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廖燕雜劇創作論略

2013-08-15 00:44:55喬寬寬
韶關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琵琶創作

喬寬寬

(韶關學院 音樂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廖燕雜劇創作論略

喬寬寬

(韶關學院 音樂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廖燕生于清朝初年,飽讀經書,卻屢試不中。最后只好放棄舉業,廁身私塾。他長于詩古文詞,更有傳奇雜劇《柴舟別集》。《柴舟別集》共分《醉畫圖》、《鏡花亭》、《訴琵琶》、《續訴琵琶》四種,是各有一出的短劇。這些作品在當時雖然不一定適合舞臺演出,但都特色鮮明,思想性、藝術性俱佳,是嶺南文化藝術大觀園中的一支奇葩。

廖燕;雜劇;《柴舟別集》

廖燕(1644-1705),清初廣東曲江(今韶關市)人。原名燕生,字人也,初號夢醒,后改號柴舟。他十歲入塾讀書,18、19歲參加歲、科考,被錄取為諸生(秀才),取得了鄉試資格。25歲,毅然摒去時文,放棄科舉考試,專攻詩古文詞。廖燕好讀書,但家底又不殷實,雖然破費了一些錢財,買了數十上百卷書,很快就讀完了。30歲時,又離家到了羊城,寓居在一個故老先生家中讀書,約有一年時間。33歲時又投筆從戎,隨軍北上。文人投軍,難以建立功業。回鄉后,開始擔任塾師,教書、讀書,詩文創作,文字應酬,另外還進行種菜植樹的田園勞動。他一生中,除49歲時在樂昌縣署內擔任了幾個月的閑職以外,都是布衣平民。他曾先后14次下羊城,五赴粵西、南寧,五出大庾嶺外,歷盡艱辛,耗盡心血,不僅沒有走上仕進的坦途,反而處處碰壁,次次受挫,終于落得個“浮生過半百,所事無一成”的可悲結局。直到56歲,他徹底決絕仕途,作七律《辭諸生詩》一首和《辭諸生說》一文,藉以明志,從此開始隱居,埋頭著述,直至辭世。廖燕一生布衣,著述等身,著有《二十七松堂集》傳世,并流傳至日本印行,被推崇為“明清八大家”,其詩入選清朝國詩,被列為“廣東詩粹”。廖燕的詩文充滿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他揭露統治者用程朱理學愚弄天下后世;批判科舉制度是統治者為鉗制思想言論;他提出文章用世主張,要求布衣與人主平等。廖燕有雜劇《醉畫圖》、《鏡花亭》、《訴琵琶》、《續訴琵琶》等四種。其中《訴琵琶》是廖燕傳奇中思想性、藝術性最高的作品[1]588-612。

一、廖燕雜劇的創作背景

廖燕生于順治元年(1644),正是明朝滅亡清王朝建立的時期。這時的中國,是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交織發展的時期。明朝封建專制政權的腐敗統治,引發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并且推翻了明朝政權。明末農民大起義的革命成果,由于農民起義政權內部勝利后的驕傲,輕易地讓清朝統治階級奪取了。在明朝,由于中國封建商品經濟的長期發展,資本主義的萌芽也開始孕育出來。尤其是中國的文化,經過唐宋元明的發展,也有了深厚的積累。明代中期(嘉靖)以后,傳奇作品創作與演出出現了高潮。從嘉靖年到萬歷年,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形態發生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變化。紡織、印染、造船、冶煉等領域的生產技術在江南地區有了很大的發展,城市經濟得到繁榮。東南沿海城市已經出現了專業性的手工工場、手工作坊。這種新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造就了自王艮、顏山農、何心隱、羅汝芳至李卓吾等一批反抗舊傳統的思想家。新的生產方式的萌芽,給傳奇雜劇的空前繁榮提供了經濟基礎,而新思想的出現,則更有力地推動著一些反映市民階層反專制斗爭和追求個性解放的作品的產生,使這一時期的戲劇作品出現了新的思想面貌。生當明末清初改朝換代之際的廖燕,在清政權文化高壓政策之下,也難以適應清朝的科舉考試,斷絕了仕進的道路。但他又飽讀群書,滿腹經綸,文才橫溢,自然不甘寂寞,必然借用前朝既有的文學和戲劇創作體式,充分地抒發自己心中的不平和忿懣。而雜劇就是他認為最好的思想表達體裁。

明代早期傳奇雜劇在思想內容上受到了政治制約。明王朝建立之初,封建專制主義有了明顯的加強,統治者在文化上實行高壓政策,用八股牢籠禁錮知識分子的思想。關于戲劇創作與演出,《大明律》規定:“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歷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賢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與同罪。其神仙道扮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在這樣的法律禁錮下,扼殺了不少傳奇雜劇作品中的進步思想內容。明中期(嘉靖)以后,至于萬歷,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形態發生了具有重要意義的變化,戲劇創作的繁榮,南戲聲腔藝術的發展,使傳奇雜劇也進入黃金時代。其中如海鹽腔、弋陽腔也于南北兩京、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地流行。因此,明代后期劇壇出現了一批著名劇本作家,他們是梁辰魚、陸采、王世貞、湯顯祖、沈璟、顧大典、汪廷訥、周朝俊、高濂、徐復祚、孫鐘齡、陳與郊、許自昌;葉憲祖、孟稱舜、凌蒙初、馮夢龍、范文若、沈自晉、袁于令、吳炳、李玉、朱佐朝等,此外還有很多不知名的民間劇本作者。明中葉到清中葉最為盛行。已知明清兩代的“傳奇”作者有700余人,作品約2 600種,現存有 《牡丹亭》、《鳴鳳記》、《長生殿》、《桃花扇》等600余種。正是這批戲曲作者,創作了數百種內容廣泛、風格多樣的戲曲作品,不僅形成了我國戲曲藝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高峰,也為嶺南布衣文士廖燕的雜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借鑒。廖燕生長于清朝初年,他的文化思想基礎來源于明朝。因為清朝統治者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為了統治中國,必然吸收和融攝漢族先進文化。但同時,在它建立統治之初,為了穩定階級統治,必然采取高壓政策。清初的文字獄現象頻發,就是這一高壓政策的體現。而廖燕正是清初文化思想高壓政策的受害者之一,廖燕的雜劇創作必然烙上這一時代的印記。廖燕生活在嶺南韶州,又屬于天高皇帝遠的蠻荒之地,但它并不是化外之區。清代的嶺南,和唐朝以前的嶺南大有不同。在張九齡開鑿大庾嶺之后,經濟文化已經有了很大發展。何況,韶州作為嶺南交通中原的歷史文化名城要塞和樞紐,也成為廖燕文化思想孕育的優良土壤[2]。

二、《柴舟別集》的主要內容

傳奇在明清時是指以演唱南曲為主的戲曲形式。傳奇由宋元南戲發展而來,也吸收了元雜劇的優點。但情節處理更為緊湊,人物刻畫更為細膩,角色分工更為細致,音樂上采用宮調區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廖燕的《柴舟別集》[1]588-612包括傳奇三種,由四個短劇組成。一是《醉畫圖》,二是《訴琵琶》,三是《續訴琵琶》,四是《鏡花亭》。其中《訴琵琶》又分三出:第一出:《乞食》;第二出:《逐窮》;第三出:《悟真》。

《醉畫圖》是一出獨折戲。廖燕把自己編入戲中,主要是為了發泄心中的怨氣。主人公要把心中的忿懣之情發泄出來,卻找不到說話投機的朋友,只好孤單單地對著書齋中的四幅畫像 (即 《杜默哭廟圖》、《馬周濯足圖》、《陳子昂碎琴圖》和《張元昊曳碑圖》)飲酒獨語。他認為杜默的落第是“天下不平事”,并表示出深切同情,這實際是對自己在韶州久試不中、廁身私塾遭際的強烈不滿;他對馬周的醉酒濯足、“布衣上書”,得到唐太宗賞識并擢為都御史頗為羨慕,但是又哀嘆自己無此機遇;他對陳子昂“碎琴贈文,聲名遂振”也大加羨慕,因為廖燕也是空懷滿腹經綸,也有奇文萬軸,但卻獲不到價值和效益,得不到社會認同,大有躍躍欲試之感;他還以為,張元昊“此邦不用人,又去他邦”的做法是“英雄志在四方”的體現,則表明他為實現自我價值,竟有無視名節而助敵為患的極端想法。劇中的廖燕是既滿腹經綸,更滿腹牢騷,因為滿腹經綸沒有使他成就功名;他傲骨錚錚,卻偏生貧窮,富貴與他無緣,他又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仍免不了流露出一股酸氣。劇中廖燕的內心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擺脫不了俗事困擾,只有自始至終都陷入到醉酒之中、麻醉狀態。這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在“借酒糊涂”,是借酒澆愁。其實,有人在喝醉的時候,頭腦依然是清醒的。劇中的廖燕雖然人處在醉酒的狀態中,但他的頭腦仍是清醒的,因為他的話仍然是清醒、明白的,仍然沒有糊涂。當家童勸他少喝一杯時,他是這樣回答的:“你那里知道我飲酒的意思;知道我的,除非是壁上畫的這幾位相公。”在《尾聲》中他唱道:“畫中人,真吾黨,豈是無端學楚狂。我只是顛倒乾坤入醉鄉。”廖燕把畫中的杜、馬、陳、張作為自己的楷模,甚至是替身;他不是為古人“代言”,而是借畫中人來宣泄自己心中的郁悶,抒發胸中的激忿,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心情和不平心理。

如果根據許祥麟先生在20世紀末的研究[3],將廖燕的心態分階段來認識,把廖燕上述的傳奇作品《醉畫圖》作為第一階段的話,那么,他創作的《訴琵琶》所表現的心態、情形又發生了變化。在《訴琵琶》中,廖燕因貧病加身,只好以賣唱為名,托朋友黃子涯到其他文友處幫他乞食。這種賣唱乞食的辦法,也不是絕無僅有。明末清初的李漁,就曾組建家庭戲班,到有錢人家唱戲獲得一些賞賜。《訴琵琶》一劇把“窮”幻化為“窮鬼”形像,把“病”幻化為“瘧魔”形像,在二鬼夾攻下,廖燕已變得家貧如洗,困難重重。此種情況使他的思想開始產生一定程度的轉變。他在第一出《乞食》中用《滿庭芳》唱道:“斑關無靈,繡腸空飽,年來敝盡貂裘,豪懷徒在,醉里慢凝眸。說甚伊周事業,對妻孥冷落已堪羞。渾無奈,向天欲問,搔首更登樓。”這是廖燕在《醉畫圖》開場中的自畫像。他怕觀眾聽不明白,又詠詩曰:“須眉如戟發鬋參,貧對妻孥亦覺慚。勢位為人生怎忍,俠腸于義死猶甘。盡頭措大居童塾,失足英雄拜佛龕。若肯灰心尋隱計,是非誰肯論朝三。”廖燕病魔纏身,家庭貧困,羞對妻小,無計可施。他廁身童塾,心有不甘。無奈之中,產生了歸隱佛門之念,又怕身后是非無人會予以評說。正如他通過戲中人“自報家門”道白的那樣:小生姓廖名燕,別號柴舟,乃韶州曲江人也。人都道我身輕似燕,骨瘦如柴,富貴亦何難也。我爭道燕頷封侯,柴氏稱帝,富貴尚可待也。說便是這等說,其如尚口乃窮,果是謀生無計。幾日來米罈告匱,談文豈可療饑;酒盞俱空,嚼字那堪飲飽。貧愁日甚一日,豐樂年復何年。在廖燕看來,自己之所以貧病交加,主要是窮鬼病魔作祟。只有驅趕走了窮鬼病魔,自己的日子才有可能好過。廖燕創作的短劇,主要是圍繞傾訴自己的貧困,喊出驅窮鬼、趕病魔的心聲。

廖燕從小就飽讀經書,滿腹經綸,卻不能夠維持自家的溫飽,甚至連兒女的性命安全也保護不了。不去借貸吧,眼下的一家溫飽就解決不了。要去借貸吧,又放不下文人的架子,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斗爭。經過思想斗爭想出來的辦法,也未必可行。他設想的悟真,也不過是隱入深山,得見真人;能夠遇上幾個知己文人,加上美酒甘醇,在醉中酬對上幾首詩;擬或是遇上高人,指點得道,擺脫困境。當然,這只能是他的一種幻想。

廖燕生平舞文弄墨,自信滿腹經綸,能夠博得一家溫飽。在窮鬼和瘧鬼面前,廖燕不僅“事業”前途渺茫,而且經常解決不了一個重大問題,就是貧困和疾病,甚至還有家庭人身安全保障問題。貧病交加,逼得他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面去對現實。盡管還放不下文人的架子,最終也不得不帶著文人的酸氣去乞食。對廖燕打擊尤其大的是,他的兒子廖湘被社會上的流氓毆打重傷致死。這些事,讓廖燕這樣的貧困塾師顯得無奈、無助。

《醉畫圖》、《訴琵琶》創作時期,廖燕雖然處在米罈告匱、病難交加的環境中,家庭溫飽都難以維持的情況下,他仍然不愿“盡費前工”,念念不忘他長期以來為仕途、舉業所做的準備,他對富貴和官場并未徹底絕望。他甚至在討飯時都不能放下文人的架子,仍然奢談什么“文人貧甚亦風流”。若僅就文人的這股“酸”態而言,《訴琵琶》同《醉畫圖》時期的思想并無質的變化。

《續訴琵琶》含“逐窮”和“悟真”兩出(折),除仍有前劇既已出現的窮鬼、瘧魔之外,又把“詩”幻化為“詩伯”,把“酒”幻化為“酒仙”,最后還有太上真人上場,矛盾便在人、魔、鬼和神仙之間展開。在這出戲中,廖燕雖然幻想靠酒仙將窮鬼驅走,卻清楚地知道自己難以從貧窮環境中解脫出來,不能實現所謂“餓出王侯”的愿望,于是他的思想出現了某種變化,他唱道:“……生平心事從來落落難儔,消我牢騷詩幾首。慢沉吟,句雕詞繡。[合]從此好歌謳,且慢懷笑傲王侯。”[]廖燕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開始表現出對仕途的輕蔑態度。劇中酒仙還轉述了廖燕這樣的話:“且使我望做進士、舉人,聽人去取,何如現做圣賢仙佛,任我主張,何等自由自在。”顯然,廖燕似乎已經看破紅塵,開始從名利的桎錮中得到初步解放。“同學諸公”的“眉批”云:“‘聽人去取’四字,是活地獄;‘任我主張’四字,是妙天堂!”①廖燕《柴舟別集》的《醉畫圖》、《鏡花亭》題前均標有“同學諸公評定”字樣,但并未提及“同學”的姓名,推測“眉批”為廖燕本人所題,而托“同學諸公”虛名而已。這是廖燕心態的一個重要變化和轉折。廖燕進一步認為,仕途之路是險惡的,何必去自投羅網呢!正是在這種心態下,他才對太上真人關于“不可因詩酒忘卻本來”的點化有所體悟。太上真人的出現和點化推動廖燕思想向新的階段發展,他開始識破紅塵,向遁世的方向發展。

在《鏡花亭》一折中,廖燕以小生尋春誤入桃花洞開始,然后和水月村主人(員外)相見,而且頗為投緣,進一步把酒賦詩,并引出員外小女,請廖燕收為學生。“廖燕”出場,仍是以“書生落拓,文章橫縱。參透當年周孔”;抑或是“文字會,精神聳。佳篇久已爭傳誦”的心態。這一階段,廖燕心態延續發展到類似陶淵明的世外桃源階段。雖然廖燕還沒有開辟創設世外桃源的資本和能力,但作“物外閑游”是他所向往的生活,也是他心跡之旅的最終歸宿。

通過雜劇創作所反映出來的廖燕思想,是極為矛盾復雜的,是多種情感的交織,不時地發生變化,不可能沿著一條直線上升或發展演進,是曲折、盤桓、交錯、上升的。《柴舟別集》四種雜劇,分開來看各自可以獨立成為一劇,合起來則可以連綴成完整的劇目。就是說,每一個短劇基本抒寫了廖燕的一種特定心態,四劇恰好表現了他思想發展的心路歷程。

三、廖燕雜劇的創作特點

廖燕作為清代有成就的文學家,在雜劇創作具有多重特點。綜合看來,包括以下方面:

(一)運用了多種戲劇表演曲調

《柴舟別集》的各個劇本雖然劇情簡單,每劇大都是只有一出。但四種短劇連接起來可以形成一個具有連貫意義、能夠表達連貫思想的較完整劇本。這些短劇運用的演唱曲調,不僅有南方曲調,也有北方曲調,大都是從唐宋元明諸朝沿襲發展而來的成熟曲牌。《柴舟別集》的劇本使用的曲調很多。《醉畫圖》使用的曲調有 《步步嬌》、《山坡羊》、《五更轉》、《園林好》、《岷江綠》、《玉交枝》、《玉抱肚》、《玉山頹》、《三學士》、《解三酲》、《川撥棹》、《彩旗兒》, 共有12種曲調。《訴琵琶》使用的曲調有《滿庭芳》、《好事近》、《傳言玉女》、《畫眉序》、《太平令》, 共有 5種。《續訴琵琶》使用的曲調有《傳言玉女前》、《傳言玉女后》、《降黃龍》。《訴琵琶第三出 悟真》使用的曲調有《西地錦》、《二郎神》、《集賢賓》、《貓兒墜》。《鏡花亭》使用的曲調有 《一江風》、《梁州新郎》和《梁州序》、《賀新郎》、《節節高》等。廖燕雖然身處嶺南山城韶州,卻也是飽學之士,多方面接受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對唐宋以來的戲曲文學,都了然在胸,有所繼承。

(二)為了直抒胸臆,發泄憤懣

廖燕的雜劇創作成果并不多,更沒有像清初李漁那樣,組織有自己的家庭戲班,具有戲劇創作和表演的實踐。他只是一介布衣,在山區韶州城里靠教授私塾為生。收入不多,難保無斷炊之虞。長期以來雖然孜孜矻矻飽讀經書,到頭來只得了一個秀才。到了中年還不想放棄舉業。直到50多歲時,他眼見仕進無望,轉而笑傲王侯,產生遁世之念。因此,后來有人將廖燕的這些雜劇創作視為寫心雜劇。為了抒發情感的需要,廖燕選擇了最便于表達內心思想感情的雜劇題材,讓劇中人為自己說話,甚至毫不隱晦地直接將自己作為劇中的一個角色。即便是劇中的其他角色,也要為廖燕本人代言說話。

(三)劇情短,人物少,題材小

廖燕《柴舟別集》中的作品比較單調、孤立。這是由他的出身和創作實踐決定的。因為他從小從事舉業,接觸的大多是傳統經文詩詞。他屢試不中之際,才從事私塾教育,這也是他的重要生活來源。他業余的愛好和長項,主要在文章詩詞方面,尤其是散文創作,在清代嶺南的散文中,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但他在戲劇表演方面,沒有實踐基礎;在劇本創作方面,也難以和諸多劇作家比肩。而且,《柴舟別集》和此前、同時和此后的傳奇雜劇相比,顯得劇情簡單、短小,只有幾出戲就完事了;四個短劇,因為劇情簡單,出場人物很少,甚至有時還是唱獨角戲。廖燕的雜劇主要是寫心的,是要劇中人為其代言,為他抒發胸臆,發泄郁悶和不滿。盡管廖燕雜劇具有短、少、小等特點,但仍然掩蓋不了他作品高超的思想性、藝術性。因為他雖然不是戲劇表演藝術家,但他在文化思想和文學創作上的地位與影響,是世所公認的。尤其是他的《續訴琵琶》,和其他幾出短劇相比,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最高的。

(四)雜劇創作只可“立此存照”,不會有太好的舞臺效果

由于廖燕雜劇創作的特殊性,影響了他劇本的舞臺效果。當然,也可能廖燕當時創作雜劇的初衷,壓根就不是去追求和考慮舞臺演出及其效果,抑或是創作本身就是為了直抒胸臆,發泄情感,然后放在案頭看看而已。假如能夠搬上舞臺進行表演,也未嘗不可。不過廖燕不像當時的李漁那樣,組建有自己的家庭戲班,設立了自己的出版印書門店,所以在劇本創作時比較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僅要考慮能夠搬上舞臺,還要考慮演出效果。即便是劇本圖書出版發行,也會要求版權保護,遇到了盜版,還會通過官府予以追究。廖燕不同,他身處韶州,不像蘇杭、南京那樣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他創作作品,不為謀生,主要只能聊以自慰和孤芳自賞,得不到社會認可,連出版、演出都成問題。所以,廖燕雜劇的幾近湮沒和不見舞臺效果是必然的。廖燕作為嶺南著名的文學家,具有文學創作的副產品雜劇創作,應該是難能可貴的。

(五)雜劇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廖燕的雜劇作品雖然品種不多,但它來自嶺南一隅的山城韶州,反映的是城市落魄知識分子的生活窘迫狀況和憂郁煩悶心理。在清軍入關建立了新的封建統治政權以后,滿族上層統治者為了穩固政權,采取了嚴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廖燕通過自身的遭遇,揭露了清代官場的黑暗,科舉制的腐敗。他為“絕妙文章,卻遇冬烘”、“高才落第,豎子成名”[1]而感傷,甚至喊出了驅趕走“窮鬼”、“瘧魔”的心聲。盡管他幻想的“詩伯”和“酒仙”根本不可能從廖燕身邊驅趕走窮鬼和瘧魔,但他的這一愿望的提出也是需要勇氣的。

[1]廖燕.廖燕全集: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88-612.

[2]曾璟.廖燕傳[M]//阮元.廣東通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

[3]許祥麟.“擬劇本”:未走通的文體演變之路——兼評廖燕《柴舟別集》雜劇四種[J].文學評論,1998(6):140-145.

On Liao Yan’s Drama Creation

QIAO Kuan-kuan
(Music Depart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LIAO Yan,born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failed the provinc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repeatedly although he’s well read.Finally he had to give up and taught in a private school.He’s skilled in ancient poetry,prose and diction and had created the Chuanqi and Zaju calledChaizhou Collections.It is composed of four short plays,such asZui Hua Tu,The Jinghua Pavilion,Su Pipa,andXu Su Pipa.These Zaju works may not be suitable to perform on stage at that time,but with the unique features,admirable thoughts and arts,they become one exotic flower in the Grand Sight Garden of Ling-nan culture and art.LIAO Yan is a man as milestones in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urse in Shaozhou.

the early Qing Dynasty;LIAO Yan;Shaozhou culture;Zaju;Chaizhou Collections

I207

1007-5348(2013)03-0020-05

2013-01-20

廣東省教育廳育苗工程項目“廣東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發展研究”(WYM10097)階段性成果

喬寬寬(1982-),女,河南平頂山人,韶關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音樂創作研究。

(責任編輯:王焰安)

猜你喜歡
琵琶創作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琵琶老店琵琶聲
黃河之聲(2020年17期)2020-11-05 02:30:14
創作之星
創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墻之隔》創作談
窈窕淑女琵琶妹
學生天地(2016年15期)2016-04-16 05:15:03
創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我的“反彈琵琶”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1
創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琵琶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后式a一视频|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成人在线|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欧美色香蕉| 欧美久久网| 91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一级毛片网| 欧美啪啪网| 波多野结衣二区|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婷婷激情五月网| 伊人色天堂| 国产精选自拍| 久久特级毛片|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97se亚洲综合|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激情|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码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第一页亚洲|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福利免费视频| 色国产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99国产在线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在线看AV天堂| 久久成人免费| 欧美成一级|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1区|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999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99热最新网址| 亚洲第七页| 欧美日韩动态图| 嫩草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人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