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欣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
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證明,小企業的存在是極具合理性,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企業的存在與發展不僅在解決就業、促進經濟增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研究小企業金融融資問題,提高小企業金融運作能力,增強金融風險防范就尤為必要。
小企業是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尚沒有統一的界定其范圍,一般的說,“制造業中雇員500人以下,批發業中年銷售額500萬美元以下,零售和服務行業中雇員50人以下以及年銷售和營業額100萬美元以下,建筑業近三年營業額在500萬美元以下的劃為小企業。”我國小企業情況比較復雜,有國有的、民營的性質差別,其企業性質、公司類型都是不同的,其金融融資方面也不盡相同,總的來看,其融資狀況不理想,狀況可以概括為:
與大企業甚至中等企業相比而言,小企業的發展時間段,融資渠道相對不足。市場經濟的發展更傾向于資源優勢包括金融融資偏向于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信息透明,運作方式成熟,管理制度嚴格,在金融融資過程中更具優勢。小企業的自身的發展不足,信息不透明是普遍存在的融資問題。
大大型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的融資大都來著銀行貸款,融資結構較為合理,風險性較低。隨著國家于2007年逐漸收緊銀根以來,企業來著銀行正規金融融資途徑越來越難,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小企業被迫選擇非正規金融融資方式。非正規融資方式進一步加劇了小企業的金融風險,為小企業的發展帶來隱患。
“資產銷售融資是企業常用的一種重要融資方式,主要表現為企業為資金需求選取一部分有價值的產品或固定資產,將其迅速銷售或拍賣以換取大量的資金。他的優點在于簡單易行,避免股權融資帶來的股東權益的稀釋與鼓勵的分配,更避免了債權融資的應付利息的壓力。但是資產銷售融資需要企業管理層把握時機,一旦時機不能很好把握,很可能導致變賣的價值低于實物價值,沒有回旋的余地。”
小企業的發展對資金的依賴性更強,且受到外部的影響較大。小企業金融融資主要依賴于民間融資渠道。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程序決定小企業很難獲得長期的金融支持,而民間融資的利息一般偏高,甚至是高利貸,造成小企業金融融資成本較高。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政府也采取相應措施改善融資條件,降低小企業正規渠道融資門檻,仍沒有根本性解決小企業融資問題,融資困難仍是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的宏觀政策對中小企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企業的金融融資方面。每次國家收緊銀根,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的時候,融資受到影響的必是小企業。2007年以來,國家實施適度從緊貨幣政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空前加到了小企業的融資難度。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來發展企業,尤其是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銀行企業股份制改革工作越來越快。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改制工作基本完成,銀行企業化模式運作已經開始,企業化的銀行更注意其自身金融安全問題,銀行與企業的金融往來都強調風險性,銀行為其自身的金融安全,對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的小企業自然慎重有加,更傾向于大型、高端企業客戶。
小企業資金一是信息不對稱,甚至很多企業為了融資甚至隨意編造數據,隱瞞財務數據,造成企業賬面數據和實際收益誤差較大,造成銀行對小企業失去信心,不愿貸款的情況發生;二是我國的企業資信評估機構建設不完善,對企業誠信等級沒有有效區分,一致造成整個小企業金融融資困難的情況發生。
“政府出資設立的信用擔保機構通常僅在籌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資金支持,缺乏后續的補償機制;民營擔保機構受所有制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制。由于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及補償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擔保資金的放大功能和擔保機構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較大制約。從1999年到2004年5月,針對個人創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全國也只發放18億元。擔保機構整體擔保規模與放大倍數偏小,受到較大限制,相對于中小企業的巨大資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車薪。”
我國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沿襲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現代企業的運作機制。“一人獨斷式的家長作風常常會使一些決策失誤成為致命性的;有的屬于承包經營性質的,“撈一把就走”的短期行為還在相當一部分承包者中存在;一些經過競爭浪潮洗禮的民營企業家雖然意識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性,并在自己企業引入了相應的模式,但由于管理者素質低下等原因,導致體制改革的步伐停滯不前,這種體制性的缺陷導致中小企業發展缺乏后勁,使其“形似而神不似",使這種體制的效力大打折扣。”
小企業融資難一方面是企業自身因素造成的,但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機構對小企業的融資風險的不確定性不愿承擔。解決小企業金融融資問題就要從小企業內部機制完善和小企業貸款風險降低這兩個主要方面入手。
在一些小企業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盲目承諾,在財務上弄虛作假,一致出現逾期不還款的現象屢有發生,導致小企業貸款誠信缺失,銀行為規避貸款風險,不愿放貸給小企業。有鑒于此,小企業一定要有長遠眼光,樹立誠信還貸機制,逐步扭轉小企業貸款信譽差的問題。
小企業自身信息不對稱、管理不規范,財務人員風險意識差等原因是造成金融融資難的內部因素。要改變金融機構對小企業固有的認識,小企業就要努力加強企業自身建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管理透明化和信息公開化,加強自身的誠信建設。同時,應該更多參與社會活動,逐漸樹立小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誠信影響。
目前,小企業發展金融融資的不開改變的事實更多的小企業被迫轉向民間金融融資渠道。民間融資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其不具有法律認可,風險較高的特點,另一方面,“民間融資在資金提供、借貸條件、規模以及靈活性等方面的優點十分突出,口丁以彌補金融機構貸款的不足,能夠充分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迫切需求。必須通過金融法規和政策加以引導和必要的扶持,讓民問融資能夠走上合法、規范的道路。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打破現在的困境,讓中小企業能夠獲取長期穩定的資金,徹底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可以組織專門的機構,把經營狀況良好,社會信譽高的小企業聯合起來,實施捆綁式債券發行,突破單一企業無法做的難題,這也是小企業自我發展的一種創新思路。
總之,小企業金融融資問題是一項系統工作,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金融機構的幫助,更需要小企業自身去努力創新,不斷增強實力和建立金融誠信體系,才能逐漸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
[1]鄧英琪,張世患.中小企業融資難:分析與對策[J].中國中小企業,2010,(03):56-58.
[2]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田[J].經濟研究,2008(01).
[3]衰淵.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保證體系的構建田[J].財經科學,2009(02).
[4]崔霞.我國小企業會計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004年4月,第8頁.
[5]李璐.中小企業融資途徑創新研究[J].中國商貿,2011(2).
[6]尹丹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年5月,第 4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