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忠坤
(鹽城市亭湖區林蠶站 224002)
金成林 徐文龍
(亭湖區南洋鎮農業中心 224052)
花絨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是目前已發現的大型天牛的最為有效的天敵昆蟲之一,具有壽命長、寄主廣和釋放期長等三大特點,是天牛類害蟲的克星。其幼蟲外寄生于多種林木蛀干害蟲,如光肩星天牛、松墨天牛、栗山天牛、銹色粒肩天牛、云斑白條天牛、桑天牛等的幼蟲和蛹,寄生率70~98%,成蟲的壽命可達3年以上,而幼蟲期極短,只有一周左右,蛹期為20~30d,其成蟲是花絨寄甲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形態,利用生物天敵防治天牛具有操作簡便,省工省時、防治效果好、不傷害天敵、不污染環境等優點,而且,還能實現可持續防治。為此,筆者做了花絨寄甲防治桑天牛的效果試驗,現將試驗情況和效果調查簡要報告如下。
花絨寄甲由鹽城市林業站取自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為省防治林木天牛供用。
在每年4月底5月初的天牛蛹期(天牛成蟲羽化之前)或7~8月的天牛幼蟲期釋放,選擇晴天進行。本次試驗在8月上旬的5日釋放,我們在南洋鎮三尖村四組老桑園進行了花絨寄甲防治桑天牛的效果試驗,該組老桑園天牛危害比較嚴重,30%的桑樹受到桑天牛危害,最多的1 棵桑樹有5個蛀孔。
試驗設花絨寄甲釋放區和對照區,釋放區2 000 m2,釋放花絨寄甲30 管,對照區2 000 m2,不釋放花絨寄甲,但桑天牛危害同樣嚴重。
在釋放區盡量選擇有天牛危害的桑樹釋放。具體部位應在樹體最下面一個天牛蛀入孔的側下方,以方便花絨寄甲盡快找到害蟲,提高寄生率。先在樹干上呈45°角斜插1 根大頭針,把裝有花絨寄甲卵卡的指形管倒套在大頭針上(棉球不要打開),每株桑樹上放1 管卵卡,共30 管。8月5日釋放時,試驗區30 棵桑樹有天牛蛀孔44個;對照區30 棵桑樹有天牛蛀孔43個。
9月3日調查,在花絨寄甲釋放后29d(一般在1個月時間左右)。
釋放區30 棵桑樹釋放時有天牛蛀孔44個,釋放后29d 調查時還有天牛蛀孔3個;對照區30 棵桑樹原有天牛蛀孔43個,29 天后調查桑天牛蛀孔增至97個。
釋放區30 棵桑樹釋放時有天牛蛀孔44個,釋放后29d 還有天牛蛀孔3個,防治效果達93.2%,桑樹蛀孔組織基本愈合;而對照區30 棵桑樹原有天牛蛀孔43個,29 天后調查桑天牛蛀孔增至97個,增加了125.6%,危害加重。
通過本試驗,可見利用花絨寄甲防治桑天牛,操作簡便,省工省時,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環境和桑樹,不造成農藥殘留,在生產季節不影響中秋蠶、晚秋蠶正常飼養,可與林業上防治林木天牛同步進行,尤其值得在危害較嚴重的老桑園上推廣應用,效果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