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彩虹 遼寧廣播電視臺
資金是一個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發展和生存下去的源泉。中小企業在緩解就業壓力、優化和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增加財政收入等多個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但由于政策和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企業發展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和相關矛盾,其中籌資困難是約束和影響中小企業發展主要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困難,中小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因素來制定出相關策略,以改善籌資困難,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中小企業的實力有限,注冊資金相對較少,房屋、土地等銀行認可的不動產過低,并且正處在發展時期的中小企業,需要的資金是生產周期中最高的時候,因此,籌資問題嚴重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籌資困難”、“資金不足”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的重要因素。不同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有很大差別,相關統計顯示,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民生銀行、農村信用社、誠實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機構給與的貸款相對較高,而國有的商業銀行中只有農業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比重較高,其他的銀行貸款總額都很小。資料顯示,在中小企業中有90%以上籌資需求都得不到滿足。
目前我國雖然有很多的非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然而中小企業仍然是通過投資公司、私募基金和擔保公司等渠道進行籌集資金,真正在國有的商業銀行貸款的數目是相當少的。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放貸比例只是總放貸比例的一小部分,即便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中小企業占的比例也是少之又少。據不完全全統計,在金融機構貸款所站的比例中,中小企業的比例不超過20%。
中小企業大部分都是私營性質的個體,企業無法或者根本沒有建立內部的審計部門。企業每部管理機構不夠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導致了內部出現了各成員之間財產不明的現象。據對我國對中小企業的相關調查顯示,在850家小型企業的樣本財務報表中,有290戶都沒有編制現金流量表,這占樣本企業總數的34%。由于沒有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上非常的混亂,財務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公開,領導層的很多決策都缺乏科學性。一些中小企業沒有完善的會計賬簿,更沒有根據匯集制度進行賬目的跟蹤和處理,且會計的信息真實性值得考量。因此,中小企業的信譽度很難提高,導致了金融機構對企業放貸的難度。
很多的中小企業籌資風險一方面來自于自身的資金利用率不高,且受外部經濟市場意料不到的影響導致潛在風險。另一方面,企業每部籌資結構不合理以及籌資渠道不夠正規,在實際的財務管理中并沒有做出相應的風險預防。只是隨意的進行資產抵押進行再融資、把資金融入到風險高的項目中等,造成了財務風險的潛在存在。
首先,中小型企業在日常運營中沒有建立財務風險的預防機制,對財務進行不定期的分析,導致了對籌資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力都不高。其次,相關的財務機構和人員不重視企業資金運作情況,為企業埋下了很大的資金風險。再次,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必須的外部籌資風險機制,對利率、市場波動、經濟變化、政策變化等與籌資相關的信息認識不足。這些都是籌資風險控制力不足的體現,會給企業的信譽和經濟帶來較大損失。
我國的中小型企業占全國總數的99%,有六成以上的GDP都是他們創造的,并且中小企業容納了七成以上的就業者,然而他們的貸款資源竟不超過20%,因此,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地位和其所占貸款資源是極其不對稱的。商業銀行的貸款在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中占有很大比重,然而在貸款方面卻存在著很多的限制。根據相關統計,在我國只有10%左右的中小企業能過火的銀行的信貸支持,鄉鎮、個體私營企業短期貸款僅占銀行全部短期貸款的14.4%。除此之外,銀行也只是提供固定資產更新資金和流動資金,能提供長期貸款的的機會很少。現在各地政府共同努力,短期的資金融通困難有所降低,但是權益性資本和長期的信貸仍然嚴重匱乏,尤其是對科技創新型企業,最缺乏的也是中長期的貸款。
此外,由于民間借貸資金成本較高(調查顯示2008年第三、第四季度達到50%和80%之間)、資金量有限、融資渠道狹窄且風險較高,客觀條件上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一直以來我國經濟市場都不夠完善,尤其是中小企業很難直接通過籌資的渠道來獲得資金,在融資方面滬深交易是發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場。現在以某縣的調查情況為例說明:2012年,該縣共有企業56家,其中有49家都存在籌資困難的問題,這占了總數的87.5%,其中主要是表現在籌資渠道狹窄、融資門檻過高。首先,按照《證券法》《公司法》的規定,上市公司股本總額都在5000萬元以上且開業三年以上連續贏利。所以,注冊資金80萬左右的廣大中小企業根本沒有發行企業債券指標或爭取上市的資格。另一方面,通過債券融資來看,我國股票市場的發展遠遠大于債券市場,美國的中小企業融資占到了18%二而中國的只有1.3%,即便是大型的企業也很難通過債券方式獲得籌資,信譽度較差且規模又小的中小企業就更不可能成功了。
在強烈的市場競爭面前,中小型企業勞動成本低、運作快等傳統優勢正面臨新的挑戰,所以要想在競爭中求發展、求生存。就一定要通過技術創新來保持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創造的價值所決定的,但是這種價值的關鍵在于企業的技術創新。市場的競爭很大一方面在于技術上的競爭,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開發新的產品帶來的價值才是不可估量的。
面對逐漸擴大規模的中小企業,現有的金融機構無法滿足籌資需求,各地方政府應該運用行政力量來介入改善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等機構的監管。一方面,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籌資創建良好條件,由于對風險的規避,金融機構很難主動為中小企業提供方便,這時需要政府的輔助,給中小企業的籌資創造有利環境;另一方面,強化中小企業的信譽理念,改變中小企業缺失信譽的問題,這樣也有利于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的合作。最后,加快非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進一步發展,由于金融體制不夠完善,非國有銀行的發展面臨著很多問題,這些金融機構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小企業籌資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手中的資金也逐漸增多,我國存款也在逐年增加,然而政府對民間資本信貸的管制非常嚴格。在某些地區,金融機構沒有覆蓋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因地制宜,輔助民間籌資的正規性、合法性,放寬政策限制,保護和允許合法民間借貸。民間籌資方式最常見的就是親友間的借貸為主,這種借貸方式沒有繁瑣的手續,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個人財產抵押等簡單形式就可以實施。雖然這些手段很原始,但是卻符合中小型企業的籌資需求,所以政府應當適當的保護合法的非正規機構融資渠道的存在及發展。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在籌資上比起大型企業都困難了許多,解決中小企業籌資困難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在此過程中,一方面中小企業要從自身角度出發,完善自身內部籌資的環境,做好相關制度的規劃和建設。另一方面政府應適當放寬貸款方面的各種限制,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提高更好發展空間和條件,這樣才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的籌資難困境,保證中小企業快速、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