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澤 云南民族大學
據海關統計,2010年云南省外貿進出口總額133.68億美元,其中民營企業完成73.32億美元,占比達54.8%,首次超過國有企業成為全省外貿主體。2010年,云南省非公經濟增加值完成2931.38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達40.6%。從業人員達到440萬人。民營中小企業已成為我省拉動經濟增長,吸納就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省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本市場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渠道有限,門檻過高。由于主板市場準入門檻高、發行費用高,對于規模較小的民營中小企業來說,既難以取得IPO的資格,又無力承擔發行費用。中小企業板固然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途徑,但并非是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發行債券,主要用于資本密集型的大規模投資項目,一般民營企業難以進入。另外,債券利率固定,期限較長,并不適合民營中小企業。綜上所述,民營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公開籌集資金。
2.商業銀行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有限,以流動資金貸款為主。由于貸款交易和監控成本高等原因,銀行不愿對民營中小企業放貸。同時,民營中小企業由于信用等級低,缺乏抵押資產等,難以獲得銀行貸款。雖然,央行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增加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但各大商業銀行為了資金安全不愿向民營中小企業放貸。即使發放貸款,由于擔心長期貸款的風險,民營企業最多也只能獲得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為了滿足長期資金周轉的需要,一些民營企業不得不采取短期貸款多次周轉的辦法,從而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融資擔保公司出于對風險的考慮,也不愿意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即使提供擔保,也將收取高額的擔保費用。由此可見,現有間接融資渠道很難滿足民營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3.非正式金融是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風險較大。內部融資便捷,成本低,但是籌資數量有限,遠不能滿足企業需要;民間借貸便捷,但利息過高,企業很容易陷入高利貸的泥沼;中小企業之間互相擔保,申請貸款。目前,在實踐中互保出現了債轉股形式。由于風險很大,績優企業不愿意為他人承擔連帶責任。
1.企業管理不規范,誠信度低。民營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經營管理不規范的問題。據調查,至少有70%的民營中小企業會計報表不真實或沒有會計報表。此外,民營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不高。據統計,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存量中,相當一部分為民營中小企業不良貸款。
2.資本市場發育不全,金融服務不到位。云南省資源稟賦結構的特點是資本相對稀缺、勞動力相對豐裕,勞動密集型企業始終是云南省民營中小企業的主體。因此,通過資本市場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方案,對這些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是沒有太大幫助的。云南省至今沒有一家民營中小企業通過中小企業板上市。另外,缺乏專門為民營中小企業貸款服務的金融機構。由于民營中小企業資信狀況不均,為規避風險,國有商業銀行在資金借貸方面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大打折扣。
3.政府宏觀引導不夠,信用體系、擔保體系、服務體系建設落后。現行的金融體系中,基層的銀行貸款權限受到嚴格的限制。一些縣級國有商業銀行沒有貸款權,地市級國有商業銀行也只有流動資金貸款權。中國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處在基層,貸款申請需要層層上報到總行,審批程序煩瑣。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貸擔保機構,中小企業擔保難、抵押難。云南目前有108家融資擔保機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云南信用體系建設不夠完善,難以滿足中小企業不斷增加的融資需求。
1.提高民營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增強其融資能力。要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研發能力,調整產品結構,樹立品牌意識,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規范企業管理,吸引外部資本;盤活存量資產,提高企業資金運營效率;推進企業誠信建設,及時還貸,及時向投資者和債權人披露真實的財務信息等。
2.實施金融創新,擴大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靈活運用各種金融工具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配套服務;開拓新的融資手段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信貸支持;運用基金的形式籌集一部分資金,主要用于新產品開發、新技術應用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通過資本投入、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發展典當業,為民營中小企業的創業和發展提供“短、平、快”的資金周轉服務;探索通過產權交易市場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為企業轉讓部分產權和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發展企業債券市場;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中小企業上市融資;探索發展民營小企業信用保險和融資保險業務;大力發展地方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積極引進區域性商業銀行,提高競爭力。
3.加強宏觀政策引導,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發展創造條件。加大財政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財政直接補貼機制,使商業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通過風險溢價或財政補貼得以彌補;鼓勵信托投資公司探索實施面向民營中小企業的信托計劃;允許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企業發行債券;推動市場信息網絡建設,打造民營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平臺。
4.建立信用體系,加快擔保體系建設,開放和完善民間融資市場。建立資源共享的個人征信和企業資信系統;支持各類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研究適應民間融資的金融工具,完善民間融資的合同格式和體系;探索建立中小企業融資公司,適當降低典當行業準入門檻,規范典當運營,發展社區和農村資金互助合作機構。
[1]郝佳龍.公司融資條件與區域經濟發展.新華出版社,2008年
[2]李偉,唐齊鳴等.《金融支持與中小企業發展》.世界經濟出版社,2004年
[3]林改川,夏敏仁等.中小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改革,2003年第4期
[4]張厚義,明立志.《中國私營企業發展報告》.社科文獻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