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勝
(秦皇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北秦皇島 066001)
“旅游立市”是秦皇島的既定戰略,在此基礎上,秦皇島市提出了“構建多業支撐、共同發展的全域大旅游城市”目標。但要打破長期以來面臨的“旅游產品單一化和旅游季節性”瓶頸,必須要實現三個轉變:即旅游業態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和體驗型轉變,旅游時段由季節游向全年游延伸,旅游布局由濱海一帶向全市拓展,才能走向全局化、全年游、全市范圍的“全域旅游”新時代,最終打造“中國北方最佳休閑度假勝地、享譽全國的休閑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的國際知名濱海旅游城市”。
區位優越,位于山海旅游過渡地帶。圓明山片區位于秦皇島市主城區海港區北部,地處秦皇島城郊,是未來海港區乃至秦皇島市空間拓展的主要區域之一。
對外交通條件優越,向東有京沈高速與山海關聯系,向北有承秦出海路和民族北路與萬壽山—祖山等景區聯系。
圓明山片區位于秦皇島旅游環線,是東部長城山海文化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長城濱海休閑區和長城山地度假區的交叉地帶、濱海旅游線路和山地旅游線路的過渡節點。
自然條件良好,是“山水田林”俱佳的生態農林區。圓明山片區淺山區以平緩的丘陵、臺地為主,溝谷和洞穴發育,適于開發休閑運動;有一定規模的河塘水系;有大面積的果園和農田,鄉土氣息濃厚,利于發展鄉村體驗游;整體植被有果林、疏林草地、油松林,植物層次分明,利于養生和休閑。
內陸山地游與濱海度假游互補,具有全季候特點,圓明山獨具開發優勢。
圓明山片區具有濃厚的鄉土文化和歷史文化:圓明寺在秦皇島競爭力排第三;古北齊長城歷史悠久,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鄉村民俗文化景觀資源豐富(見表1)。
承故納新,以三大文化主題突顯圓明山文化特色。山野田園文化:優美的鄉村田園風光適合發展田園休閑、鄉村度假為主題的山野田園文化旅游活動。具體可包括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文化觀光活動;以農莊或農場旅游為主,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的文化體驗和參與活動;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展示。

表1 圓明山片區鄉土和文化景觀一覽表
山野田園文化特質體現:地形起伏、風景如畫的景觀,湖泊、池塘、河流的水系,森林、樹籬、林中空地的植被,適宜種植瓜果、蔬菜的農林地及特色民俗村。佛禪養生文化:以佛禪圣地為依托,策劃傳統的佛禪文化觀光型項目;以佛禪文化為核心,提供“禪修養心+素食養身+佛學體驗”的復合型佛禪文化體驗活動。
佛禪文化養生地的要求:一定規模的寺廟建筑;滿足佛國凈土要求的清幽環境;有適合做養生休閑中心的農林地。
主要的項目和活動內容可包括:寺廟圣殿、佛文化雕像等建筑元素,素食館、靜養修持中心,佛文化產品市場,康體養生度假中心及承辦各類佛教文化交流會議等。
現代創意文化:依托山水和傳統文化特色,適當植入現代創意文化產業,建設創意建筑藝術園,引入藝術家工作室、創意企業孵化器、建筑藝術、攝影雙年展等,重點發展創意文化展示、交流、交易及各類文化展演活動。
“傳統文化資源+新型創意產業化”模式:將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打造,基于項目地本身的傳統文化資源,注重對其主題性、創意性、互動性和體驗性的打造,以創意激活傳統文化,以文化帶動地區開發。
“藝術驅動+商業業態”模式:吸引藝術家入駐,為城市地塊注入文化活力與增值潛力;大膽前衛而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形式積聚大量的旅游客流,進而吸引大量的商業資本;形成大量面向市場的藝術形式,促成藝術的商業化轉換過程。
“特色創意建筑+創意商業”模式:以特色建筑景觀或景觀群為主要驅動點,快速催熟地區發展。選擇創意建筑作為切入點,一方面其具備居住、度假、辦公等實體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作為游客旅游觀光之用。
實施“431”工程,軟硬結合,彰顯圓明山特色文化旅游精粹。
四大提升工程:
山野田園文化區:打破都市市民下鄉旅游就是采摘者、收獲者、購買者的傳統觀念,以出租形式將小塊土地出租給都市游客,將聯峪建設成為秦皇島市民自家的農家小院。圓明寺及禪茶養生文化體驗區:依托圓明寺,以“佛家生活大觀”為主題營造文化氛圍,打造集養生療養、文化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區。禪修文化體驗區:由修身養性禪悟茶堂、禪悟音樂廳、修禪體驗館、禪佛學院等構成,針對高端旅游人群,突出修身、修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結合優美的環境和佛禪文化,建設莊毅建筑藝術園區,引入影視、攝影、創作等工作室,建設藝術家聚集區。
三大特色活動:
山野采摘節:開展特色農產品采摘、品嘗等活動,加入民俗、民間藝術、農業成果展示,成為秦皇島特色的旅游節慶活動。圓明祈福大會:通過祈福、佛學宣講等活動,擴大圓明寺的知名度,并為圓明山旅游帶來人氣。圓明山藝術雙年展:依托文化創意園,舉行攝影、繪畫、雕塑、建筑等藝術品展覽、交流,提升國際影響力。
一大主題論壇:
禪修文化養生論壇:與國內外有關佛教機構合作,大力發展禪佛學體驗培訓,促進佛教音樂、典籍、佛教養性、養生的培訓和體驗及其相關產品開發。
圓明山片區應與濱海旅游區、長城山海文化區“傍生”“互補”發展。
傍生:與主要濱海度假區、山海文化區臨近,共享大區域核心旅游資源價值和品牌效益;與城市臨近,借力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
互補:提供有別于傳統濱海旅游度假和山海文化觀光的新型度假休閑場所;突破旅游季節性瓶頸,提供全季候旅游度假產品。
圓明山片區應滿足旅游度假消費市場需求,強化“旅游綜合服務”,弱化“旅游觀光服務”;強化“文旅產業集聚”,弱化“山水地位比拼”。圓明山片區的文化旅游是東部長城山、海文化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依托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挖掘資源稟賦條件,強化發展旅游服務、鄉村田園休閑和特色文化養生等旅游產業。
戶外體育運動產業。順應淺山地形,與場地特色資源相結合,開發豐富的戶外運動項目,匯集各類人群喜好運動,是圓明山片區旅游開發的主導產業之一。
項目內容:滑雪運動、馬術運動、山地自駕車、山地越野、熱氣球、戶外拓展、航模訓練等及與運動項目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
旅游接待服務業。以生態、低碳、山林、野居等理念,提供度假酒店、度假地產等多類型旅游接待設施,提供滿足游客需求的豐富多樣的餐飲娛樂、養生休閑、旅游購物消費等產品。
項目內容:結合濕地公園,打造不同規模的旅游度假賓館、旅游度假村,位于片區中心,具有與滑雪場、運動設施、佛禪養生區臨近的區位;五星級旅游度假酒店、五星級旅游度假村;飲食、購物、會所等輔助接待設施可結合度假地產設置。
文化休閑觀光業。以佛禪文化為核心,提供“禪修養心+素食養身+佛學體驗”的復合型文化休閑產品,增加施主客棧、修佛院等參與性、體驗性項目的比重,建成國內一流的體驗型佛禪養生地。
項目內容:圓明寺、養生客棧、特色文化產品街等。
康體療養產業。迎合康體療養、老年養生產業大發展的趨勢,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環境、佛禪養生文化,打造“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的養生佳地。建設老年養生公寓、分時療養公寓等各種療養項目,配建醫療設施、保健中心、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
項目內容:養生會所、SPA養生中心、中醫藥保健中心、醫療中心、康療會所;田園風情、生態養生、佛禪養生等多類型住宅;老年公寓、醫療設施、分時療養公寓等。
文化創意產業。抓住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的背景,結合優美的環境和佛禪養生文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引入創意設計、攝影、創作等工作室及形式多樣的文化場館。營造獨特創意環境,經常性引入各類公益活動,吸引普通大眾參與,以此集聚人氣。
項目內容:建筑藝術、攝影、個人創作等工作室;可兼作小型話劇廳、電影放映、藝術展示、企業年會的文化場館;舉辦公益活動、比賽、室外展覽的開放空間等。
鄉村旅游業。依托瓜果、蔬菜、花卉、林業等農業種植項目,與山谷、水系、植被等場地特色相結合,發展面向城市現代人、參與率與重游率高的鄉村旅游業,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于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
項目內容:山野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花田、有機農業示范田;農業科普中心、采摘園;農家飯餐廳、山谷農莊、農產品市場;漁人碼頭、演藝廣場、山谷驛站等。
圓明山片區的產業定位充分結合了地方特色,因此成為了河北省唯一的省級“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試點,在此基礎上也促成了片區發展的總體定位。
以立足京津冀的“秦皇后花園”和面向全國的“文化養生地”為發展目標,集休閑度假療養、山地運動康體、田園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河北省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