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富
(河南龍宇能源有限公司 車集煤礦生產科,河南 永城 476600)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自然資源采掘的過程中,其中也包括地質層的資源采掘,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自然資源被越來越多的利用,這種無限制的采掘破壞了人與自然原先維持的生態平衡,不符合現在提倡的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規定。地質層的環境被破壞時,相應的地質災害也會日漸突出,這就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煤礦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失很影響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所以,如何位置地質環境的平衡,防止煤礦地質災害發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煤礦地質災害指的是人類在采掘煤礦的過程中,由于地質受到破壞致使采掘人員人身安全受到危害,并導致經濟損失的這樣一種危害。煤礦采掘主要是為了獲取煤礦而破壞地質層的石頭,這樣的采掘方式無疑會造成水土流失,地表向下凹陷,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水資源減少,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瓦斯爆炸、地震、山體滑坡等等一系列災害的發生。我國的煤炭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的經濟比例是很大的,我國能源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煤礦,所以,煤礦災害的發生限制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步伐。
煤礦地質災害分為開采中和開采后兩方面潛在的災害。首先,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石頭的不規則堆放,破壞了原來的山體的受力平衡,使得山體滑坡時有發生,而每年這種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達到成千上億元之多。其次,煤礦開采導致地表沉降凹陷,也是煤礦開采中常常發生的一種地質災害,煤礦開采使得開采周圍的土地環境不再處于平衡狀態,開采時一些石頭的相應碎裂會一定程度上造成地表發生位移,隨著采掘深度的加大,地下水需要不斷地被抽排出去,這樣就造成了地下水分布不均,地下水資源枯竭,水力坡加大就會加速地表沉降。然后,還有瓦斯爆炸,瓦斯存在于地下封閉的系統之中,以游離吸附的狀態藏于煤層的縫隙里,當地下封閉系統被人為的破壞時就會發生瓦斯爆炸的情況,瓦斯爆炸會造成開采人員中毒,引起火災。最后,就是礦井突水了,煤礦礦井突水會對煤礦的經濟效益造成一定影響,九六年八月四日,太原市西山地區,由于大幅度長時間的降雨,導致地表淤泥加多,使得山體崩塌形成泥石流,造成開采人員和當地居民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也是很大的。
煤礦在開采完成之后,一系列不可預見的因素會導致閉坑后的安全隱患。地下開采在閉坑之后,地下裂縫會導致地面坍塌繼而發生泥石流災害,這些災害都是發生在開采之后的,具有突發性,會誘使災害再次發生。
導致煤礦地質災害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一方面是因為隨著開采幅度加大,使得地壓力發生變化,引起災害。一方面是因為開采體系不規范,沒有按照相關的制度來進行開采,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略安全,違章作業,不加節制的開采,造成環境負擔過重,資源損失大。
為了較少地質災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全民范圍內宣傳安全知識,讓這些安全隱患以及應對措施在人群中不斷普及,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各個鎮、縣、市的政府人員也要積極參與到防災治災的過程中來,全面了解災情,防患于未然。
其次,開采部門要合理的開采煤礦資源,不能沒有節制的亂加開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環境負擔,遵循《環境保護法》,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基礎上開采,煤礦管理人員也要做好開采安全工作規劃,在人群多易發生災害的地區,做好防護措施,確保人員安全,不一味的謀取眼前的利益而不求長遠發展。而且為了防止瓦斯爆炸,開采的過程中必須保證礦井內空氣的流通,不能使得整個系統處于封閉的環境,保證通風性良好。
最后,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煤窯負責人員要定期的檢查煤礦工程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開采地區的地質特點,根據地質特點來制定開采計劃,確定不安全的開采因素,把災害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制定不同的施工措施,按照施工步驟,嚴格施工。
煤礦開采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廢棄的礦山會造成環境壓力,目前我國的關于煤礦開采地質災害的防護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相關的措施政策還比較片面,只考慮了安全因素,而沒有綜合考慮煤礦開采后生態系統如何恢復的因素。為了人和自然的和諧,我國應該對廢棄的礦地進行再次開坑,降低損失。
我國煤礦資源豐富,但是由于采掘的技術還不夠先進,以及開礦當中的一些管理力度不夠,對安全的重視度也不夠導致煤礦采掘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不僅會造成人身安全問題,還會影響社會經濟效益。不同煤礦的地質條件都是有區別的,導致煤礦地質災害因素也不僅僅局限于某一方面,是很多因素共同導致的,因此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維持生態平衡。
[1]張立民;淺談加強煤礦地質工作預防安全事故[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8)
[2]李洪文;汪立;李明;典型煤礦區環境地質災害及其防治[J];測繪工程,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