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平 曹 蕾 大化國際經濟貿易公司
我國自加入世貿組織后,物流市場也想國際全面開放。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是我國對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如約履行協議,我國物流業市場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跨國物流公司的資金;另一方面,那些已經在中國發展的國際物流企業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加進了與中國物流企業的合作與聯盟。面對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市場,我國必須努力實現國際物流企業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使其成為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
我國的物流業是一路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步伐走過來的。70年代,我國物流業助于起步階段,改革開放以后,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使得國際物流這一先進的理念開始在我國物流業逐漸滲透,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物流業的蓬勃發展。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迅速發展的國際貿易將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國際巨頭物流業在中國的落戶,例如:美國的UPS(聯合包裹服務公司)在青島開通的直航業務,意味著全球快遞巨頭企業正紛紛在我國搶占市場。這給我國物流業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何能夠使這些國際物流企業在中國的發展逐漸實現本土化,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但是,由于我國由于存在著較大的區域差異,但是,這些國際物流企業想在中國市場上站穩腳跟也并不是輕易就能完成的。
中國是一個相對較大的市場,但是由于存在著較強的地區差異、對物流的要求也是千差萬別,國外物流企業要想在中國擴大市場份額,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考慮這一現實問題。目前,諸多國際物流巨頭企業在中國的落戶與發展,給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目前我國的物流市場共擁有51萬家物流企業,其中外資物流企業共680余家,這些外資物流企業主要是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這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所占的市場份額高達8%。在未來的發展中,這些外資物流的繼續涌入,所占的市場份額將會不斷增加。外資國際物流企業主要是前站了我國的國際業務市場,例如:國際貿易航運、國際貿易快遞等。短短幾十年的實踐,國際物流企業就已經占據了中國80%的國際快遞業務份額,每年的營業收入在保持著20%的速度增長。例如:DHL(中外運敦豪)、FEDEX(聯邦快遞)、UPS(聯合包裹)等外資物流企業占到市場份額的75%左右。而其他區域性國際快遞代理和國際快遞專線公司僅占5%的市場份額。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在我國的外資物流企業的業務結構也在不斷擴大,目前,大部分跨國物流企業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空運和速遞、海運、增值物服務、公路貨運及出入境公路運輸、鐵路貨運、全程供應鏈管理等方面。例如:TNT、DHL、UPS、FEDEX等國外物流巨頭企業主要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從事航空貨運、重貨的快遞、郵件的快遞、國內包裹的快遞等業務。而馬士基與美籍物流等企業則主要從事海運,這些企業都擁有良好的海運經驗。增值物流服務主要是指倉儲、加工、包裝、配送、報關、售后回收逆向物流、進出口貿易、金融服務、人力和人才租賃代理等業務。而在公路貨運與鐵路貨運中,外資企業逐漸實現了與中國物流企業的合作聯盟關系,力求在這一領域共同發展。全程供應鏈管理主要是指第四方物流模式,這是外資物流企業的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例如:UPS已經成立了供應鏈解決方案公司,將UPS的業務擴展到全方位的第四方物流管理中。
面對中國這樣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市場,很多外國物流企業巨頭紛紛在中國推出了網絡建設計劃,例如:DHL、UPS、FEDEX、TNT等企業都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資金投入和網絡化建設,這些企業更是將企業在亞太的總部遷到上海、北京等地。外資物流企業在我國的網點主要是建立在以香港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第五、以京津為中心的環渤海灣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快。東部市場占85.96%、中部市場占8.78%、西部市場占5.26%。主要分布在上海、廈門、天津、大連、青島、天津、深圳、廣州、北京、南京等港口城市和內陸城市,并逐漸向我國中西部地區不斷發展。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占企業業務收入的70%左右,而起服務的客戶70%來自外商獨資企業或合資企業。國際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兩種形式的物流服務:第一種是,國外的物流企業跟隨其長期合作的大客戶進入中國市場并為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提供物流服務;例如:當沃爾瑪和麥當勞等大型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后,將為其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帶入了中國,再例如:英運物流、伯靈頓等物流企業都是跟隨其原有客戶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二種是以日本為代表的主動進入。大多數日子物流企業都是跟隨本國的制造業進入中國市場的。
近年來,隨著國際物流企業在中國所占的市場份額逐漸的擴大,其業績也在迅速增長。例如:馬士基物流企業經過在中國多年的適應與發展,已經將業務范圍覆蓋到中國所有的重點貨物流通區域。物流業的大亨普洛斯字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對中對沿海城市和地區的戰略布局。再例如:中外運敦豪已經在中國的個主要城市建立起82家分公司,這個擁有7000多名高素質物流人才的企業已經將其物流服務發展到全國400多個城市和地區。
在中國的外資物流企業普遍將投資方向集中在跨國投資采購中心、組建物流合資公司、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例如:列居全球500強之首的沃爾瑪已經將全球采購的中心從香港轉移到深圳,通用汽車也在上海設立了采購中心。還有的國際物流企業與中國企業密切合作,如:美國的聯邦快遞就與天津大田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在對中國的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方面,國際物流企業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麥當勞針對中國鐵路和公路缺乏冷藏運輸能力的問題,建立起了自己的運輸企業,以保證產品質量。另外,可口可樂公司也組建了自己的車隊,完成了企業運輸和實體配送總量的50%。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物流企業將目光逐漸投向了汽車物流、能源物流、港口物流等方面的發展和建設上。
隨著全球制造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國制造業在中國設立其生產工廠,這樣外圍國際物流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及進出口量的增加,使國際物流企業對產成品和原材料的國際物流呈現出不斷增長的形勢。國際物流企業為了把握這些重要的客戶一定會將流網絡發展到中國,以此來滿足外資企業對進出口物流的需求。由于國際物流企業起步較早,發展中業務范圍廣,物流基礎設施先進、齊全,服務標準國際化程度較高,因此,很多外資企業都愿意選擇國際物流企業來合作。
進入中國市場,國際物流企業通過多種方式的選擇來完成。第一,購買國際航線。例如:美國的FEDEX、UPS都是通過購買國際航線的方式來進入中國市場的。目前,聯邦快遞每周就有11韓版進出中國,國際快速遞業務已經遍布全球220各城市和地區。第二,以投資物流基礎建設的方式進入。例如:新加坡的港務集團就與廣州港合作,并出資8億元來組建廣州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從而達到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第三,跟跨國制造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第四,在中國成立獨資或合資物流公司。隨著我國對外資股權限制的取消,在中國成立獨資或合資的物流公司已逐漸成為國際物流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重要方式。
國際物流企業進軍中國物流市場,憑借其巨大的資金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很快就占據了中國物流市場的半壁江山。這對我國物流市場造成了沖擊,但也為我國國際物流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讓國際物流企業在我國的發展逐漸呈現出本土化發展趨勢,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帶來機遇。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物流市場的開放和對外資股權的不限制,越來越多的國際物流公司開始在中國進行獨資投資,并呈現出增加的趨勢。例如:2007年美國聯邦快遞就以4億美元的價格受夠了大田集團公司中50%的快遞股份。伴隨著這種并購與獨資的加劇,物流行業必將出現被外資物流企業壟斷的局面,為了打破這種壟斷,必須加快與國際物流企業合作的步伐,搶占市場份額,為中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很多國際大型物流企業抓住我國改革開放和政策變化的時機,不斷提高整在中國的分支機構,增加市場的競爭優勢。我國物流企業必須加快業務的創新與發展,提高企業的自身競爭力。例如:UPS就將貨運服務公司、物流集團公司、金融、咨詢服務公司等進行了整合,成立了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事業部,能夠更快捷的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高效服務。另外,快速整合國際物流企業的組織結構,組建中國地區服務部門。
早在2006年,國際物流企業四大巨頭就加快了向綜合物流服務商的轉型,實現了以現代服務理念為中心,綜合物流解決方案、物流運營服務、信息網絡技術支持的綜合物流。例如:UPS已經完成了對中國旗下的快遞和供應鏈業務的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整合。
物流園區的建立實現了國際物流企業的集約化。我國自推出“區港聯動”的試點運作,充分體現出了保稅區現代物流功能的優勢,吸引了更多的國際物流企業進入到保稅物流園區。例如:世界排名第二的物流企業EXEL公司,世界排名第三的津貼公司等都在深圳落戶。另外,隨著現代物流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國際物流企業的服務方式將將以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為基礎的一體化物流、多式聯運為基礎的全程化物流管理。
總之,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我國本土物流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遠不及國際物流企業“走進來”的步伐。為了保證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必須對國際物流企業在中國實行本土化研究,共同挖掘國際市場的巨大潛力,盡可能擴大市場占有率。
[1]周斌.日本物流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形態與展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09)
[2]夏新海.跨國物流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活動分析[J].交通企業管理,2005(09)
[3]楊力.國際物流企業經營風險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3(02)
[4]周念.國際物流巨頭在中國——國際物流的本土化[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6)
[5]陳相森.跨國物流企業在華業務戰略性調整與啟示[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