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 蓉
(馬鋼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運輸公司 安徽·馬鞍山)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根據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制定的,是政策、法律法規等在企業內部會計管理中的具體體現,它規定了企業業務活動的具體處理方法、程序和措施等。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對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崗位、人員及各流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對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是否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法規和財經紀律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控制,及時發現貪污、挪用公款、偷稅漏稅等不法行為,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使單位的各項業務活動有組織、有秩序地進行,從而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執行。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管理當局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內部控制的基礎十分薄弱。有的并未建立健全內部會計制度,造成內控制度殘缺不全(這多見于中小企業);有些企業甚至認為內控制度就是成本控制、資產安全性的控制或者以為一堆堆的手冊、文件和制度就算內控制度建立了(這多見于大企業)。還有一種情況更為嚴重,有章不循、執法不嚴,使內控制度流于形式,只是將已建立的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在經濟業務處理過程中遇到具體問題,以強調靈活性為由而不按規定程序辦理,使內部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某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12日,一出現就被賦予向非鋼產業擴展的重要責任。但就在2012年9月,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因8 億元預付貨款難以收回,成立僅10個月的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現金流已枯竭。上市公司子公司將向法院申請進行重整,而上市公司可能因此損失子公司注冊資本金2.7 億元。由這一起案列可看出:
1、重視經營業績、輕視人員素質管理。某上市公司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12日,注冊資本27,000 萬元。經營范圍:水路運輸、公路運輸、貨運代理、船舶代理、物流倉儲、配送加工、信息咨詢、物流金融服務及相關的物流業務;與鋼鐵有關的物料采購與銷售業務;工程、設備等招標代理;煤炭批發經營。由于鋼鐵產業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成立之初,子公司作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就肩負著積極開展非鋼產業,努力爭創非鋼收益“重任”。受到利益驅動,該公司從多個供應商處倒買倒賣與鋼鐵采購無關的購銷業務,使銷售收入業績指標非常的“漂亮”,自我防范、自我約束的控制制度健全讓位于所謂業務的發展,以至于既定的內控制度失控。子公司的業務經理是物流公司的總經理特意從某單位挖來的“千里馬”,認為他頭腦靈活,善于經營,而正是這樣一個“靈活”的人在10 個月內把子公司拖向了破產境地。
2、業務授權不明,內部監督不力。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應在其職權范圍內,根據既定的預算、計劃、制度等標準,對常規性的經濟業務活動或行為進行授權。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駛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對一些特殊的經濟業務,則必須要有公司董事會進行特別的授權,各基層管理人員不能自行做主,需報上級領導或最高管理當局,由其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后,才能做出決定。而僅子公司業務經理一人就在10 個月內擅自簽訂合同達到上千萬元,其權限甚至超過了集團公司董事長的審批權限,這期間沒有任何部門和個人對此提出異議。
3、預付賬款控制不嚴,財務催貨追賬后續監控缺位。子公司2011年12月成立,在它的訴訟公告不難發現,從2012年4月27日它的首份合同到8月23日止,牽涉上海某兄弟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金額就高達52,365.64 萬元。在短短的4 個月內,財務人員在沒有收到相應貨物的情況下也沒有及時催貨追賬,仍然繼續大額付款,明顯違反了付款制度的規定。也許有些財務人員覺得“委屈”,合同也有,各級領導也簽字了,財務只能照辦。但是,財務人員的責任心再強些,在預付賬款過后的規定時間內沒有收到相應的發票和入庫單可以如實向部門領導匯報異常情況,而不是聽之任之,認為手續齊全,款項就可照付,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越滑越深。
1、正確用人,嚴格授權層次。正確選擇被使用者,由于授權者對分派的職責負有最終的責任,因此選擇時必須慎重,盡可能做到“因事擇人、視能授權”。為此,在授權前除對被授權者進行嚴格的考察、挑選外,還可以采取先試用合格后再進行授權等方式。企業必須建立和嚴格遵守授權批準體系,所有的經營活動都應當納入授權批準的范圍內,以便于全面預算與全面控制。授權批準的范圍不僅要包括控制各種業務的預算(計劃)制定情況,而且還要對辦理手續、業績報告、業績考核等進行明確授權。授權者必須向被授權者明確所授事項的任務目標及權責范圍,以使員工能十分清楚地工作,按照授權批準的范圍、層次和責任來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
2、加強付款控制,明確財務人員職責。付款是將企業的貨幣資金直接支付給供應商,在此環節很容易產生舞弊現象,這也是采購與付款行為的必經程序。因此,必須建立預付賬款的控制制度,預付賬款應當簽訂規范的采購合同,合同經有關部門會簽交由財務部門一份備查;嚴格控制各項預付款的額度,以及加強定金的管理,由于預付賬款和定金風險較大,因此一般應當由企業負責人審批;未簽訂購貨合同的業務不得發生預付賬款;預付賬款付款申請必須包括付款理由、合同號、收款人、金額、付款時間和方式等,且由預算負責人簽字;收到采購商品和勞務后,應當根據供應商發票及時沖減預付賬款,沖抵部分發票金額后記錄預付賬款或應付賬款,收到的商品或勞務金額(數額)和預付賬款不符,應及時敦促相關業務部門辦理后備手續,對同一供應商的多次(2次以上)預付款,如果上次的業務有未結情況,可以采取停止付款,要求對未處理事項進行了結后再付款;必須定期與供應商對賬,如有不符應查明原因,以保證預付款的真實和安全。
3、建立單位負責人內部控制責任制度。單位負責人應對本單位的采購與付款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以及采購與預付款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按照供貨合同或提供勞務合同的協議,指定專人做好結算和催收工作,制定工作計劃,按期定額回收,防止可能的意外和損失發生。
綜上,企業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加強對子公司、分公司及分支機構內部控制的指導和監督,為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創造良好條件。
[1]胡玄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與解讀.新華出版社,2008.5.
[2]趙金英.淺析“預付賬款”的正確使用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