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斂菲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個小鎮發生了垃圾危機。由于長時間沒人清理,垃圾堆積馬路兩側達到5000多噸,氣味惡臭難聞,環境極其糟糕,附近民眾的癌癥患者也日見增多,政府只得動用軍隊開來推土機來清理垃圾。類似的垃圾問題越來越多,竟然逼得意大利政府向國外求援。
日前,已有瑞典、瑞士、丹麥等多個國家表示愿意協助意大利政府解決這次危機。相比起瑞士和丹麥,瑞典可能更具競爭力,因為前者的目的是賺取不菲的垃圾處理費,而瑞典國內正面臨停電危機——所以他們甚至愿意付費給意政府,以得到這些垃圾,拉回國內發電。

據瑞典廢物處理協會統計,瑞典利用垃圾為大約25萬戶家庭提供能源,為1/5的集中供熱系統提供能量。由于把垃圾轉化為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很高,瑞典近年來開始從國外進口垃圾,每年的進口量約為80萬噸。
看到瑞典的垃圾焚化爐,我們不禁產生期待,也許在未來,世界各國可以靠自己的垃圾賺錢了——不再簡單地將垃圾傾倒入海或者埋在巨大的垃圾填埋場里。
瑞典人有這樣一種說法,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換個角度說,讓一件商品從被生產開始,經使用到回收,一直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也是確保“寶貝”不至于變成“垃圾”的重要手段。所以,瑞典人都知道:垃圾收集,要從源頭開始。
每個瑞典人都知道“垃圾就是能源,4噸垃圾等于1噸石油”,這一切得益于全體國民的努力。他們普遍覺得隨便傾倒垃圾是很丟臉的事。
斯文森先生是瑞典SEB銀行的投資顧問,他們一家4口住在斯德哥爾摩著名的環保社區哈馬碧。斯文森家里至少有7個垃圾箱,有一個帶蓋的紅箱子是用來放廢舊電池和燈泡的,一個用來扔塑料制品,一個放置玻璃制品,一個堆滿了紙制的包裝盒,一個裝著可回收的瓶瓶罐罐,一個用來堆放普通可燃燒垃圾,一個收集廚余垃圾。
生活垃圾的處理在斯文森家里分工明確,孩子們負責那些瓶瓶罐罐,每周末去超市購物時,孩子們很積極地帶上自己收集起來的瓶瓶罐罐,投入超市門口設置的回收站,就會得到一張標明金額的單子,每個瓶子值1~2克朗,可在超市沖抵現金購買他們最愛的糖果。
廚余垃圾、普通垃圾,則由斯文森夫婦每天上班時帶到樓下,分類扔進相應的“垃圾柱”里。“垃圾柱”與地下垃圾處理系統相連,一旦管道里面的抽風機開始工作,垃圾就會以70公里/小時的速度被“吸”走并傳送到指定收集點。
哈馬碧小區附近有一個熱電廠,其部分原料就是利用小區居民排放的有機廢物,循環利用后再將電能送回小區。斯文森先生家的電費和供暖費用僅相當于他們居住在斯德哥爾摩市區時的一半。
在傳統小區,回收廚余垃圾主要靠政府免費發放的廚余垃圾袋和專門設立的“廚余垃圾箱”。在新建的小區,廚房的水槽下面都安裝了餐廚垃圾粉碎機,被粉碎的廚余垃圾通過專用管道輸送至地下收集箱,堆積到一定量后,垃圾運輸車將其送至沼氣廠。每10公斤廚余垃圾,經過處理可產生相當于約1升汽油的沼氣。瑞典許多公共汽車上都有“沼氣使用”標志,它們在高速公路行駛是免費的。此外,保留下來的食物渣滓可制成液態生物肥料。
瑞典人在廢品回收方面也非常聰明,他們不僅僅回收舊輪胎、舊報紙、舊汽車、舊電池,現在又有新的條文來規范電子類產品回收,比如電視、電腦等,這些電子產品在出廠時已經在標簽上明確規定了回收時需要支付的費用。有些還可以使用的電器,僅只是過時被淘汰的,政府的回收公司將它們處理后又可以派上用場。這就是回收的好處,保護了環境,也合理回收利用資源,使得廢品不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