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曉穎 慈溪市周巷鎮人民政府
招商引資是城市發展的永恒話題,無論城市處于哪個發展階段,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就像注入新鮮血液一般,能為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金融危機造成中國的產能過剩,殘酷競爭迫使企業轉型。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中,城市的發展開始進入后工業時代,同時為招商引資工作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其中尤其要注意第三產業的發展,第三產業具有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就業廣等特點。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
眾所周知,周巷鎮作為一個制造業強鎮,產業起步早,發展快。近幾年,周巷眾多企業放眼長遠,立足鎮外,將產業逐步推向周邊地區、內陸,甚至像海外延伸,產業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產業的轉移和市場的開放產生了共鳴,使周巷鎮在過去幾年內快速發展,這也正是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經濟資源在區域內轉移,用空間來換取效益,而招商引資工作正是搭建在這空間中的橋梁,來實現這種轉移,以達到資源優化。
目前,我鎮的招商主體主要還是政府,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缺位的問題比較突出,招商工作存在“上熱下冷”的現象,政府對招商工作都比較重視,而部分企業招商引資的意識卻不強,主動性較差。另一方面,目前招商引資的渠道基本以印發招商文本、參加招商會等傳統方式為主,招商成本比較高,招商的行為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同時,招商會常常把招商引資方式流于表面,跟企業需求的針對性往往很低,進而也降低了企業招商引資的積極性。
招商引資方式落后,企業招商未成氣候,使得周巷鎮的招商引資工作還未打開市場,如同對外拋出一座獨木橋,令人難以跨出第一步。
招商引資的核心是項目,沒有好的項目,就不可能有外來資金的投入。產業發展項目不夠具體,招商引資便會存在著較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目前周巷項目的儲備量并不缺少,但是對項目的包裝不夠細化、精化。項目的推出也存在著內資多、外資少,中小項目多、大項目少,傳統項目多、高科技項目少的局面。同時建設用地資源極度緊張,也使外來項目難以落腳。而最重要的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的滯后,投資環境不夠優越,使得周巷鎮對外來投資者的吸引力不足。一些有向外轉移的企業來洽談,也是在各種條件中優中選優,使得項目一談再談,只開花,不結果。導致招商工作的開展如同走浮橋般搖搖晃晃無法站穩。
拓寬招商渠道,適應新形勢。通過采用以商招商、網上招商、中介招商等各種新型招商引資方式,提高招商引資實效。一是突出“企業自行招商”。積極主動與企業聯系,引導企業提高對利用外資優勢的重要性,實現自主招商,使企業在招商引資活動中變配角為主角,變被動為主動,努力把企業推向招商引資的主戰場,力爭在企業自行引進項目、資金、技術方面有新突破。二是突出“以商招商”。把以商招商作為招商引資重要方式,高度負責地做好已落戶企業的后續服務工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與企業的合作,積極幫助扶持、協調解決這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已入駐的企業作為一個聯絡的橋梁,借助他們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企業。三是構建網絡平臺。面對激烈的競爭,進行招商引資網站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落實專人搜集項目,不斷完善投資指南,對網站進行日常維護,定期發布信息,更新招商項目。詳細介紹我鎮的投資環境、優惠政策、投資程序、服務機構、工業園區等情況,為投資者了解我鎮提供網絡平臺。四是適當利用中介招商的新模式。有選擇、有條件地實行中介招商,積極培育中介招商機構,使招商決策科學化、規范化,不斷完善招商方式,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招商引資工作要服務于企業,也要立足于城市的發展。轉變思路,打破招商固定于傳統項目的模式,加快引進優質、經濟、可持續的發展項目。一是引進新興產業。把招商引資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要素資源集約發展道路、走產業層次提升與產業結構優化道路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創意等創新型高科技項目的引進力度,按照“擴規模、優結構、提質量、拓功能”的原則,堅持量質并重方針,轉換、創新招商工作思路,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二是引進缺乏的三產項目。第三產業具有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就業廣等特點。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途徑。從我鎮的發展定位和招商引資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析,要把大力引進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作為今后外資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鼓勵引進第三產業,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推介三產招商項目,力爭引進質量好、效益高、帶動性強的企業,推進我鎮整體三產的發展。三是推進三年行動計劃。周巷鎮在“小城市”試點三年行動計劃中,將啟動實施近“百個”重點項目,加快構筑“八大”網絡體系,扎實推進“六大”工程建設。招商引資工作也將配合三年行動計劃的步伐,做好工業經濟、商業住宅、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和體制創新等六大類項目建設的招商引資工作,突出重點,努力提高招商引資工作針對性。
投資人最關注的是投資環境。把投資者對投資環境是否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提升服務水平,營造親商、安商、扶商的良好氛圍。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對已落戶的重點企業,深入了解企業在生產、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幫扶措施,靈活開展幫扶。另一方面進一步推出對外來我鎮投資者的優惠政策,實行“一事一議”特殊政策,力促項目談得攏、落得下。營造出周巷式的招商文化,搭建起周巷式的招商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