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清
高中化學的學習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1)課前預習;(2)聽課;(3)復習;(4)完成作業等幾個階段。
預習階段:概括起來就是“讀、劃、寫、記”。
“讀”,要有課前預讀的習慣,能根據預習提綱帶著問題讀懂課文,歸納含義:“劃”,要劃出重點、要點、關鍵詞、句。在課本上圈圈點點。“寫”,把自己的想法、疑點寫下來,帶著想不通的,不理解的問題去聽課,“記”,要把重要的概念、定義、性質、用途、制法多讀幾遍,記在腦子里。
教師要教給學生怎樣發現問題,怎樣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認識能力就會提高,在預習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回答老師提出問題,能質疑問題,而且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安排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聽課階段:
課堂聽講,在中學時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因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啟發學生的思維,系統地講解化學概念和規律,指導學生或演示實驗、組織討論、探索新知識,解答疑難問題,點撥思路,糾正錯誤,并在科學方法的運用上作出規范。因此在課堂上學生一定專心聽講,開動腦筋,在老師的誘導下,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同時還要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
聽講方法主要包括檢查復習、講授新課和總結鞏固這三個環節的學習。和其它學科一樣,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關鍵是心到,即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想懂所學內容,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這四到各有其特點。對于眼到,除以演示實驗等直觀教學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分清主次現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現象不夠突出和不夠明顯,而又屬于反映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屬性的現象。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要記住這些現象。不論好看有趣與否,都有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自覺提高和發展觀察能力。關于耳到、心到,著重點是開動思維器官,聽清和思索教師從現象、事實到結論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或演繹推理過程,以及說理、論證過程和操作及裝置的原理等,也就是那些屬于理解的內容。
復習階段:
復習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教學環節之一,是學生進一步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學程序。
復習的基本步驟:
(1)在每次復習前必須要有計劃做好復習準備。例如,一個晚上自學兩小時,就應根據一天學習的學科和學科的性質,做科學安排,即內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連復習,應間隔復習。這是因為從心理學上講,相似的學科相連復習往往引起干擾,降低復習效果。
(2)復習時最好先回憶,或根據聽課所記要點,進行回憶當天學習了哪些內容,主要教材是什么,進行了哪些實驗,等等。然后再復習課文。在這個時候,可根據回憶,有困難或不明確的地方多復習,理解了沒有問題的少復習,這樣既可節省時間,而且可集中力量來弄通困難教材,掌握重點。
(3)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復習時,要十分注意這一特點。對每一項實驗,必須注意它的變化、現象,儀器裝置、操作手續,從現象到本質去認識它、理解它。同時,在復習時必須對所做過的實驗已觀察到的變化,從現象到本質地進行回憶、復習,并且還要注意實驗裝置及操作手續。
復習的操作方法:復習是對知識的識記、掌握、鞏固、深化、提高和遷移的過程。通過復習進行總結,歸納章節內容,列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助于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及綜合能力的提高。根據不同的內容,可選擇不同的方法:
(1)實例法:對物質的性質、制法、存在、用途必須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復習。通過實例,認識物質的制法、用途、存在決定于它的性質,它們之間是有機的內在聯系的。同樣,復習用途與制法,也必須充分了解它們所根據的是該物質的哪些性質。如復習銨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的特性時,便應注意聯系氨的實驗室制法。因為氨的實驗室制法,就是根據銨鹽這一特性。
(2)對比法:化學知識點之間存在異同,復習時若能進行一些對比分析,可加深理解和記憶。元素間、化合物間、同族元素與異族元素間,以及一些概念不同,復習時均可進行對比。如物質的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濃度,可以從定義、條件、范圍、計算公式等方面來對比分析,找到聯系與區別,以便靈活運用。
(3)聯想法:復習時要善于將前后知識進行聯想,使之系統化如復習H2的性質時,可聯想到H2的制法、用途,有關的實驗現象、裝置,注意事項等。聯想法是復習化學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歸納法:歸納是一種重要的復習方法,它把零散的知識,復雜的內容整理成提綱或圖表。如氧化物、酸、堿、鹽之間,通過學習就可摸索出它們相互間的轉化規律,歸納成圖表,成為全章及全書的知識概括和小結。
(5)聯系實際法:要反復通過實例,聯系實際,究竟聯系什么和如何聯系,逐步學會聯系實際。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聯系實際的重要方面,按上面所述,重視復習實驗,對生產和社會主義建設,對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要結合教學加以聯系,使學生逐步學會聯系。
完成作業:
化學學科的課后作業及解題過程也有其自己的規律
(1)認真審題,明確要求。首先要認真理解題意,弄清題目給出什么條件,需要回答什么問題,也就是明確已知和求解。
(2)回憶知識點,確定解題方案。在審清題意的基礎上,回憶有關的化學概念,基本理論,計算公式等化學知識,設計一條解題途徑,制訂出解題的方案。
(3)正確解題,完美答案。把解題的思路一步步表達出來,注意解題的規范性和完整性。解題結束時,要注意反復檢查,以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4)展開思路尋找規律。這是最后一環,也是大多數學生最容易忽視而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一道題目做完以后,要結合已做好的題目聯系前后的思路,從中悟出帶規律性的東西來,就會事半功倍。
化學學習的過程是由一系列階段組成的,階段與階段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學生在學習時應掌握好各階段和各層次間的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學好化學,用好書本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將化學學習好,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