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 峰
(江西科技學院 江西·南昌)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屬于一項經濟管理工作,這項工作是要能夠組織好企業的財務活動,處理好企業的財務關系,包括企業的資金如何籌措、如何有效地使用籌集到的資金,以及如何分配企業獲取的利潤等。規范財務管理工作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
隨著我國經濟模式的轉軌和國家各項扶持政策的不斷出臺,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自改革開放以來快速增長。據有關部門的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達現有企業總數的99%以上,并為城鎮就業提供了近80%的崗位,上繳稅收總數額占到了全國總稅收的50%左右。這些數據表明,中小企業將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和支柱,并為擴大我國就業渠道、維護和諧社會、加快科技創新以及促進經濟的發展等各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功不可沒的。
盡管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對于我國經濟轉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小企業面臨著從來沒有過的嚴峻挑戰,最主要是面臨著生存問題。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中小企業虧損率上升,虧損額增長,40%左右的企業處于半停產、停產甚至倒閉的狀態,平均企業壽命只有3~5年,中小企業的生存現狀可謂是“危在旦夕”。作為國民經濟“底座”的中小企業來說,它們的生死存亡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絕非小事,造成中小企業創業艱辛、容易短命,最關鍵的原因是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存在問題。
財務管理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以及利潤分配管理等,各環節都將會直接導致企業資金鏈條脫節、內部控制失效、財務風險增加等。筆者認為,中小企業面臨著生存困難、經營舉步維艱的原因在于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嚴重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財務管理意識淡薄。我國中小企業因為規模較小,在管理上仍然采取傳統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二為一的模式,即所有者就是企業的經營者。這種模式相對于大型企業來說,機制靈活,能夠快速作出決策,但是所有者并非個個都是專業的財務人員,在作出決策時更會側重于技術,而對理財活動過于盲目,只是憑借著個人的經驗和感覺,甚至企業內部根本沒有設置財務管理機構,對財務管理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充分發揮內部控制與風險控制的作用。
此外,大部分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往往是聘用親朋好友擔任重要崗位,即典型的家族化經營特點。這一現象最終導致企業的財務人員專業能力不強、業務素質不高,很難勝任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造成企業的資金管理混亂,內部控制缺失。
(二)籌資方式單一,資金匱乏。資金的問題被認為是中小企業發展中主要的障礙,資金的不足與匱乏將會制約中小企業的規模與投資方向。
從籌資渠道來講,包括外部資金和內部資金,中小企業經營資金大部分來自于個人初始投入的資金和企業經營過程中積累的資金,這些屬于內部資金來源,容易籌措,但資本額相對較少,購買力不高,決定了生產規模不大,利潤額相對較低。
從籌資的方式來說,包括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借款、商業信用以及融資租賃等多種籌資方式,但是我國的證券市場上市門檻高,中小企業信用的等級又普遍較低,很難達到上市企業的要求,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發行股票與債券是不現實的。因此,銀行信貸成為資金籌集的主要方式,中小企業的籌資方式過于單一,造成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高。
(三)投資決策過于盲目。我國中小企業投資所使用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貸款,迫于債務的壓力,選擇投資時往往會傾向于容易見效的、投資回收期較短的項目,因此中小企業盲目追求利潤,將利潤最大化界定為是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然而,在這種財務管理目標下,中小企業投資決策缺乏科學預測與分析,只可能導致短期行為,不利于中小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甚至還有不少的中小企業急功近利,選擇多元化投資,未能收回原有的投入資本,反而出現資金鏈脫節的問題,最終產生類似于“溫州大老板出逃”事件,使得企業陷入財務的困境。
(四)營運資金使用效率低。營運資金管理主要包括現金管理、應收賬款管理以及存貨管理。首先,在現金管理方面,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缺乏正確認識,有些企業認為現金持有越多越好,導致現金在企業內部大量閑置,沒有充分有效地利用資金,機會成本上升,投資收益下降;有些企業則沒有科學使用現金,大量購置不動產,造成現金不足、流動資金短缺,無法滿足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其次,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中小企業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賒銷政策。過于嚴格的信用政策將會造成市場占有率降低,銷售額減少,不利于企業發展和資金的積累;過于寬松的信用政策雖然能夠擴大銷售量,但也增加了應收賬款金額,如果資金無法及時收回,出現壞賬的可能性就加大了;最后,在存貨管理方面,中小企業往往沒有制定嚴格的存貨控制制度,沒有按計劃采購和使用存貨,導致兩種極端現象出現,一方面大量采購存貨,但由于銷售不及時,存貨在企業內部積壓,造成資金周轉不靈;另一方面產品銷售過熱,訂單接踵而來,但是原材料采購量過少,無法按時完成業務,企業的信譽受損。
(一)強化財務管理意識,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企業財務管理實施的好壞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完備的財務管理機構,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有利于開拓企業的市場潛力。因此,中小企業的所有者及經營者應當轉變原有的理財觀念,注重財務管理工作,提升個人的管理水平,加強財務管理意識,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并保障相關制度得以有效執行與實施。此外,中小企業的領導者還應當正確認識財務人員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實行競爭上崗,堅持“優勝劣汰”的原則,摒棄任人唯親的陳舊觀念;明確人員的權利與責任,并注重財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與專業技能知識的更新,定期做好專業崗位后續教育培訓;科學規范財務管理工作,確保企業上下信息溝通順暢,使得財務管理活動中的“資金鏈”環環相扣、不脫節,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拓寬籌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
債務籌資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債務資本的成本較低;另一方面負債比率過高,企業的財務風險會偏高。為了增強企業抵抗財務風險的能力,企業應當改變籌資方式過于單一的模式,拓展多元化籌資渠道,優化與調整企業的資本結構,確定與本企業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負債比例。首先,中小企業可以積極嘗試利用民間資本籌資所需資金,提高企業自身獲利能力,不斷地加強內部資金的積累,以滿足企業投資的需要;其次,從根本上要改善“融資難”問題,中小企業還可以通過兼并、合營和聯營等方式,甚至可以通過吸引外資,有效地、快速地積聚閑散資金,充分發揮企業的規模效應;最后,中小企業還應當提高自身的信用額度,大力開展誠信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信用保險和信用擔保,配合政府建立與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檔案,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以獲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以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三)正確對待投資決策,科學規避風險。根據中小企業的特點建立一套長遠發展的投資戰略,制定中長期投資計劃,深入分析市場需求,確定投資領域和投資對象,防止投資行為的盲目性,降低投資風險。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選擇系統、合理的決策評價指標,使用科學的決策方法,選擇可行且最優的決策方案。在投資方案執行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原來作出的投資決策是否合理,一旦出現新的情況,就要隨時根據變化的情況作出新的評價和調整,例如市場情況惡化,投資面臨巨大風險,則應迅速調整投資方案。此外,還應當正確認識投資風險,科學地規避風險。
(四)加強營運資金管理,提高資金收益率。營運資金過高或過低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中小企業要在風險和收益之間進行權衡,制定出符合本企業特點的營運資金管理政策,特別要加強現金、應收賬款及存貨的管理,提高企業流動資金的收益率。首先,在加強現金管理方面,應當編制現金預算,預測并規劃某一時期的現金流入、流出及結存量的計劃,合理估計未來的現金需求,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以滿足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預防意外事件的發生及獲取較大利益;其次,在應收賬款管理方面,設立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根據市場經濟的整體情況確定企業的信用政策,對于已發生的應收賬款,企業還應進一步強化日常管理工作,采取有力的措施進行分析、控制,及時發現問題,提前采取對策;最后,在存貨管理方面,建立存貨管理崗位責任制,合理確定存貨的經濟批量,既要滿足中小企業生產、銷售需要,又要能使存貨耗費的總成本達到最低水平,并定期對企業的存貨進行實地盤點,防止存貨流失、短缺及積壓等現象,保證企業的資產有效使用。
[1]李銳華.淺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外資,2009.10..
[2]劉芳.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2010.11.
[3]張瑞杰.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探討[J].科技與經濟,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