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井香
(海南師范大學,海南 海口 570100)
在地理學習中,很多同學們往往都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思維方式,而這種原因造成了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地理學不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在新課程標準的推動下,地理學科同時兼有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點,并具有地域性。那么,也就是說,學生們在學習地理學科時需要轉化思維,全方位考慮地理考慮對地理知識的認識。但長期以來,很多學生僅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于初中教育對地理知識形成的不具體導致長時間以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獲取依賴記憶而不是理解。對于地理知識只掌握而不去探究,那么在面對新的問題的時候也就沒了辦法去應對,所以我們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對知識的理解。
地理知識從綜合性特點的角度來看要求學生們的思維要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認識地理問題的本質特征,用全面的、綜合的觀點去看問題。教學實踐證明,不少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用片面和孤立的觀點看問題,這樣也就使得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混淆基本概念和原理,從而無法形成全面的認識。
地理這個學科是建立在對生活環境的客觀認識的基礎上的學科,它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律及其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為主要內容,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與地理學科關系密切,那么,下面從幾個方面說明如何聯系實際進行地理教學。
開展地理課外活動可以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環節,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入手,讓同學們學習了地理知識并擴大對地理知識領域的了解。因此,教師應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來深入開展有益的地理活動。
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細化以下幾個方面:(1)野外觀察。除了日常課本上學習地理知識外,教師應帶領學生們去野外實地觀察,認識大自然的真實一面,增加對自然界的感受認識,從而培養還應到野外去實地觀察,增加一些感性認識,認識自然界的真實面貌,從而培養學生們聯系實際對地理知識的理解。(2)制作教學模型。教師帶領學生們共同設計并制作一些簡單的教學模型,會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會加深對地理知識空間想象能力,比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的知識后,教師們可以引導同學們制作簡單的地球儀。(3)進行野外觀察。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外,還應到野外去實地觀察,認識自然界的真實面貌并增加對地理學科的感性認識,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能力。(4)組織地理知識競賽和建立課外興趣小組等。組織知識競賽不僅能夠擴大學生們的知識視野,還有助于提高同學們對于學習地理學科的興趣。建立課題小組能夠提高學生們對某一感興趣課題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對于地理學科學習能力的提高。
生活就是地理,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結合得相當緊密,對于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我們應該先認識地理中的一種現象,然后開始分析這種現象的形成成因,最后進行驗證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地理教學中,不能忽視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的運用,更不能忽視學生已有的地理知識。例如對時間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讓學生思考時間的定義,如地方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分析其來源、缺陷和補救的措施,形成一個完整的地方時與區時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思維脈絡。
在學習了有關知識以后,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并歸納總結原因,例如為什么全球氣溫逐年在升高?同學們可以回答是由于交通工具、煤、石油、工廠、天然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原因,二氧化碳的含量與日俱增,并強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熱量,所以大氣溫度逐年升高。
在教學中,如果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將地理知識生活化,就會使學生倍感親切。學生不但理解容易,并且能夠迅速掌握知識,使學習的記憶深刻,教學效率隨之提高。
總之,地理教師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將教材內容與現代社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們掌握地理知識的同學更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當然,教學方法有很多,本文只是從幾個方面分析和提出問題,由于各個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在地理教學中聯系實際的途徑遠不止以上這些,我們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去思考和探究,這樣就會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1]許素貞.地圖教學與創造性思維.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0(7、8)
[2]程祥清,吳宏生.探索問題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潛能.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