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國榮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因此,對青少年學生的素質教育,決不能忽視道德品質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內容,否則就是一種缺失的畸形教育。然而,由于他們正處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形成,缺乏完全判斷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行為和思想的腐蝕。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簡單化,庸俗化的形式主義是不行的。所謂的滲透,既不是強加附合,更不能喧賓奪主;不能認為物理與法律無關,又不把物理課當思想品德上,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找準“滲透點”。
法制教育中的滲透必須依托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例如,在聲的利用的教學中,聲音可傳遞信息,可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十五條嚴禁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嚴禁非醫學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第十六條,違法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衛生行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于罰款。聲的概念為:從物理學角度,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凡是影響人們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以及對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第七章第三十九條規定:“建設項目的噪聲污染防治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有關保護管理的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并處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宅設計規范》中規定:住宅臥室、起居室(廳)內的允許噪聲,晝間應小于或等于50分貝,夜間應小于或等于40分貝。住宅臥室、起居室(廳)宜布置在背向噪聲源的原則。電梯不應與臥室、起居室(廳)緊鄰。凡受條件限制需要緊鄰時,必須采取隔聲、減振措施。讓學生來理解噪聲的兩種定義和噪聲污染的相關法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噪聲的定義。
二、把握“滲透時機”。
教師從教材出發,覓到源頭——滲透點后,引出源源流長的“活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二章“光現象”中,在光的傳播中有一個重要的規律: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根據這個規律,光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其后會形成陰暗區域,也就是影子。這就涉及了居民的采光權問題。采光權是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之間,一方為接受日照而要求另一方限制其建筑物或植物距離或高度的權利?!段餀喾ā返诎耸艞l對“采光權”有明文規定:建造建筑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妨礙相鄰建筑物的通風、采光和日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的規定:“大城市住宅日照標準為大寒日≥2小時,冬至日≥1小時,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應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時的標準;在原設計建筑外增加任何設施不應使相鄰住宅原有日照標準降低;舊區改造的項目內新建住宅日照標準可酌情降低,但不應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時的標準。”
我們通過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與采光權,使學生深刻理解采光權的概念,了解物權法的界定,進而充分理解法律制定的意義,讓他們在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也維護好自己合法的權利。滲透點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須遵循其在教材中所處的特定位置、層次、地位來具體安排,隨著教學進度隨機滲透,因材施教。這就是說滲透的方法、形式、時機都應利于創造最佳的滲透氛圍,即學生認知與接受滲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為滲透而置教學知識于不顧,強行滲透,也不能只顧及教學,對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過境遷才勉強滲透。這樣都會破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應。由此可見,把握好滲透時機是為了獲取最佳滲透效果,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充分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例如,第十二章第五節《牛頓第一定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三條同車道行駛的機動車,后車應當與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第五十一條機動車行駛時,駕駛人、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使用安全帶,摩托車駕駛人及乘坐人員應當按規定戴安全頭盔。第五十二條機動車在道路上發生故障,需要停車排除故障時,駕駛人應當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將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難以移動的,應當持續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并在來車方向設置警告標志等措施擴大示警距離,必要時迅速報警。
三、掌握“滲透度”
找準滲透點是為了解決育人從哪兒選擇突破口,把握滲透時機是為解決什么時間、怎么突破的問題,教師要恰倒好處地處理二者的關系。而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這種滲透如果
“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變成法制課,這就要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既不可偏頗一方,又能抑揚有節,調度有方,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法制教育教學中處理好滲透的“點”、“時”、“度”至關重要,找準“滲透點”是重點,把握“滲透時機”是難點,掌握“滲透度”是關鍵。教師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機地熔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爐,發揮課堂教學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四、尋找滲透法制教育內容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才能進行法制教育滲透,以往的課堂教育沒有做過,那么,對于這一要求我們該怎樣完成,通過認真學習本書的參考教案篇,使我了解到,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實際上并不是很艱難的事情。首先,要求教師對我國的法律法規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善于根據教材的內容植入合適的法制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教師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中與自己學科相關的內容,了解每一章節內容可以滲透什么樣的內容,以什么方式和手段滲透,同時還要學習和了解一些法律法規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法制滲透方面探索新的途徑,把傳授科學知識同法制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