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魚 明
(石河子大學商學院 新疆·五家渠)
教育質量的好壞與師資的狀況有密切關系,因為教師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者,肩負著專業技能人才開發的重任。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職能發生了的深刻變化,對教師的素質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重點提到了要更新繼續教育觀念,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穩步發展學歷繼續教育;加快繼續教育法制建設,健全繼續教育激勵機制;鼓勵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相關組織開展繼續教育,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人們對教育質量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要求我們要把繼續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種補充,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從業技術人員的作用。
魯雷(2000)從三維視角探討了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效性。陳萌(2000)和郭睿等(2002)根據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闡述了高等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必要性、特點、內容、實施途徑和措施,并就如何加強高等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進行了探討。曾鳳玲(2000)提出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新思路。曾紹元(2000)提出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結構。李宏志(2001)和張月銘等(2002)認為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很重要,加大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力度刻不容緩。薛金祥(2005)、徐慶征(2007)和李春霞(2009)都認為民辦高校教師也要進行繼續教育,并提出若干可行的措施。楊滿福、鄭小軍和林雯(2008)針對高校教師繼續教育面臨的困難,提出了校本培訓新模式。韓明(2009)為了避免教師繼續教育中的功利性,提出要改革現行教師績效評價辦法和實施教師職務聘任制等措施。張柏清、孫澤文(2005)研究與探索了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全力(2007)建議加強宣傳以樹立教師繼續教育觀念,建立保障機制,創造靈活高效的培訓形式,創設學校寬松學術環境以推進這項工程的實施,并注意處理好幾個關系。吳衛東、董振文(2007)提出了針對教師自身特點的人本激勵途徑來實現高等院校和教師的共同發展。臧書起(2007)和彭萍(2007)論述了新時期高校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王山林(2007)提出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以解決高校擴招與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困境。王玉良(2007)分析了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顯著特點。張海云(2009)從十個方面提出了加強中國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措施和途徑。
“雙師型”教師是根據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對專業課教師提出的素質要求。“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概念的提出,體現了時代發展的特色和人的全面發展觀念,是一種促進教師終身學習的全新理念,也是一種專業發展理念,更是單一型的理論教學教師和實踐教學教師繼續教育和成長的目標導向。
從工作對象看,高校“雙師型”教師面對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特定的高校學生群體;從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看,“雙師型”教師在“生產”(教育)活動中占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教師的外部作用必須通過學生的內部作用發生效力;從知識、能力看,“雙師型”教師必須將生產、管理、服務知識和能力吸收內化,并能有效地再現、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雙師型”教師既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較高的專業理論教學水平,同時具有規范的專業技能指導能力,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聯系和規律;還要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和相應的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所以,高校“雙師型”教師既具有專業技術人員的特征,又有其特有的特征。
師資狀況的好壞關系著教育的成敗,師資狀況除師資數量、質量外,突出的是具備“雙師型”素質。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對高校“雙師型”教師又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院校的具有深遠意義的重要課題。而“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則是提高高校人才培養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迫切要求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高校“雙師型”教師的繼續教育自然成為高校建設的關鍵之一。作為高校“雙師型”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持續不斷地補充與更新知識,才能提高學術水平與教學質量,保證其履行職責的能力和水平與社會需要同步發展。
(二)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強調教師的知識要更新、知識結構要重建。隨著一些新專業、新學科的不斷出現,要求學校培養大批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對“雙師型”教師的要求就更高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明顯比較偏低,距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還有相當差距。這就需要高校“雙師型”教師在工作中通過各種培訓來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逐步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覺悟;不斷吸收新知識擴大自己的文化修養,提高教學藝術性;不斷提高教育理論修養,提高工作的自覺性與效能。
(三)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給高校“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當前,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以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主,重視人才培養目標的生成性。強調“應用”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使其具備從事相關行業、職業的高技術要求工作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這就要求高校“雙師型”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通過繼續教育來提高自身素質,以培養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四)“雙師型”教師自身素質的需要。
作為高校“雙師型”教師,不但要有一定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學術水平和教學工作能力,還要具有所教專業相關的社會職業崗位經歷、資格或能力。因此,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已成為當前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加強高校“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是關系到中國高等教育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必須抓緊抓好。教師也應該認識到繼續教育不僅是一種業務培訓,也是自我發展的需要,是提高自身整體素質的手段,從而激發對繼續教育的“內在需求”,自覺地在工作中不斷學習。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高校教師自身素質水平是高校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的決定性因素。作為高校的管理者,要不斷地提高對大學教師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要有鼓勵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意識,要樹立以教師為本、教師是學校的生力軍、繼續教育是開發人才資源重要手段的觀念,加大“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的力度,要注意到繼續教育的投資將會提高勞動生產率,換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過繼續教育來提高教師素質,提升辦學效益,使得學校最終獲得收益。
(二)加強校企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可以為改善“雙師型”教師專業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實踐能力提供很好的契機和平臺。由于現有多數教師實踐性有所欠缺,造成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學習與創造相互脫節,致使培養的人才會理論不會實踐、會模仿不會創新、會從業不會創業。通過校企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可以打破學校與社會、理論與實踐的界限。校企合作辦學方式可以為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鍛煉、實習調研等機會,讓教師在企業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在這個過程中,“雙師型”教師能更好地加深理論學習,掌握專業技能,掌握企業的勞動組織過程。
(三)加大“雙師型”教師的職業資格培訓力度。學校在對“雙師型”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時,可以根據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目標、企業需求和現有自身教育資源,對教師分類分層次進行不同的職業培訓。如,對缺乏企業實踐經驗的新進教師,可以到企業進行短期的頂崗實踐;對于缺乏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教師,可以參加交流會、學習進修和科研活動;對于有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教師,可以提供更有利的條件鼓勵他們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服務支持。學校也可以通過鼓勵教師參加全國統一的或行業特許的各種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讓更多的教師能夠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職稱,把實現“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落實到位。
(四)提供“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的政策保障。高校在鼓勵教師參加“雙師型”繼續教育的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劃撥一定比例的經費專用于繼續教育。對于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量等也要有相應的認定和標準,適當的還可以出臺些激勵機制和獎勵辦法。參與繼續教育的教師進修費由單位承擔或是單位與教師個人共同承擔,這樣更利于高校“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通過政策支持,完善“雙師型”教師的管理制度,為“雙師型”教師繼續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1] 霍益萍.近代中國的高等教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魚浦江,鐵生蘭.國內外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1.1.
[3] 張海云.高校教師繼續教育問題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