌握相關信息。通過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專門網站,利用網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網絡釋疑解惑、既避免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時空不對稱局限,也可以有效地保護其個人隱私。
學校的黨政領導和教學管理部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的心理教育與咨詢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樹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心理素質觀念,把加強心理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這絕不是說要用心理咨詢來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而應視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是豐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徑,從而在領導上、組織上、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這是開展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前提條件。
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加強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以及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這是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通過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備的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重視對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其他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師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內容的業務培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等新技術也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廣泛采用,高??砷_設專家咨詢網頁,或專版利用校園網開設專門的網頁單獨與學生“對話”,這樣可以迅速地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并予以解答。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軟件的豐富和運用,為心理測量、統計等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為學術交流、合作研究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心理訓練是對針對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可以開展以下幾方面的訓練:自信心訓練、情緒管理訓練、個人心理調節訓練、心理危機干預訓練、人際交往訓練、潛能拓展訓練等。在形式和方法上可以是:游戲、演講、角色扮演、電視欣賞、團體討論等。通過這些具體形式和方法,將合作辦學項目中富于典型意義的情境引進課堂,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接受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
[1]劉俊振.論外派人員跨文化適應的內在系統構成與機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8,(6):63-66.
[2]余偉,鄭鋼.跨文化心理學中的文化適應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5,13(6).
[3]趙紅妍,張磊.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表現特征及管理策略[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4]陳慧,車宏生,朱敏.跨文化適應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3,11(6):704-780.
[5]徐光興.跨文化適應的留學生活——中國留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援助[M]..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