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子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北京西城100045
選擇臨床診斷結腦患者12例,年齡在10月~16歲,其中男9例,女3例,≤3歲6例,>3歲6例。2例患者病程處于晚期,伴有嚴重意識障礙、昏迷、反復抽搐,嚴重神經系統功能受損,運動神經麻痹表現。10例患者病程處于中期,中期患者均不同程度伴有精神意識障礙,如嗜睡,腦膜刺激征陽性;輕度神經系統功能受損表現,其中5例患顱神經麻痹伴運動神經麻痹。12例患者均有腦水腫表現,給予脫水降顱壓藥物治療,其中3例行側腦室引流術。12例患者長期臥床,且不能自主翻身,見表1。
2.1.1 保持安靜 躁動患兒遵醫囑給予鎮靜,必要時給予肢體約束,保持其功能位。護理治療盡量集中進行,減少不必要的刺激,動作輕柔,注意保暖。
2.1.2 預防壓瘡 患兒伴精神意識障礙,不能自主活動,給予壓瘡風險評估,采取預防措施。定時翻身每1~2 h翻身1次,按摩受壓部位、貼敷防褥瘡敷料以保護骨隆突部位,或墊氣圈懸空受壓部位,預防壓瘡的發生[1]。
2.1.3 預防墜積性肺炎1~2 h于翻身的同時給予拍背,促進痰液松動。
2.1.4 預防肌肉廢用性萎縮及足下垂 定時給予四肢肌肉及足部關節按摩,1~2 h按摩1次[2]。
2.1.5 預防返流窒息 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嘔吐時頭偏向一側。
2.1.6 保護眼角膜 對于眼瞼不能閉合著,給予凡士林油紗遮蓋眼部,避免角膜干燥。
2.1.7 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2次/d,保持口腔清潔。
2.1.8 預防外傷及舌部咬傷 隨時拉好床檔,抽搐時避免強行按壓,以免發生肌肉拉傷或骨折;口腔放置牙墊,不能強行撬入,以免造成口唇、牙齒、牙齦損傷[3]。
選取某神經精神病醫院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80例,將患者隨機分兩組,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38~80歲,平均(62.5±8.2)歲,病程3個月~12年,平均(5.2±2.3)年;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40~79歲,平均(63.1±7.5)歲,病程4個月~11年,平均(4.3±1.7)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病程長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1 胃管護理 患兒伴有精神意識障礙,不能經口進食,鼻飼喂養。放置胃管前,清潔并觀察鼻腔粘膜,更換胃管1次/周,更換時由對側鼻孔插入。鼻飼前檢查,確認胃管位置,并回抽胃液,觀察胃液性狀,如為血性或咖啡色,應暫停鼻飼,及時匯報醫生;在鼻飼喂養時,將加溫的奶液或研碎的藥物,緩慢注入;注入完畢用溫水沖洗管路,保持管腔清潔[4]。
2.2.2 尿管護理 留置尿管患者,清潔會陰2次/d,更換導尿管1次/周,更換尿管時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妥善固定。定時開放導尿管,由于患者年齡小,且Q4H靜點甘露醇,Q12H靜點甘油果糖脫水降顱壓治療,實際給予Q2H開放導尿管1次,同時觀察尿液的顏色、性狀、量并做記錄,保持引流通暢。無菌集尿袋要低于尿道口,以防逆行感染。
2.2.3 側腦室引流管的護理 引流裝置妥善固定。觀察引流是否通暢,觀察引流液顏色、性狀、量,記錄。定時釋放引流液,引流量過多或過少,及時告知醫生,根據病情調整引流瓶高度。搬運患者時應將引流管夾閉,以防引流液過量或逆行。
2.2.4 輸液管路的護理 使用留置針穿刺,選擇直、粗的血管,易于保留,保留時間3~5 d。輸液前后給予正確通管及封管,操作中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尤其輸入高滲藥液,避免外滲發生局部皮膚壞死。
2.2.5 PICC的護理,結腦患者病情重,治療時間長,且藥物毒副作用大,筆者會建議家長做深靜脈穿刺,以減少藥液對外周血管的刺激,同時保證有效地治療。輸液前后要給予正確的通管和封管,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①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病室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②病室紫外線照射2次/d,定時開窗通風。③床旁桌、床架及病室窗臺、門把手每日消毒液擦拭。④地面消毒液擦拭2次/d。⑤醫療垃圾正確歸位,及時傾倒生活垃圾。⑥醫務人員加強自身防護,進入病室戴口罩,接觸患者后洗手。⑦患者用物專用[5]。

表1 12例結腦患者臨床資料
在病程中期,腦膜刺激癥狀明顯,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頸項強直等;當顱壓增高時,可出現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意識障礙等,還可出現單癱、偏癱、癲癇、四肢及手足徐動、震顫、雙下肢肌力弱、尿儲留、尿失禁、排便失禁等腦實質損害及脊髓受損癥狀,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發現異常及時匯報醫生,保證患兒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
經過積極地搶救治療,病情趨于穩定,即進入了恢復期。結核病規律、全程的抗結核治療是獲得高治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結核病病程長、恢復慢,如何提高患者家長對治療的依從性是獲得高治愈率的關鍵。要向家屬和>8歲的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要堅持規律、全程的抗結核治療,積極改善營養狀況,提供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以滿足機體的營養需求。進行適當運動,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并掌握相關的藥物知識,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以加強回家后的自我監管,發現異常癥狀及時就醫。
經過縝密的護理干預,該組12例患兒住院期間均未發生護理并發癥;6例患兒出院時能獨立行走,受損的神經系統功能逐漸恢復;2例患者眼部視物稍有斜視;2例患者走路跛行;2例患者轉院治療;2例晚期患者自動出院。
結核性腦膜炎中、晚期患兒,因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識障礙,活動受限,要求護理工作更細致更深入,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避免護理并發癥如壓瘡、墜積性肺炎、返流窒息的發生。加強肢體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有效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阻止肌肉萎縮的發生。加強面部按摩及追物、拿物訓練可以促進受累神經的恢復。結核病病程長,治療時間長,且恢復慢,需要家長樹立信心,堅持規律、全程用藥。做好家長的健康宣教,提高對疾病的重視程度,是獲得有效治療的保證。目前,由于診斷方法的改進和化療方案的發展和不斷完善,結核性腦膜炎的預后大為改觀,正確的診斷及精心的護理是促進結核性腦膜炎患兒盡早消除病癥的重要方法。

表2 12例結腦患者治療結果
[1] 蔡偉.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6(5):97.
[2] 王秀華,劉鳳香.33例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山東醫藥,2007,47(25):120.
[3] 陳艷,遲巍.小兒結核性腦膜炎側腦室引流的觀察與護理[J].全科護理,2010,8(1):197-198.
[4] 楊秀梅.36例結核性腦膜炎的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20):3160.
[5] 倪雪蓮.臨床兒科護理細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1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