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 供應管理部,河北 唐山 063000)
鋼鐵廠由于其原材料所需品種多、數量大、重量大等特殊性對于運輸系統有著較高的。換句話說,原來材料運輸系統對于鋼鐵廠來說是最不能缺乏的一個環節,所以鋼鐵廠長期的經濟效益就會受到運輸成本和效益的長期影響。如何對運輸進行合理組織并節省運費運力,對于鋼鐵廠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運輸系統的合理性和鋼鐵廠運輸原材料的經濟合理性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現在鋼鐵廠的原材料運輸主要依賴于鐵路、水路和公路。鐵路具有中遠距離運輸速度快、運輸成本低、能耗低及安全性高的特點;水路則具有運輸能力大、運輸成本低以及平均運距長等優勢;而公路則具有直達精確、運輸周期短、周轉快、靈活機動、速度快等眾多優點。每一種運輸方式都有各自優勢,合理運用這三種運輸方式,在不同階段因地制宜地結合三種方式來組織運輸,將有利于鋼鐵廠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等提高。
在這三種方式中,海運占據了較大比例,因為我國貧礦多、富礦少,每年不得不向國外采購大量的國外礦以提供鋼鐵廠的原料需求。當國外的原料經過海運抵達沿海港口之后,再重新選擇水路、鐵路或者公路來將原材料運輸到廠區。而煉鋼所需的煤炭和其他輔料也差不多通過同樣的方式運輸至廠區。多種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諸多不便之處,尤其是對于一些大型的鋼鐵企業來說,運輸方式的改變可能會牽涉到很多部門,而部門與部門之間容易權責不清產生交叉,就不如一個統一協調部門來得便捷。
鋼鐵廠原料運輸主要有這兩點特點:一是大宗原材料往往受到生產節奏、倉庫容量等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復地進行倒運;二是針對各種各樣的生產輔料、煉鋼產生的廢料、廢渣和工業廢品等無用物質要及時運輸和處理,這使地運輸作業基本上和鋼鐵廠每一個部門都息息相關。然而鋼鐵廠物料轉移方式單一性,同時經濟合理性也比較差。大多數的原料運輸基本上都以鐵路為主要方式,皮帶、管道、汽車等運輸方式利用不充分,造成了資源上的浪費。
針對廠外運輸的系統技術改造我們可以著眼于三個方面:
第一,如果和運輸公司簽訂一份較長期限的合約,將可以在運輸價格上獲得一定的折扣,從而降低總的運輸成本。
第二,選擇規模運輸。鋼鐵廠原材料一般重量較大,鋼鐵廠可以考慮在原材料達到一定數量規模后選擇大噸位的運輸工具進行運輸。比如,在購買國外礦時,如果一次性采購礦產數量較多,就可以選擇10萬噸以上的船舶進行運礦。
第三,使原材料的周轉次數盡可能降低下來。原材料每轉運一次,都會增加相應的裝卸費用和倉儲管理費,這對于鋼鐵企業來說是可以減少的開銷。在這種情況下,鋼鐵廠可以盡量地選擇江海聯運的運輸方式。
對原有的運輸結構進行調整,合理布局整體運輸系統,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運力資源,加強廠內物流部門管理和工作,使鐵路、水路、公路等多種區域性運輸方式的比重合理化,基于自身發展的基礎之上,做到有所側重。
針對對廠內運輸系統的技術優化,以下三個方面值得借鑒和考慮:
第一,進一步做好廠區內運輸工作的優化統籌安排,一步一步地使合理化運輸體系實現。同時,探討和研究廠區運輸和廠外運輸的自然流暢對接,使得廠區運輸和廠外運輸能夠有機結合并協調一致,實現運輸的最大效率。更進一步地,要做好鋼鐵廠原來運輸系統的長遠發展目標和統籌規劃,包括整體運輸系統調整、運輸體系布局、中長期目標規劃、運輸基礎設備和設施的改建等,在明確工廠階段性目標方案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推動計劃、具體措施和實施步驟。
第二,對于廠區內的運力結構和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更新換代和科學調整。此時要遵循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平穩過渡的工作思路和指導思想。投入運營多條運輸線、建立皮帶運輸系統、皮帶通廊和轉運站照明系統,改造原有皮帶運輸系統的下料翻板和漏斗,改造皮帶的保護裝置,這些措施都能夠促進廠區運輸和廠外運輸更加迅速準確地實現對接。
第三,緊跟時代潮流,引進原料運輸信息管理平臺,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對以往單調、緩慢的運輸方式進行創新和改變,因廠制宜,因地制宜,合理選擇運輸方式,通過構建綜合全方位的運輸系統來促進鋼鐵廠的運輸能力的提高和改善,從而實現企業整體上的節能降耗、節約成本,促進鋼鐵廠效益的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交通技術的革新,未來也會有更好、更方便的運輸方式供鋼鐵廠進行選擇,所以鋼鐵廠也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態度。
[1]陳榮,吳金南基于內部物流一體化的鋼鐵企業物流組織模式研究[J].技術經濟,2005,10:16-17.24
[2]張培林.運輸經濟地理[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