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藝 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
中小企業應當樹立納稅籌劃意識,端正納稅籌劃態度,以合法的方式安排經營活動,掌握各個環節的稅法規定,防止出現避稅不當的現象,這是納稅籌劃的前提。中小企業領導應該在加強稅法知識學習的同時,樹立依法納稅、合理節稅的理財觀念;同時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應在準確處理企業賬務的基礎上,還應刻苦鉆研稅收專業知識,正確理解納稅籌劃,使得納稅籌劃和稅收政策導向相一致。
人才是生產力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企業只有積累了高素質的人才,才能為將來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而納稅籌劃又是一個高層次的理財活動,其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高素質的人才是其成功的先決條件。目前很多中小型企業的財務人員素質不高,只懂記賬不懂報表分析,更不熟悉稅收政策,不懂得利用稅收優惠來為企業節約納稅成本。因此,中小企業應當重視納稅籌劃人才的培養,加強員工的培訓,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尤其是財務人員和涉稅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多組織財務部門進行納稅籌劃的相關理論學習,以提高本企業財務人員實施納稅籌劃的能力和水平。只有當中小企業在戰略發展上重視納稅籌劃,同時財務人員的法規政策素質提高后,納稅籌劃才能實施的更好。
(1)利用公司制企業和合伙制企業的選擇
我國對公司制企業和合伙制企業實行的是差別稅率制度。對于公司制企業來說,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都要承擔雙重納稅義務。即公司制企業作為一個納稅義務主體,除了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外,在稅后利潤分配給投資者時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合伙制企業只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可。因此,投資者在組建中小企業時要選擇合適的企業組織形式,以減少稅收負擔,達到節稅的目的。
(2)子公司和分公司的選擇
設立分公司還是選擇設立控股形式的子公司,在納稅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子公司的納稅地點是登記注冊地,如果登記注冊地在境外,那么納稅地點就是實際管理機構所在地。但是對于分公司來說,因為分公司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根據新法規定應當匯總計算并繳納企業所得稅。所以根據新法子公司的虧損不能夠沖抵母公司的利潤,而分公司的虧損可以沖抵總公司的利潤,從而減輕稅收負擔。所以在中小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企業可以通過分公司與子公司相互轉換來實現減輕企業稅負的目的。
納稅籌劃的本質特點就是合法性,這包含了兩個層面:(1)納稅籌劃不能違背國家的立法意圖。(2)企業做出來的納稅籌劃方案不能違反現行的稅收制度。例如:稅法中的避稅行為,雖然沒有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但是它主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國家法律和稅收政策的漏洞,從而達到少繳稅或者不繳稅的目的。這種行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違背了國家的立法意圖。因此,我們中小企業對納稅籌劃應該建立在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進行,不能違背國家立法意圖和稅收政策,否則不但沒有能夠給企業帶來利益,反而會帶來逃稅等負面的影響。中小企業只有按照稅法的規定設置賬簿,并進行正確的核算,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納稅籌劃,才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陽光大道。
由于經濟生活的復雜性,經濟活動之間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定的重復交叉,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中小企業在進行所得稅納稅籌劃時應從整體考慮:
(1)中小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應該用全面的眼光正確衡量稅負水平
納稅人進行所得稅納稅籌劃,不能僅僅盯住所得稅稅種的稅負高低,而是要著眼于企業整體稅負的輕重。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時還應注意稅收和非稅收因素,因此,中小企業開展納稅籌劃時應綜合衡量納稅籌劃方案,不能為籌劃而籌劃。
(2)中小企業應將納稅籌劃方案放到整體經營決策中加以考慮
納稅籌劃歸結于財務管理的范疇,它的目標是由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即企業價值最大化決定的,所以納稅籌劃方案必須圍繞這一目標進行,應將其納入企業的整體投資和經營戰略,不能僅僅局限于個別稅種和節稅。納稅籌劃方案應著眼于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稅收負擔最小化。因此,納稅人開展納稅籌劃時應綜合考慮,全面權衡納稅籌劃方案。
(3)中小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應具有長遠眼光,切勿只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利益。中小企業的納稅籌劃決策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有的納稅籌劃方案可能會使納稅人在某一時期的稅負減輕,但卻不利于企業長期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在選擇納稅籌劃方案時,不能過分強調當前的稅收節約,過分追求納稅籌劃實現的短期利益,不能把眼光只局限于某個一定時期納稅較少的方案上,而應該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和長期的利益。
(4)貫徹成本效益原則,樹立全局觀念,實現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中小企業在選擇納稅籌劃方案時,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才能保證納稅籌劃目標的實現。任何一項納稅籌劃方案的實施,納稅人均會在獲取部分稅收利益的同時必然會為實施該方案付出納稅籌劃成本,只有在充分考慮方案中隱含成本的條件下,且納稅籌劃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時,該項納稅籌劃方案才是合理和可以接受的。
納稅籌劃本質上是一種合法行為,理論上不存在違法的可能性。但是理論與實踐是有差距的,實踐中卻存在納稅籌劃違法的可能性。為了防止此現象的發生,納稅人在進行納稅籌劃時在主觀上必須做到以法律為準繩,嚴格按照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辦事。中小企業要有合法的納稅觀念,應吃透稅法條款,注重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法規的變化,在法律允許下最大限度的發掘納稅籌劃的政策資源,規范納稅籌劃運作,塑造良好的依法納稅的形象,避免納稅籌劃不規范可能帶來的風險。同時,中小企業進行所得稅納稅籌劃時,應充分考慮和研究納稅籌劃方案實施條件和開展的必備條件和風險,不規范的納稅行為也會導致中小企業付出的成本越來越大。總之,納稅籌劃是企業的有關利益主體以合法的手段來追求稅后利益最大化實現的一種手段。它是中小企業納稅意識不斷增強,走向成熟、理性的重要標志之一。
要想改善我國中小企業的納稅籌劃的現狀,需要從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同時下手,做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納稅籌劃都是建立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得以充分執行前提下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財務制度、內部審計制度如果本身存在缺陷,或者制度完善而沒有切實執行,都是納稅籌劃風險發生的隱患。因此,企業內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科學既是企業納稅籌劃的基礎,又是規避納稅籌劃風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證。中小企業自身要增強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認識,提高實行的自覺性。中小企業管理是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就要以加強中小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為主要內容。因為財務管理涉及到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貫穿于每一項經濟活動之中,從中小企業的計劃指標到盈虧和獎懲,都應該有一套完整、嚴密、可操作的規章制度。通過這些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才能加強中小企業的相互制約和監督,進而提高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工作質量,有效防止和避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納稅籌劃的偏差和一些不合法行為的發生。
納稅籌劃實質上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該服從于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應該研究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相關的財務管理活動,正視企業外部的納稅籌劃環境,強化科學管理,規范生產經營活動及財務行為,以達到合理合法的納稅。具體的:
(1)完善稅法及稅收制度
我國應當進一步完善稅法,制定一些與納稅籌劃相關的法律條款,提高立法級次,修訂稅法語言表達不清或不明確之處,明確納稅籌劃定義,避免出現納稅人與稅務機關在納稅籌劃認識上的分歧;明晰稅收征管范圍;明確稅務機關職能,真正做到納稅、征稅環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升稅收征收監管力度,保障稅收征收的統一、嚴肅、公正和公平。
(2)建立健全納稅籌劃代理機制
首先,應廣泛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實踐,制定相關稅務代理法等,以明確稅收代理的性質、宗旨、范圍、權利和義務等。其次,提高代理人員素質。企業在進行所得稅納稅籌劃時,要對國家制定的稅收法律法規進行系統的學習理解,同時要綜合考慮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規劃。此外,還要認真分析企業的經營外部環境和政策環境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綜合這些因素來進行所得稅納稅籌劃。
[1]張凌燕.新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的思路探討[M].會計之友,2008年12月
[2]李晶生.中小企業稅收籌劃風險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20)
[3]夏仕平.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誤區指正田[J].財會月刊.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