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群
貴州省都勻市新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貴州都勻558000
該文對該院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前來就診的89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陰道超聲檢查進行診斷,從而探討應用陰道超聲檢查對診斷子宮小肌瘤的臨床價值,為臨床提高子宮肌瘤檢出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可靠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該文將對該院前來就診的89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診斷,其中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在28~5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6±2.8)歲,所有患者均已婚已孕,其中絕經患者9例.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過多51例、月經期縮短36例、月經期延長42例、貧血22例、尿急尿頻9例、下腹墜脹13例、無癥狀11例.
89例子宮肌瘤患者術前均進行腹部與陰道超聲檢查.對患者進行超聲檢查使用MHz彩色超聲顯像儀.①經腹部探查時探頭頻率設定為3.5 MHz,指導患者進行憋尿,使患者體內膀胱充盈,之后指導患者行仰臥位,將耦合劑涂抹在患者腹壁上,利用探頭對患者恥骨聯合上做多切面掃查,并記錄患者體內子宮肌瘤的大小、數量等檢查結果;②經陰道探查時將探頭頻率調整為7.5 MHz,檢查前指導患者將體內膀胱尿液排空,之后使患者仰臥于檢查床,將耦合劑涂抹于探頭部位,并應用避孕套將探頭覆蓋,之后將探頭放入患者陰道后穹窿,對患者盆腔進行多方位掃查,并記錄患者體內子宮肌瘤的大小數量等檢查結果[1].對89例患者檢查完畢后,進行手術病理切片判斷超聲檢查結果.
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89例患者均經手術病理切片證實為子宮肌瘤疾病,術前患者經腹部以及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對比分析,具體情況見表1.
由表1可知,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肌瘤正確率達到94.38%,明顯高于經腹部超聲檢查子宮肌瘤正確率79.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陰道超聲檢查檢出<1 cm肌瘤數比經腹部超聲檢出率高,而且可檢出的子宮肌瘤最小僅為0.41 cmX0.34 cm,明顯小于經腹部超聲檢查檢出子宮肌瘤最小為0.91 cmX0.62 c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疾病之一,也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腫瘤,30~50歲年齡段婦女發病率較高.由于子宮肌瘤為平滑肌以及結締組織組成,因此子宮肌瘤又叫做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肌瘤患者臨床表現多無明顯癥狀,少數患者可出現陰道出血、腹部壓迫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由于子宮肌瘤無特征性臨床表現,因此臨床上對于子宮肌瘤的診斷主要依靠醫學影像技術完成.

表1 89例子宮肌瘤患者經腹部以及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對比分析
超聲檢查子宮肌瘤可表現為子宮肌層內部出現不均勻光點,根據肌瘤內結締組織多少及有無變性有無衰減或增強回聲,子宮肌瘤內部可能出現不同紊亂回聲,如旋渦狀、柵欄狀以及花斑狀等,且患者體內子宮肌層與子宮肌瘤之間具有較為明顯的分界,此分界屬于假包膜,上述特征是臨床上用于鑒別超聲診斷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瘤的主要特征[2-3].由于臨床中患者體內子宮肌瘤常發生各種變性,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超聲診斷時應結合患者病史,仔細分析超聲圖像,掌握正確的診斷與鑒別要點,可提高子宮肌瘤的超聲診斷率.
經腹部超聲對患者進行子宮肌瘤檢查時往往需要患者在檢查前進行膀胱充盈,且患者若腹部存在手術瘢痕以及腹壁脂肪較厚則有可能影響檢查結果,此外腹部超聲檢查結果還易受到患者體內腸腔氣體的影響,從而易造成誤診、漏診或無法準確定位等現象,尤其是對較小的子宮肌瘤往往更易出現上述現象,延誤患者治療時機造成嚴重后果.經陰道超聲對患者進行子宮肌瘤檢查則不需要患者在檢查前進行膀胱充盈,因此不易受到檢查條件限制,患者進行檢查的時間相對縮短[4].在檢查過程中,所使用的探頭頻率較高,因此探頭與患者盆腔組織和器官更易貼合,因此更有利于在檢查中發現較小的子宮肌瘤,提高診斷子宮肌瘤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肌瘤可檢查出直徑在0.5 cm以下的微小子宮肌瘤,且對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的關系可進行準確判斷,對臨床上子宮肌瘤疾病的及早發現、診斷以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申俊玲,沈潔,唐榕,等.3909例已婚婦女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肌瘤患病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7):1003-1004.
[2]丁蕓,王流強,薛利.陰道彩超檢查子宮肌腺病和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19):55-56.
[3]顏蘋,高春燕.子宮黏膜下肌瘤與子宮內膜息肉的經陰道超聲檢查[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4):216-218.
[4]劉建榕,林寧.子宮肌瘤經腹與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臨床比較[J].實用預防醫學,2011(7):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