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顯武
教學過程既是一個可調節的信息流通過程,又是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與優化,則是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實際,尋找學習的動機,適時分層訓練,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勤于歸納總結等,從這幾方面人手,可以實現教學的優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尋找動機,激發學生求知欲
動機是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和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把“動機原則”作為一個重要教學原則,認為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兒童是有個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興趣可以產生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源之一,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教學“相遇問題”時,為了掃清學習障礙,上課開始,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先由兩位同學從教室的兩端面對面地行走,設問:“①這兩位同學行走的方向怎樣?②兩位同學行走的結果如何?……”這樣通過生活實際的直觀演示,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理解“相向”、“相遇”、“相距”、“同時”等抽象概念,積極主動地參與對新知識的探求。
二、分層訓練,優化思維品質
數學既能鍛煉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又能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主體思維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層次上向縱、橫兩個方面發展,向問題的深度和廣度發展,達到對事物全面的認識。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教學中,可以安排三個層次的操作,即三個層次的思維訓練。第一層,動手操作后問: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分別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為教學公式中“除以2”奠定基礎;第二層,讓學生抽象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積都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第三層,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講出是如何推導的,公式中“底×高”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除以2。這樣引導學生緊扣操作活動中的“想一想”進行獨立思考,使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得到較好的訓練和培養。
三、由易到難,使之學有長進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設計適度的臺階。臺階過高學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心理上產生困惑感,久而久之會喪失自信心;臺階過平,難以激起學生追求知識的心理,也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聯系,精心設計適度的臺階。例如:在教“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教師就應讓學生先復習有關的舊知識:①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法則;②商不變的性質;③小數點的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0.56÷0.4=?再向學生提問:①這道題能直接計算嗎?為什么?②怎樣使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根據什么道理呢?這樣,學生就會積極開動腦筋,熱烈討論,認為根據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即:0.56÷0.4=56÷40=1.4。圍繞這一點設計具有一定臺階的針對性的練習,會使學生在復習有關舊知識時引出新知識,使學生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有長進。
四、勤于歸納,培養思維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與邏輯水平。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訓練:1、合。根據湊整的特點,把兩個數或兩個以上的數合并,便于口算、心算。2、轉。轉化運算方法,化繁為簡,促使心算。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3、變。就是改變運算順序,變型不變值。根據法則定義,改變運算符號和數據,促使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一是抓逆運算,二是掌握特殊性質,加深對題目的深刻理解,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提高學生巧算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簡便運算,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并能促進學生運算技能的提高。
五、課前設疑,帶著問題討論
所謂課前設疑,就是要在新課導入時設置懸念,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現代教學要求我們用最少的時間去獲得最高的效益,向40分鐘要質量。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自覺地啟動思維的閘門,使學生自始至終處于積極思維的最佳學習狀態。比如在教學“體積的意義”時,有位教師巧妙地利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向學生進行設疑、質疑教學:“為什么瓶子里的水沒有增加,丟進石子后水面卻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有關長度、面積等的知識塊被激活了。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因為石子有長度,有的說因為有寬度,還有的說因為有厚度、有面積等。正當學生為到底跟什么有關系而苦苦思索時,教師看準火候,及時導入新課,并鼓勵學生比一比,看誰學習了新課后能夠正確解釋這個現象。這樣巧妙通過設疑、質疑教學,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思考,積極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必須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合理,課堂才得以優化,教學效果才能得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