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嬌艷
(云南省審計廳 云南·昆明)
(一)企業績效審計的含義。企業績效審計是指由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通過收集、分析審計證據,依據一定的審計標準和利用專門的審計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環境性和適當性進行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提高績效、履行受托經濟責任的監督和評價活動。
(二)國有企業績效審計的特點。國有企業績效遍及企業各個部門,體現各個部門綜合運營效果,需要各個部門協助綜合,否則將無法反映企業的運營結果。績效指標不僅包括財務指標,更包括一些非財務指標。績效目標充分體現國有企業的職責,包括經濟的、政治的和社會的。
(三)國有企業績效審計的必要性。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國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審計范圍從財務收支效益迅速擴展到社會效益,從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到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績效審計已經成為國有企業審計的核心目標。企業績效審計的目標就是:在企業財務收支和經營活動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環保性和社會效益性進行審查、分析、評價經營管理狀況,揭示存在的問題,提出挖掘潛力、增加效益的具體建議,避免企業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損失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促進企業改善經營,強化管理,堵塞漏洞,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率和企業的經濟利益。
現代國有企業大多是集團公司,經營著規模寵大的資產、管轄著眾多的生產經營單位。如果針對整個企業進行全面的績效審計,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可能的。社會審計主要關注財務信息,而政府績效審計不僅需要關注企業的財務方面,而且還需關注大量的非財務信息,如環境、投資運行效果、執行國家相關政策等方面的問題。而且由于審計資源和時間的限制,所以審計不可能面面俱到。對于大型集團的績效審計,有必要借鑒應用于社會審計下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從而合理配置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風險就是審計的起點,強調從宏觀上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包括內部控制,以充分識別和評估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風險,從而針對風險點設計和實施重點審計程序。
結合上述分析國有企業績效審計的特點和方法,下面具體以XX 集團公司為例,簡要說明風險導向審計應用于國有企業績效審計的步驟和方法。
(一)XX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狀。XX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采礦、選礦、冶煉、化工、加工、勘探、科研、設計、工程施工、內外貿等為一體的省金屬工業重點骨干特大型企業集團。截至2012年末,納入合并范圍的企業共有77戶。集團主要生產鋁、鉛鋅、錳等有色金屬,鋁、鉛鋅、錳產業在國內綜合生產能力排名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前列。近幾年來,集團公司為推進戰略布局和產業建設,開始進行非相關多元化生產,開始進入鈦、硅等化工產業。投資規模逐年擴大,“十一五”以來投資超過330 億元,其中2009年以來投資超過270 億元。集團目前鈦產業、硅產業仍處于建設或試生產階段,尚未形成真正的生產能力。
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和有色金屬市場低迷影響,以及集團近幾年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這些項目建設周期長,加上企業不能保證比較科學的投入產出比,項目建設和經營都是以帶息債務為主,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高額的債務,進一步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2009~2011年該集團未分配利潤三年來都為負數。
(二)審計目標。本次審計目的主要是通過審計,綜合、客觀評價集團公司2009~2011年經營管理績效情況。
(三)風險評估及審計重點范圍的確定。針對企業總的經濟環境及企業的特性,并通過對企業相關領導人員進行訪談以及較為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找出企業目前經營的相關風險。了解到企業目前風險點主要是項目投資建設和資金鏈等問題,并由此確定如下審計重點:
1、經營戰略分析。主要審查企業的戰略方針是否符合國家和地方政府當前的產業政策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是否適應市場變化要求,企業所制定的長期規劃是否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符以及戰略規劃的執行效果。
2、經營效率分析。通過對企業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并通過與行業標準值進行比較,審查企業近幾年經營效益情況。
3、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審計。審查在建的大型項目是否經過可行性論證,是否進行科學、民主的決策,評價項目是否按計劃如期完成,并分析投入運營后的使用效率。
4、資源、技術、人才儲備情況審計。主要審查目前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資源儲備、技術條件及人才與企業發展戰略之間的適應程度。
5、資金運用情況。主要查看企業是否會發生資金鏈斷裂情況,繼而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6、內控制度評審和評價。審計重點是確定內控制度是否建立和健全,執行效果如何,評價內控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四)根據風險點具體實施審計程序,并根據查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審計建設。通過以上風險點的審計,查出企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項目建設周期過長,對于一些新進入的非相關多元產業,存在著技術風險和人才風險,造成工程建設緩慢,并因此錯過最好的進入市場的時機,并且項目建設面臨著不能達產達標的風險。
2、資產負債率較高,融資能力有限,面臨資金中斷風險。
3、人才資源隊伍不能完全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國際化人才、資本運作人才及高端技術人員、項目建設管理人才仍然匱乏。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審計建議:
1、多元化項目投資要做好人才和技術的充分儲備,應與企業實力相匹配。
2、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拓寬融資渠道,用好市場直接融資及其他股權融資等方式籌措資金,創新籌資融資渠道,規避公司投資項目的財務風險。
3、加快創新人才隊伍、技術領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依托集團重點科技項目、科研基地以及國際合作項目,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以滿足企業的高速發展。
通過上面的分析,現代國有企業都是大型的企業集團,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審計,在審計中充分貫徹風險導向審計理念,提高審計效率。另外,在審計實踐中,一方面需要從宏觀著眼、微觀入手,多關注企業經營中管理不善等現象,通過評價企業經濟效益,提出適應市場競爭的改進意見或建議,以利于被審計單位找漏洞、挖潛力,改進生產技術,變更經營方式,加強企業管理,提高自身競爭力,從而確保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另一方面還需要從審計具體企業為主向審計國有資產監管部門職責的履行情況轉變,從關注單一國有企業向關注整體國有資產管理轉變,從查找問題為主向促進完善監管機制轉變,使績效審計能全面地融入到國有資產管理之中,更好地為國有經濟發展服務。
[1]楊妍.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政府績效審計理論研究[J].審計研究,2006.4.
[2]彭國翔.試論經濟效益審計[J].中國審計,2005.7.
[3]劉玉娟.論我國政府績效審計模式的選擇[J].審計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