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鮮婷
刑事訴訟法的再次修改,使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更加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其中涉及到偵查監督業務的條款非常多,對審查逮捕環節的相關條文作了較大的修改,明確了逮捕的適用條件,完善了審查逮捕程序,減少了審查逮捕程序的行政化色彩,確立了逮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等等。這些變化,對偵查監督部門來說,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審查逮捕模式由行政化向訴訟化轉變,增強了司法屬性;二是逮捕由原來的一押到底,向動態性羈押轉變,給偵查監督部門審查增加了難度;三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引入,對偵查人員取證合法性如何有效監督,是偵查部門面臨的又一挑戰;四是偵查監督部門履行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決定和執行的監督以及強制性偵查措施的監督等相關職責,監督任務和要求有了新的提高。
針對這些變化,偵查監督部門要從轉變執法理念人手,建立“五種機制”,應對新刑訴法施行對其工作的影響。
一要建立控辯對抗的審查逮捕機制。新刑訴法確立了訴訟化構造的審查逮捕模式,強化了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追訴程序中的主體地位,但要把訴訟化構造的審查逮捕模式變成實際運作的動態規范,除了營造訴訟化構造審查逮捕模式的文化氛圍,關鍵是要建構控辯對抗的審查逮捕機制。只有建構了控辯對等的審查逮捕機制,才能使犯罪嫌疑人在審查逮捕程序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實現。審查逮捕的實質是對犯罪嫌疑人的涉案事實是否符合逮捕條件進行嚴格審查,在我國,逮捕必然帶來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后果。因此,審查逮捕中要聽取犯罪嫌疑人的陳述,聽取辯護律師對是否有逮捕必要的抗辯性意見,聽取證人等訴訟參與人對案件事實的意見。根據訴訟化構造的審查逮捕模式的要求,檢察人員只有在獲悉或者聽取控辯雙方對涉案事實意見的基礎上,才能作出是否逮捕的決定。所以,檢察人員應當首先對偵查主體移送的審查逮捕的案卷材料進行審查,全面掌握案件的整體情況,再根據需要和刑訴法的規定,對案件中的某些情節或者事實進行核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并對證人、鑒定人進行詢問,同時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使得審查逮捕形成控方(偵查主體)和辯護方在觀念形態中的對抗。檢察人員則在這種對相關事實或者證據的對抗核查中找到是否應當予以逮捕的結論。
二增加偵查機關在報捕前對逮捕必要性的論證,建立逮捕必要性證據審查機制。相比檢察機關,偵查機關對案件偵查進展情況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節輕重、危害后果、是否累犯等影響逮捕必要性判斷的事項更為了解,應當要求偵查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備取保侯審、監視居住條件進行認真核查,對于具備條件的,依法及時地采取取保侯審、監視居住措施。對于不具備條件的,則應當在提請逮捕時由偵查機關采取書面形式說明有逮捕必要的理由,并提供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逮捕必要性的證據。這樣既可以使檢察機關更為全面地掌握影響逮捕必要性判斷的各項因素的具體情況,提高審查的針對性和準確性,也有助于防止對明顯無逮捕必要的案件盲目報捕,從而節約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
三要建立繼續羈押必要性評估機制。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是針對逮捕后到判決前羈押期間過長,防止超期羈押和不必要的羈押。新刑訴法增設獨立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程序,但規定較為概括,為對接新刑訴法,完成新舊刑訴法的銜接,必須建立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機制,確保嚴格規范執法。一是要明確對羈押必要性進行審查的案件范圍。如捕后具有“案件事實、證據或者法律發生變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近親屬積極退贓、達成和解協議的、有效控制損失或者積極賠償損失的”等情形。二是要明確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方式和程序。三是要明確捕后信息溝通的方法。四是要查明立功材料、和解協議、退賠證明等內容的真實性,并對變更強制措施后對刑事訴訟的影響進行評估。對經過評估變更強制措施不致影響訴訟順利進行,也不致發生涉檢涉訴風險的,向有關機關發出《建議變更強制措施通知書》,建議予以釋放或變更強制措施。
四完善相關強制措施機制,強化監督效果。逮捕必要性得到落實后,逮捕強制措施會更加謹慎地被采用,對捕后羈押必要性的嚴格審查,使公安機關對走報捕程序的案件必然慎之又慎,逮捕的適用率也會有所降低,而諸如監視居住、取保候審等強制措施的適用率將會提高,這些強制措施的具體適用情形、適用的保障方法等都應該更加系統的建立。檢察機關對不必要逮捕的情形應進行后續監督,包括對偵查機關提請批捕的犯罪嫌疑人,凡認定為不必要逮捕的,應堅決地不批捕;監督公安機關對不必要批捕的犯罪嫌疑人是否采取了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的強制措施;對不必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已經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必須適時予以跟蹤監督,防止出現“以保代偵”情形或公安機關對必要偵查工作有意不作為,造成案件的人為流失,損害群眾利益,甚至出現涉案上訪情況。
五要建立公、檢雙方的協調配合新機制,保持案件信息暢通。新的訴訟法實施后,偵查監督部門的審查職責更重,實施監督的深度和廣度更大,而涉及兩家機關相互協調配合的業務種類更加繁多。為保證履行監督職能及時有效,就必須進一步增強兩家機關的溝通交流,做到案件信息定期通報,尤其是捕后強制措施變化、重要證據變化、排除非法訴訟證據等工作尤為重中之重。
新的刑訴法是進一步懲罰犯罪和保護人民的需要,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是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需要,因而在具體的施行過程中需要各級施行機關結合自身特點及時調整,以滿足刑事訴訟活動的需要。偵查監督部門應將此次刑訴法的要求與挑戰變成改良的動力,努力提高逮捕質量,積極化解社會矛盾,樹立人權保障意識,實現法律的公平正義,使新訴訟法的推行和實施得以良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