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艷 劉瓊英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
素有人間第一香的茉莉花,是世界聞名的香料植物,有“沒有茉莉就沒有香料”之說。犍為縣良好的生態地理環境,高溫、高濕、低日照、晝夜溫差小的氣候條件,肥沃的岷江、馬邊河沖擊土壤,形成了犍為茉莉花芬芳濃郁,香味久長,獨特的清香型特點和品質。
犍為縣種植茉莉花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多年種植歷史和近百年茉莉花茶窨制歷史,與廣西橫縣、云南元江和福建政和并稱全國四大茉莉花基地。種植面積穩步發展,種花效益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基地+企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并收到良好的成效。至2012年底,全縣茉莉花種植面積達5.1萬畝,標準化種植基地3萬畝,年產鮮花1.2萬噸,產值3.5億元,其規模、產量居全國第二、西南第一。2011年6月,犍為縣被茶葉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茉莉之鄉”。
1.種植基地初具規模,但規范化管理較差
建設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的農產品基地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加強和提高。特別是農民的科技培訓、農業投入品的監管、設施栽培的應用、綠色防控技術的普及等。
2.農產品信息體系建設較差
建設農產品“三電合一”的信息體系還未起步,難于為生產者、消費者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地方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網頁,對茉莉花產業發展的宣傳、報道缺乏,知名度、美譽度難于提高。
3.茉莉花茶加工企業規模不大,實力不強
縣內多數花茶加工企業和業主,大都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建成的,加工機械設備陳舊,廠房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差,生產能力不大,科技含量不高,難于提高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1.以市場為導向,抓好基地建設,主攻單產和品質
犍為縣茉莉花基地的建設,面積發展到3萬畝,鮮花總產1.0萬噸左右。充分發揮其雙辨茉莉“香味濃郁”、“香氣久長”的特點和優勢,主攻單產和品質提高,建成四川省名優茉莉花茶加工為主的天然香料生產基地,為省內企業加工名優茉莉花茶提供量足、質優的天然香料。一是著力推進茉莉花基地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茉莉鮮花生產。加大病蟲害“非化學防治”技術應用,大力推廣“綠色防控”、“生物防控”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等,提高產量和質量,力爭單產突破400公斤大關。一、二級花占85%以上,鮮花達到“無公害”農產品要求,部分達到“綠色食品”要求。二是積極籌建茉莉鮮花專業批發市場,搞好市場體系建設,規范鮮花銷售市場,保護企業和花農利益。吸引省內外企業來料加工花茶、采購鮮花,并提供優質服務。三是嚴格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抓好基地、鮮花產品農殘質量監測,為加工名優茉莉花茶提供鮮花質量保障。
2.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指導
普及實用技術和新技術,提高種植技術水平和效益。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和使用指導,全面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配方施肥技術,發展生態、綠色、有機農產品。
3.加快農產品市場信息體系建設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茉莉花茶產業信息體系建設,為生產者、消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務。加強對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宣傳報道,提高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提升市場競爭力。
4.加強對龍頭企業的培育,提高其競爭力和帶動力
堅持擇優扶強壯“龍頭”,集中力量育“龍頭”,聯大靠強引“龍頭”的發展思路,培育名優茉莉花茶加工“龍頭”企業1—2個,增強對茉莉花基地的帶動作用,發展產業化經營。鼓勵支持“龍頭”企業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專業協會,應用現代科技提升名優花茶加工水平和能力,打造品牌和名牌產品。支持龍頭企業利用現代機械設備,推進名優茉莉花茶加工、包裝、冷藏、保鮮現代化,促進茉莉花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5.推進丘陵優質早茶基地建設,促進花、茶配套發展,延伸茉莉花產業鏈條
依據四川省“川中優質茉莉花茶區”建設的要求和《犍為縣農村產業發展的規劃》,在抓好茉莉花基地建設的同時,抓好丘陵優質早茶產業帶的建設。重點以丘陵優質早茶產業帶為中心,不斷推進茶葉基地“帶狀”、“網絡”狀發展,建設安全、高效茶葉生產基地。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民主體、部門幫扶、社會化服務,推進現代茶園建設,發展產業化經營。同時,在條件具備的茶區,進一步挖掘茉莉花文化內涵,努力探索茉莉花產業發展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茉莉花鄉村旅游,圍繞茉莉花種植、制茶、觀光,興辦特色“農家樂”,促進農村服務業發展,為農民增收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1]樂山日報:http://www.scol.com.cn.
[2]全國農村經濟動態監測點四川省犍為縣發展改革局
[3] 張中波. 廣西橫縣茉莉花旅游開發研究[J]. 懷化學院學報,2012,(12):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