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按照財政部中小企業劃型標準,以我市2012年企業報表上報數據為基準,共有99戶企業屬于中小企業范圍。2012年,99戶中小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3.90億元,同比增長20.97%;利潤總額15.12億元,同比增長3.75%;上交稅金10.69億元,同比增長1.99%,表明我市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但危機影響仍在持續。
1.兩項資金占用大幅增加,企業資金壓力增長。99戶中小企業兩項資金占用79.58億元,同比增長9.59%。其中:應收帳款31.19億元,存貨48.3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91%和增長19.51%。存貨大幅增長的原因是由于原材料不斷漲價,直接導致企業維持正常生產所需儲備的原材料占用資金大幅上升。
2.信貸需求旺盛,但貸款滿足度不高。隨著企業流通資金占用增加以及投資的增長,中小企業信貸需求十分旺盛,資金不足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受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各家金融機構貸款規模受限,企業融資成本攀升、融資渠道不足使企業融資更加困難。由于貨幣緊縮基調未變,銀行信貸規模仍在嚴控之中,并未放低融資的門檻,金融企業融資渠道不夠暢通,使企業融資舉步維艱。
1.企業自身經營問題。(1)經營成本大幅上升。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用工緊缺、貨幣政策趨緊、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影響,資源型企業發展前景較好,但是輕工、房地產等行業企業受產品成本、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經濟效益可能有較大幅度下滑。
(2)財務成本負擔增加。融資難的另一方面是社會融資成本趨于上升。部分前期擴張較快、資產負債率較高、產品競爭力不強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度上升,資金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加劇。企業財務費用負擔明顯加重,財務成本上升,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2012年,99戶中小企業財務費用增長33.53%,其中利息支出增加43.06%。財務壓力增大,資金更加短缺,導致中小企業現金流緊張。
(3)自身管理缺陷。在企業融資過程中,銀行主要考察企業的信譽度、抵押物和企業規模及還款能力。但是中小企業在這三方面普遍存在問題。企業管理不規范,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表不真實,部分企業規模通常較小,不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原因導致其很難取得銀行信貸支持。
2.銀行問題。國有商業銀行為了防范信貸風險,實行信貸審批責任制,調整信貸結構,壓縮中小企業貸款存量,提高信貸門檻,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中小企業貸款一般又具有貸款次數多、額度小、風險大的特征,而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管理成本與對大企業的基本相當,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的積極性自然難以提高。
3.國家調控政策。近年來,我國在產業投資投資、財政稅收、土地管理、外貿出口、節能環保等方面出臺、實施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中小企業普遍發展層次較低,產品工藝落后,生產成本偏高,產品可替代性較強,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隨著宏觀調控政策效應的逐步釋放和各項配套措施的到位,對我市大中小企業的發展和經濟運行產生直接的重大影響。
1.企業提升自身素質。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與中小企業自身素質聯系緊密,中小企業要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形象,培育和提升自身信用意識、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等,在企業、銀行、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才能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才能不斷滿足。通過企業自身的科學規范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降低營運成本。面臨要素制約突出、原材料價格上揚、生產成本壓力加大的經營環境,引導企業更加重視夯實管理基礎,改變管理粗放局面,向管理要效益。積極發展中小企業綜合性輔導體系,提高中小企業的基本素質。目前我國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己有多元化趨勢,各種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的規則和管理辦法有很大差別,利用好這些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需要有專業的知識,需要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企業實際情況的融資意識和理財觀念,這些都需要進行知識普及和培訓。
2.產業結構調整。2011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稅收政策、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等方面的措施,解決中小企業現實存在的困難。中小企業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關鍵在于企業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于:產業結構創新、企業的科技進步、自主創新和企業的人力資源創新和品牌創新,中小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并取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要不斷地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企業能力,才能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3.政府支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必須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以緩解企業融資難為重點,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完善新的融資組合服務模式,在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解決企業融資困難,促進其健康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安排金融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金融業創新發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完善企業與金融部門之間的合作機制,爭取更多的企業信貸支持,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培育完善共享信用信息平臺,在解決融資雙方信息不對稱方面實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