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江濤
世界城市是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是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高端標志,是指具有世界影響力、聚集世界高端企業總部和人才的城市,是國際活動召集地、國際會議之城、國際旅游目的地。準確把握首都發展的規律性特點,提升城市發展的內在活力與動力,瞄準高端,主動發展,著力推動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北京市確立的發展方向。
本世紀初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近年來,北京市按照中央的要求,圍繞首都新世紀的發展,多次研究醞釀、反復討論新世紀的奮斗目標。根據十一五確定的“新三步走”戰略部署,從北京的實際出發,規劃了首都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個十年打好基礎,即到2010年,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構建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個十年鞏固提高,即到2020年,使北京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再用三十年時間爭創一流,使北京成為當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北京作為首都,科技事業發達,智力高度密集,文化遺產豐厚,信息資源廣博,各類人才薈萃,是國內外交往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形象。北京應當也有條件創造一流的發展成果,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

江濤,曾任中央黨校教授,中共平谷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現任北京外企服務集團副總經理;復旦大學哲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后;曾主持諸多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課題的研究,發表10本專著,發表論文200余篇,獲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轉載的論文50多篇;主要社會兼職:中央黨校中國科學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央財經大學、長江商學院特聘教授;福建、云南省政府顧問。
適應形勢,快速發展,建設“世界城市”呼之欲出。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中進一步明確了北京城市性質和城市發展目標。城市性質: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國際城市。城市發展目標:根據中央對北京城市性質的定位,在深入分析城市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考慮北京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的基礎上,提出的北京城市發展目標是,按照中央對北京做好“四個服務”的工作要求,強化首都職能;充分發揮首都優勢,進一步發展以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為核心的首都經濟,不斷增強城市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弘揚歷史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創造充分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建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城市發展目標明確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清華大學吳良鏞在《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一期報告)中,提出了“規劃大北京地區,建設世界城市”目標,在二期報告中,提出“著眼首都地區,共建世界城市”,并強調用“一軸三帶”帶動京津冀的協調發展。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伴隨著新的發展要求,隨著經濟和社會形勢的更快發展,更加明確地確立首都北京的發展定位,站在世界的高度謀劃北京的發展,把北京建設成世界城市的理念,已經呼之欲出。
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得到確立。
2009年12月召開的中共北京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正式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標。要著力推動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以及世界城市的建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闡述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們國家地位、作用的新變化。我們要順應國際金融危機把我們國家推到了國際社會討論和處理重大問題前臺的新變化,以及對首都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落實國務院批復北京建設國際城市的要求,從大國首都的實際來進一步定位北京的建設和發展,建設國際城市的高端,建設世界城市。與紐約、東京、倫敦和巴黎相比,北京同樣具備豐富的政治、經濟、文化功能,同樣具備豐富的科技、智力資源,同樣具備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加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作為宏觀調控職能的所在地,北京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建設成為世界城市。要著眼國際化的要求,著眼建設世界城市的長遠規劃,著眼首都發展的戰略定位,眼界寬一些、層次高一些,以創造性的政策措施建設現代化中國的首都和彰顯東方文化的、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為特征的世界城市。所謂世界城市,就是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是聚集世界高端企業總部和人才的城市,是國際活動的聚集地,是會都之城、旅游之都、代表發展方向的中心城市。北京建設世界城市,不僅要在經濟發展方面吸引世界500強企業總部,而且要吸引經濟、文化、科技、旅游、體育、社會等方面的國際組織總部。要創造條件積極吸引各種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吸引各類國際組織在北京落戶,吸引各國人才在北京開創事業,在認真做好為國家開展對外交往活動服務的同時,積極利用首都的國際化特征和優勢,充分運用國際通行的方式方法,集散國際資源、創造當代財富。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力發展首都的旅游業,不僅要用好現有的資源,還要深度開發、包裝、創新,建設新的旅游場所。比如學習無錫梵宮的經驗,比如建設主題公園,比如深度開發皇家林園,等等。要在國際旅游業中樹立起中國文化旅游的地位,牢牢把握發言權,以最好的環境和旅游服務推動首都的旅游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作為大國首都,北京有建設世界城市的資源稟賦。
首都北京具有得天獨厚的政治經濟地理位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極強的集聚吸引擴散能力,具有實力極為強大的科技、智力、人才資源,即使放在全球范圍里,也極具強大的競爭能力,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是國內服務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前列城市之一,具有建設成國際一流水平世界城市的有利條件。而且,建設世界城市必然會使北京在規模、速度、水平、程度、范圍等方面都成為載入世界歷史的中國城市化模式的新的范本,使站在世界前臺的中國首都的現代化充分彰顯東方文化的無窮魅力。
北京在產業結構、對外聯系、創新能力和歷史文化底蘊等方面已經顯現世界城市的雛形。首先,產業結構已升級為“服務型”。2007年,北京三次產業的產值占比分別為1.1%、27.5%和71.3%,服務業已經成為北京經濟的主體,初步奠定了作為世界城市的產業基礎。
其次,較強的航空運輸能力。航空交通流是判別世界城市的重要指標。2009年,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6,000萬人次,排名世界第4位,躋身世界前十大最繁忙機場行列,提供了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航空運輸的技術保障。
最后,較強的創新能力。世界城市應是科技創新和產品創新中心。北京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每萬人科技人員比重、區域內擁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等指標值都較高;擁有大量的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研發活動集中于重大創新、系統性創新及尖端科技領域。而且,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文化增強了北京城市魅力。每個世界城市都有其個性。北京的歷史文化古跡以及幾千年的傳統積淀,使北京具備了世界城市應有的城市文化魅力和個性。
在國際上,首都北京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在此僅僅以國際機構的研究來說明。以世界城市的排名來看,一個稱之為GaWC“全球經濟與世界城市”網絡研究小組(位于英國拉夫堡大學),以世界核心城市的先進生產服務水平為基礎進行統計研究,主要以國際公司的“高階生產者服務業”供應,如會計、廣告、金融和法律為指標進行城市排名,把世界數百個城市分為A++,A+,A,A-,B+,B,B-,C+,C,C-三大類及十個級別,在發布的2008年版排名榜中,有40個A級城市,其中級別為A++的城市,分別是紐約和倫敦;A+的城市有:香港、巴黎、新加坡、東京、悉尼、北京和上海。
北京通過承辦2008年奧運會,增進了全世界對北京的了解,提升了北京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北京借此向世界展示了國家和城市的實力與責任,成為北京邁向世界城市的新起點。尤其是本次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致力于應對危機的國際行動,成為穩定世界經濟、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展現了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在國際上成為中國的代名詞,這潛在地促進了北京作為大國首都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層級的提升,為北京建設世界城市提供了新機遇。

加快建設世界城市,首先應準確把握城市發展的定位。參照世界城市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征,基于對北京城市性質功能和稟賦特點的科學分析,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定位應是具有鮮明中國風格、東方風采、北京風貌的綜合性首都型世界城市。
首都型世界城市。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建設首都型世界城市是其應有之義。 從國際經驗上看,全球四大世界城市有三個都是首都型世界城市。從我國歷史看,我國唐朝的長安、元大都都是當時盛極一時的世界城市。從北京市情看,首都優勢是其最大優勢,是我國的政治中心、決策中心,是國內其他城市都不可比擬的。從未來發展看,隨著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我國在全球范圍內發揮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影響和國際服務的作用將越發明顯,北京作為首都,理應代表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方面發揮全球影響和作用。
綜合性世界城市。從國際經驗上看,當今四大世界城市雖然在發展戰略上各有側重,具有不同的個性,但都有一個共同點——綜合性的世界城市。比如,紐約為“全球證券中心+全球信息網絡中心”型,倫敦為“全球外匯中心+全球商務旅游中心”型,東京為“跨國公司總部+全球科技研發中心”型,巴黎為“國際機構聚集地+全球文化時尚中心”型。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教訓看,一批經濟結構單一、側重于金融服務業的世界城市遭受重大打擊,而一批均衡地發展高級生產性服務業和先進研發制造業的綜合性城市則展現出更強的生命力。從北京自身實際看,北京不僅是全國的政治、文化、國際交往中心和重要的經濟城市,而且集成了全國的中樞管理、科技創新、教育服務、信息集散、交通樞紐等功能,為建設綜合性世界城市提供了現實可行性。為此北京應當建設“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流通中心”型的綜合性城市。一是要大力發展金融總部,培育碳金融等新興金融服務,加快推進智慧城市、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高技術產業,將北京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繼而成為全球重要的經濟中心。二是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切入點,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占領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三是加快推進機場、信息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物質流、信息流、貨幣流、能量流、人才流”的高效暢通,成為國際流通中心。
世界文化名城型世界城市。北京作名世界著名古都,擁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建設世界城市應當從北京的相對優勢出發,深入挖掘和開發首都歷史文化資源,深入實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工程,全面提升首都文化軟實力,將北京打造成為最具人文關懷、最顯文明風采、最有文化魅力、最為和諧宜居的世界城市。同時,北京應充分尊重和集中展示精彩紛呈的世界多元文化,增強對世界上各種文化的包容性,推動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完美結合,充分體現濃郁的東方古都風采。
中國氣派、北京特色的世界城市。
只有世界性、沒有民族性的城市就會失去城市的特色和根脈,而只有民族性、沒有世界性的城市,則游離于世界現代化潮流之外,也就沒有世界城市的建設發展。北京建設世界城市,不應照搬西方世界城市的經驗和模式,應當注意將世界性和民族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機結合。為此,北京建設世界城市必須走中國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設發展的創新之路,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應充分體現深厚的中國韻味和文化底蘊,向世界展示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同時北京還應當按照“建首善、創一流”的標準,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型,加快建設融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理念的現代化世界城市。
中國新時代 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