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鳳娥
作為作文教學最初始的看圖寫話練習,是提高剛剛入學兒童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低年級學生雖有了一定的識字量,但由于他們生活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低下,往往看不懂圖意,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即使理會圖意,也表述不清,語句不通。基于《語文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寫話提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閱讀和運用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在摸索與實踐中,我就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一、指導觀察,弄清圖意
看懂圖畫的意思是看圖作文的基本條件。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明確:要看懂圖意,就必須要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圖畫的內容。通過觀察明確什么是主要內容,什么是次要內容,什么是圖畫的中心。單幅圖的觀察要著重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多幅圖要按照事物發展變化的順序一幅一幅地進行觀察,并注意圖與圖之間的聯系,了解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例如,我在教學看圖作文《小鴨子得救了》的時候,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的構圖,弄清畫面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結果怎么樣。同時啟發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去觀察,使學生領會觀察的順序可以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又可以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也可以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經過老師的啟發引導,學生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提高了觀察能力。
二、合理想象,完善圖意
圖面畢竟是一種平面,它包含不了事物的時間和空間的內容。這就必須依靠豐富的想象進行合理的聯想,教學時引導學生根據圖畫上的內容,把自已所經歷、所了解的生活中有關的人或事,補充到畫面中去,填補畫面中因時間和空間局限而未表現出來的內容。使一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使其圖意更加完善,使文章變得更真實可信。這些內容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緊扣畫面分析來的。所以,進行聯想的依據就是畫面本身。此外,我們在引導學生發揮聯想時要善于由此及彼,化靜為動,由形繪聲,由表及里,前后引伸。合理聯想是看圖作文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決不是海闊天空的遐想,既要緊扣畫面,又要合情合理,既不脫離畫面,又不離奇古怪。
三、指導說話,提高能力
練習對話能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想象活動結束后,我適時引導他們把想象的經過用對話的形式表達出來,訓練對話,體會語意。在《小鴨子得救了》一文的教學中,我透過學生的想象,創設一些問題,讓學生把小猴子、小熊、大象是如何救起小鴨子的經過說一說。那么,學生就會爭相把自己所想象的說出來:
小猴子是怎樣對小鴨說的?小鴨子又是怎么回答的呢?這樣的對話訓練,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四、指導寫話
同學們通過看圖,對整個故事有了感性認識,再訓練想象,練習對話,然后遷移到寫作上,上升為理性認識。為了把握好“寫”這一難關,在《小鴨子得救了》的教學中,我不但讓學生體會前面三個教學活動的作用,而且讓學生明確:只要把剛才講的故事寫下來就是一篇短文。
在指導寫作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把畫面寫活,我堅持三個“要求”,一個“提供”。即:要求學生不但要把句子寫得完整,而且要寫得具體、生動、形象;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把話寫得清楚明白,做到句子之間意思的銜接,上下連貫,有條理;要求學生抓住中心,突出重點,分清層次。向學生提供一些適當的關鍵詞,豐富學生的詞庫,使文章寫得更具體,更生動。通過訓練,學生掌握了看圖作文的寫法,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小學低年級的看圖作文教學中,只要把觀察、想象、說話、寫話四種訓練有機地統一起來進行教學,就能化難為易地使學生掌握看圖作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