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躍

2013年4月5日零點已過,我和愛人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一家中介公司,在毛毛細雨中,坐上了回家的出租車,那一刻的心情,沒有想像中的喜悅,更多的是沉重與茫然。
因為就在半個小時之前,我們與賣家簽下了房屋買賣合同,意味著我們在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即將成為有房一族,但是迎面而來的是壓在身上的上百萬負債。“錢”和“債”兩個概念充斥著我已略顯遲鈍的大腦,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遠高于我們收入水平的房價。
作為一位80后,不但見證了近十年房價的一路飆升,更體會到了高房價對于普通工薪階層的巨大壓力。
2001年,經過高考獨木橋的我,從西北一座小城來到了位于北京北四環邊上的一座高校。18歲之前從未走出小縣城的我,穿行于高聳林立的樓宇之間,不免有些難以適應。其實更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北京的房價。
即使周邊的同學都是新生身份,但“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情景早已不在大學校園流行,北京的房價也是身邊同學日常談論的話題,甚至有人入學沒多久,就打聽清楚了周邊的房價。甲同學說學校旁邊的公寓小區每平米將近5,000元,乙同學說五道口學知園已經6,000元了……這些數字讓我瞠目結舌,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在家鄉小縣城里,地段最好的房子每平米只有幾百元。
當時,在我看來,北京的房價已高得離譜,我把它當作趣聞來聽,甚至還講給遠在老家的親人、同學聽,最后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北京的房子太貴了,畢業后不能待在北京。
不過,聽家在北京的同學說:2001年以前,北京的房價其實沒那么高,城里兩三千一平米的房子也不少,工薪階層還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選擇合適的房子,自從申奧成功后,北京的樓價才開始起跑。
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作為中國房地產的風云人物,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即在第一時間預言,乘著奧運的東風,北京高檔住房的價格漲到每平方米2萬元幾乎不成問題。據了解,當時北京CBD區域的精裝修公寓價格還不到1萬元。
2002-2003年,因為天通苑、回龍觀等新建住房的推出,北京也有過每平米2,000-4,000元的較低房價,但是仍然止不住北京房價上漲的步伐。看到北京房價上漲的苗頭,身邊有幾位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家里為她們在北京買了房子,可稱得上北京樓市里有眼光的幸運兒。
有媒體總結了北京2006-2008年的房價變化,“整個北京的房價自2006年開始三級跳式飛躍,2006年初,三環內樓盤突破萬元;2006年中,四環內樓盤緊跟著沖破萬元;而2007年年中,五環內已難覓萬元以下的樓盤。”
2006年春天,我還待在象牙塔,恰逢一位師姐在遠洋山水樓盤做房產按揭,業務非常繁忙,于是有了我去她那里幫忙的機會,也得以近距離接觸炙手可熱的北京房價。
那時的遠洋山水剛開盤,周圍一派荒蕪景象,從玉泉路地鐵出來,前往遠洋山水售樓處只有可憐的一兩趟公交車,等上半天也不見有車過來。但即便如此偏僻,也擋不住眾多購房人急切的腳步,遠洋山水樓盤的價格也被推至每平米7,000多元。
看著蜂擁而至的購房人,還有每天可觀的成交量,我感到疑惑,“這么偏僻的地方,房價又如此得高,他們為什么要跑這來買房呢?難道他們的眼光有問題?”
當然,后來的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錯誤的,準確地說是我的眼光有問題。
2008年我走出了校園,但并未像剛來北京時達成的共識那樣,而是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過起了在五環外租房住、早晚拼命擠地鐵的生活,因此在北京安家的渴望就變得極其強烈,對房價的關注也就更加密切。
由于2007年“9·27房貸新政”出臺,直到2008年四季度前的緊縮政策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全國樓市都處于低迷狀態,1-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9.7%,二手房市場的寒冷也讓眾多中介門店選擇退出。
有數據顯示,2008年70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其中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分別下降0.7%和0.2%,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宅價格比年初下跌1.2%,尤其12月份房價下跌之勢愈演愈烈。
新聞里不斷傳出絕大多數城市新房、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的消息,此時的我和男友有了買房結婚的打算,開始奔走于幾個新建樓盤,到處看房,像北京房山一些均價4,000元左右、位置不至于過于偏遠的樓盤,基本還在所能承受的范圍內,但此時因為我們剛工作不久,積蓄離首付還差得多,因此出手就猶豫了。
然而,2008年北京市政府大力宣揚保障性住房政策,身邊有朋友幸運地申請到了位于清河小營邊上的限價房,均價6,000多元,而周邊商品房均價逼近一萬元。看著貌似劃算的價格,我們有了申請限價房的念頭。等一系列手續辦完后,已是2009年底。
就在我們對限價房無比憧憬之際,2008年底,為了刺激樓市回暖,政府先后出臺了降低首套房契稅、下調首付的政策,在“救市”主調的推動下,2009年的樓市相比2008年來了一個180度大逆轉,房價也來了一個報復性大反彈。
按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9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無論是近9.4億平方米的成交量,還是估算約4,695元/平方米的均價水平,都創出了歷史新高。以北京為例,從2009年初到年底,房價足足翻了一番!而從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僅一個月時間,北京房價就上漲了10%!用瘋狂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眼瞅著北京房價越來越高,我們卻攥著可憐的一點積蓄不敢出手。一是因為手里的積蓄還是不夠首付,二是怕名下有房子后就喪失了兩限房搖號的資格。三年過去了,望眼欲穿等來的只有公租房,租金高暫且不提,僅遠在北六環外的位置就讓我們望而卻步,頓時有一種被忽悠的感覺。這時,曾經看好的北京郊區的房子在2012年底已漲到了2萬元左右,好一點的樓盤甚至剛開盤就被搶購一空。
有消息稱,北京2003年一手房均價4,456元/平方米,2012年20,700元/平方米,漲幅365%。看看我們的工資收入,近五年多來基本沒有明顯增加。雖然國家先后出臺了多個調控政策,但房價漲勢一浪高過一浪,房價不僅沒有下跌,反而達到驚人高位。
去年9月底,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多次預言“明年(2013年)房價可能暴漲”。雖然絕大多數人都不愿意聽這樣的言論,更不希望看到這種景象,但是今年年初卻真實地上演了這一幕。有數據顯示,北京市二手房交易價格在1月突破3萬,同比上漲36%。
受“兩會”上國家領導人關于2020年居民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的講話,以及“新國五條”政策的刺激,3月北京二手房均價達到35,302元/平方米,環比上漲6.05%,同比上漲41.23%。
看著周圍的朋友、同事相繼買了房子,或者是福利分房,我們期待政府的調控能夠降低房價,至少不要再暴漲。然而,即使溫總理曾屢次強調房價應該回歸合理的位置,但每一次迎來的都是新一輪的房價上漲。
因為對兩限房看不到希望,我和愛人終于在2012年底放棄了等待,轉投于二手房市場。然而在稍不留神的一瞬間,我們在西五環邊上看中的小兩居,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總價漲了近40萬元,漲速真是望塵莫及呀!就連我曾經很不看好的遠洋山水,如今的均價已是四萬多。
房價上漲的同時,租房的價格也跟隨一路上漲,平均房租已經達到53.5元/平方米,而五環內一套交通位置還可以的一居室,價格都已超過3,000元。加上持續的通脹,雖然政府公布的CPI數字很小,但我們感受到的物價十年來已不知翻了幾倍。
于是,我們最終還是在無奈中,跳進了房價上漲的激流之中,在貸款加借款100多萬后,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負翁”。
我的腦海里有很多疑問,為什么不在2008年房價下跌、尚在可承受價格之際買房,為什么不早早從限價房申請隊伍中抽身而出,為什么在2012年底不及時出手?這么高的房價到底是誰造成的,開發商還是另有他人?我是不是應該繼續觀望,等待房價下跌呢?
然而,從簽下購房合同的那一刻起,再多的遺憾、后悔與抱怨,好像都已無濟于事,未來的二十年,我們注定要為這套小房子而奔波。等還清貸款的那一刻,我們將是什么樣子呢,那個時候,房價還會這么高嗎?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4月5日是我生命中關鍵的一天,因為這一天,我“光榮”地加入到了“房奴”隊伍中。
中國新時代 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