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廟軍
(邯鄲學院 歷史系,邯鄲 056005)
欣逢我國史學大師李學勤先生、徐維瑩女士伉儷八十華誕,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中國先秦史學會、中國秦漢史學會、中國文字學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協辦的“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華誕慶典于2013年6 月17 日至18日在北京西郊賓館舉行。
出席本次會議的代表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語言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吉林大學、西北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山西大學、河南大學、山西大學、廈門大學、深圳大學、邯鄲學院等40 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及出土文獻研究單位,甘肅簡牘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秦俑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考古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十多家考古文博單位的研究人員以及中西書局、團結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網、《文物》、《光明日報》多家出版社、報社的編輯、記者,以及來自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臺北“中研院”史語所、中原大學、臺灣“中央大學”、美國達慕斯大學、理海大學、韓國西江大學的專家學者,蒞會120 余人。
此次會議共提交論文90 余篇,涉及簡帛、金文、甲骨文等出土文獻及考古文物資料。其中包括三年來已經公布的清華簡三輯整理報告,和新近公布的伐簋、畯簋等西周銅器銘文。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出土文獻、古代文明,比較集中地討論了近些年來出土的郭店楚簡、上博簡等出土文獻,尤其是清華簡三輯整理報告中的《保訓》、《金縢》、《耆夜》、《楚居》、《系年》、《說命》、《赤鵠之集湯之屋》、《芮良夫毖》等熱點篇章,學者們對中國歷史文化、古代文明、古文字及文獻學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
本次會議日程主要包括17 日上午進行開幕式及主題報告,會議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趙平安教授主持,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教授,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王子今教授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劉釗教授出席研討會并致辭。謝維和等為首屆“李學勤中國古史研究獎”獲獎者頒獎。會議主題發言主要有李學勤先生的清華簡《筮法》簡介、美國達慕斯大學艾蘭教授的《赤鵠之集湯之屋:戰國時期關于伊尹“神靈附體”和房屋建造的故事》、朱鳳瀚先生的《關于西周金文歷日的新資料》、單周堯先生的《讀清華簡〈說命上〉小識》、謝維揚先生的《由清華簡〈說命〉三篇論古書成書與文本形成二三事》。中午與會部分代表參觀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的保護和收藏情況;下午進入分組討論議程,會議分為三組三場,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18日上午與會學者繼續進行分組討論,會議分為三組三場,分別就甲骨金文、簡帛、中國古代文明等方面的會議論文進行宣讀討論;下午第一階段由黃錫全和劉釗先生主持,進行會議主題發言,分別為周鳳五先生的《〈上博九·成王為城濮之行〉重編新釋》、王輝先生的《釋文雅堂藏幾枚與府有關的秦封泥》、曹錦炎先生的《越王者旨帶鉤小考》、李零先生的《讀簡隨筆》、辛德勇先生的《楚居與楚都》,各用15 分鐘。第二階段由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助理劉國忠教授主持本次會議閉幕式,分別由甲骨金文組、簡帛組、中國古代文明組三個會議小組代表彭邦本、徐少華、董珊進行論文研討總結發言;此后由個別與會代表江林昌、姚小鷗等自愿發表感言。最后,由劉國忠先生宣布各項議程結束,本次會議圓滿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