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茜 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
稅收優惠政策具有引導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國家出臺研發費用企業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就是為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但由于研發項目的多樣性,會計核算要求高,優惠政策內容的復雜性,使得優惠政策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企業難以把握,不能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筆者結合多年在企業工作實際,就企業在運用研發費用稅收優惠政策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同時承擔生產經營、研發任務(即產研一體化)企業,沒有合理劃分研發費用與生產費用的范圍對于批量生產的企業,一般是先進行研發活動,研發成功后再投入規模生產,其生產、研發活動相對獨立,但對于單件小批量生產的企業,或從事批量生產但沒有單獨研發部門的企業存在研發活動與生產經營活動交叉重疊的情況,如不能合理劃分各項成本費用,不得享受相關的稅收優惠。
2.未準確把握會計與稅法關于研發費用范圍的差異,人為擴大研發費加計扣除的歸集范圍。
(1)企業歸集研發費用中的人工費用不應包括職工福利費、保險費等。另外,在職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不包括高層領導和兼職人員及直接為研發活動提供服務的管理人員,即使是允許在會計上列支的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和管理人員的人工費也必須在計算加計扣除金額時予以剔除。
(2)企業歸集研發費用中的折舊費中不能歸集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之外的其他折舊,如建筑物的折舊費,其他部門的折舊費。租賃費中也不能歸集同時用于研發和生產經營的費用。
(3)企業歸集研發費用中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用應和正常生產產品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動力費用要區分清,專門用于中間試驗和產品試制的模具與正常生產用的模具也必須劃分清楚。
(4)在企業研發成果形成之前發生的研發成果的論證、評審、驗收費用可以享受加計扣除稅收優惠,但在成果形成之后的知識產權的申請費、注冊費、代理費等費用不得一次性加計扣除。
3.未對研發費用進行專賬核算
目前有的企業存在“重任務管理、輕財務管理”的現象,財務部門未能參與研發項目的立項、預算、過程控制,財務部門對項目的研發進程、研發人員參與項目工作情況、研發材料領用情況等未能及時全面掌握,對研發費用的歸集結果自然也不能做到及時、準確反映。
聘請財稅專家或內部資深財務管理人員針對本企業的研發特點對相關財務人員從會計核算要求和政策專項規定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其掌握研究開發費用會計核算應按《財政部關于企業加強研發費用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財企[2007]194號)規定執行,允許稅前加計扣除的研究開發費用范圍應按《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8]116號)執行,準確把握會計制度與稅法關于研發費用范圍的差異,正確執行好會計政策,稅收政策,規范會計核算,真實反映企業研發費用的投入、發生情況,充分享受研發費用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及《民口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研發活動財務管理制度,包括研發資金審簽管理辦法、研發費用財務核算管理辦法、研發項目財務驗收辦法等,規范企業研發費用開支范圍,研發資金審簽權限及流程,對研發費用建立專門賬套,使用專門的會計科目,準確核算和分攤研發費用與生產經營費用,準確反映研發活動核算的整個過程,并及時做好事后跟蹤,保存相應財務資料以備相關主管部門查驗。
研發項目立項后,企業財務部門應全程參與跟進整個項目的計劃、立項、預算、事中管理、結題驗收工作。加強研發部門、財務部門協調和溝通,避免因各行其是而出現研發費用已發生,財務部門卻不知情,研發費用不能準確、及時、完整歸集與核算,而導致研發費用不能稅前加計扣除的損失。
尤其對于同時承擔生產經營、研發任務(即產研一體化)企業,往往以產品為載體開展研發活動,為準確及時完整歸集核算研發費用,研發部門需加強研發項目的管理,完善研發項目各工作流程、環節的管理,使研發項目“身份明確、標識清晰”,公司在安排年度工作計劃時,明確計劃開展項目是生產項目還是研發項目,并通過生產號、科研號加以區別,在項目開展過程的材料領用、設計、測試化驗加工、試制等各個環節按照特定的標識,即生產號、科研號流轉,便于財務人員識別,才能確保生產費用與研發費用合理劃分,避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財務部門通過及時提供研發費用使用情況,幫助研發部門進行研發項目的經費管理等。
總之,研發項目的規范管理及研發經費的準確核算不但有助于企業整個研發體系的完善,而且還有利于企業充分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不斷加強對企業研發項目管理及研發經費核算的實踐和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研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