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珍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但機遇與挑戰并存,在國際貿易中還存在不少風險。中國加入WTO后國際貿易往來頻繁,在國際貿易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如何在國際貿易往來中把風險降到最低,從而獲取最大的利益是我國對外貿易需要解決的課題。
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比上半年增長6.2%。其中出口20498.3億美元,增長7.9%;進口18178.3億美元,增長4.3%;貿易順差2311億美元,擴大48.1%。
1.貿易伙伴的多元化更加明顯。我國與傳統貿易伙伴的貿易比重在下降,對東盟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比重在提升。2012年,中歐雙邊貿易總值5460.4億美元,下降3.7%,占我外貿總值的14.1%。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4846.8億美元,增長8.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2.5%。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4000.9億美元,增長10.2%,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0.3%。
2.國內貿易區域的布局更加均衡。2012年廣東、江蘇等7個省市對外貿易合計占8成,中西部外貿出口較快增長。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占我外貿總值的25.4%。而同期中西部地區的重慶、河南、貴州、云南、安徽、廣西、四川等7個省市外貿進出口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6.7%,增速都在23%以上,提升了1.6個百分點。
3.對外貿易的主體結構更趨合理。民營企業進出口的增速明顯快于同期,對外商投資企業的依賴在減弱。我國進出口總體增速13.4個百分點,占進出口總值的31.6%,提升了3.5個點;而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比重為49%,下滑了2.1個百分點。
4.國家的出口商品結構在繼續升級。附加值相對較高的機電產品的出口2012年同比增加了8.7%,占出口總值的57.6%,較2011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而同期“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則下降了7.4%。
5.進口商品的結構在進一步優化。2012年我國進口消費品增長了12.7%,而同期進口的能源資源類的產品增長了10.5%。進口的消費品、能源資源類的商品增長較快。
6.國家對外貿易的方式更顯得靈活。一般貿易、加工貿易的比重在減少,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的貨物在快速增長。2012年,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2%,下滑了0.9個點;加工貿易進出口占34.8%,下滑了1.1個點。
7.質量提升、效益提高。2012年我國外貿出口價格總體上漲了2%,而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了0.7%,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02.7。出口價格總體在上漲,進口價格總體在下降。
世界經濟增速長期低位徘徊,致使制約我國外貿穩定發展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越來越多。
1.外需的疲軟、訂單的下降。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的制造業持續萎縮,失業率屢創新高,拖累了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市場的需求明顯不足。
2.貿易摩擦持續增加。在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存在,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在很多領域與世界各國的競爭日趨激烈,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趨勢。同時,我國自身在經濟結構、體制和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容易誘發貿易摩擦。
3.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盛行,我國面臨的外貿環境惡化。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也在頻頻效仿,貿易壁壘層出不窮、花樣翻新,涉及的產業在不斷擴大,這使我國面對的國際貿易環境也趨于惡化。
4.我國的內需走弱,進口的動力不足。國內經濟自主的持續減速和直接利用外資規模的下降,導致了對進口需求的抑制。2012年,如果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我國實際進出口的物量僅增長了5.7%,這比2011年回落了5.9個百分點。
5.能源資源安全問題凸顯。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國內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對國際資源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使得我國能源供應受國際制約較大,經常因價格變動遭受巨額損失。
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積極應對,重點解決對外貿易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高對外貿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1.努力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協調增長。努力完善出口退稅等財稅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培育我們自己的跨國公司,提高企業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和開展跨國經營的能力;要有針對性地支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外貿經營,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2.完善反危機的貿易機制。大力增強在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組織中的話語權,適當降低經濟發展對出口貿易的依存度,維持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合理比例;同時積極尋找新的外貿伙伴,特別要適當減少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份額,擴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3.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我國要把發展對外服務貿易作為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高我國服務貿易的技術含量。同時加快國內服務業開放的步伐,逐步放寬金融、電信、保險等服務行業市場準入限制,加快發展旅游、建筑、運輸等優勢服務業出口,大力發展服務加工貿易,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
4.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出口品牌發展戰略,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政策支持體系,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提高對外貿易的技術溢出和產業帶動效應。同時要規范外貿經營秩序,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協調自律作用,引導企業合理安排進出口。
我國外貿是大而不強,雖然進出口規模大,但整體利益比較少。所以要推動我國的貿易發展,今后不僅要研究當前我國國際貿易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更主要的是要致力于加強和改善大國經貿關系,妥善處理各種貿易摩擦,努力維護和擴大與周邊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貿往來,實現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
[1]高建明.國際貿易中風險的預見及規避方法研究[J].中國市場,2010,(28)
[2]賈冬.國際貨物風險轉移問題研究[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8,(01)
[3]王耀寧,張強.國際貿易風險規避策略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