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摘要】畢節市博物館文物是畢節歷史中人類活動留下來的遺產,從不同的層面反映各個時期的人類活動、社會關系和意識形態等,是我市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當前我市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如何在發展的同時做好文物的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是當前我市博物館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保護;措施
一、引言
畢節市博物館為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址位于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百花路19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福音堂)和位于中山路12號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政治部舊址。主要展示畢節全區從舊石器時代至清代的具有特色的歷史文物。該展覽設5個部分,展線長64米。展品有圖片、圖表45幅;歷史文物和動物化石280件,諸如黔西觀音洞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址和威寧中水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各種石器、陶器及化石,赫章可殺、威寧中水出土的戰國至秦漢的青銅器、鐵器及以后朝代的銅器、金銀器、瓷器、服飾、書畫等出土文物和傳世文物。博物館有藏品500余件。其中以畢節地區出土文物為多,黔西觀音洞舊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明顯地與其他同類型文化有差別而又具有獨自特色。赫章可樂、威寧中水出土的一些青銅器都具有西南地區的獨有的藝術風格及地方特色。其中有漢代的銅羊、銅盎、無胡銅戈等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差異。另外,唐代銅觀音、元代刻花色釉碗、碟,明代碗口筒、銀鏤雕鍍金腰帶,清伐青花瓷插花及黑底朱繪民族舞蹈漆盒,都是省內不多見的珍品。
我市文物是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珍貴的遺跡,具有很大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如何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這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那么作為我市應當如何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呢?筆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經驗,從以下幾點展開論述。
二、做好文物保護的措施
(一)政府支持,加大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
文物的珍貴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其保護工作的難度,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國家政府不僅要從政策上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支持,還要在行動上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即為文化保護工作提供資金支持。當前地方政府認為文物保護工作的資金投入不能夠得到相應的經濟收益,認為大量的投入是浪費,認識不到文物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導致了當地的文物保護工作開展的困難。筆者認為文物的保護工作意義十分重大,首先具有極大的文化、藝術和歷史價值,能夠推進我市社會的精神文化建設。其次,隨著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可以帶動旅游業地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作為博物館,應當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資金的投入,加強文物的保護工作。
(二)以人為本,提高藏品科學保護水平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文物保護問題可以借助現代科學和傳統工藝來解決。新時期,我們要積極開展館藏文物的保護研究工作,針對不同類別的文物開展不同的技術性保護,以提高館藏文物的保護水平。提高專業技術水平,關鍵在于人,因為技術和設備都需要人這個主體來進行使用和操作,所以我們要善于開發現有的人才資源,要通過學習和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強化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及熱愛博物館事業的道德情感。其次,要以事業留人。博物館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要為藏品保護專業人才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為其在學習深造、工資福利方面敞開綠燈,以事業留人。最后,要吸引外來技術和人才。在文物保護方面,我們要放大視野,充分借鑒國內、國外專業同行的技術,可以聘用一些專家、學者擔任顧問,走出去學,請進來學,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三)健全規章制度,實行科學管理
《博物館藏品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保管工作要做到制度健全、賬目清楚、鑒定確切、編目詳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為此,要實現藏品的科學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學管理步驟。嚴格按照藏品接收、鑒定、登帳、分類、編目、定級、建檔、入庫、排架、提用、注銷和統計等程序進行管理。二是要擁有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只有制度健全,程序合理,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藏品保護工作。這些制度應包括藏品征集、鑒定、分類、消毒、修復、復制制度和出入庫管理規定、安全管理守則、設備設施的檢修制度等。同時要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日益完善。三是要提高全員的法律意識,以法律法規來指導自己的業務工作,對文物、博物館的法律法規要熟悉掌握和運用。四是要積極借鑒現代化的管理經驗。五是要充分發揮藏品管理信息化系統的作用,利用計算機技術科學管理藏品,逐步實現文物藏品的信息化管理
(四)處理好基礎建設和文物保護的關系
我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當前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尚不足,在城市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對文物造成一定的損壞。當前許多建設工程沒有依照法律審批的程序建設,文物保護的措施沒有得到落實,常常導致文物遭到破壞,這不僅影響到了建筑工程項目的順利進展,還對文物造成了損壞,形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作為政府應當加強基礎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制定相關的文物管理條例,解決基礎建設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建設工程在相關部門審批通過以后,應當嚴格的按照文物保護管理條例進行建設。博物館管理者應當積極的和政府相關部門聯系,保證博物館工作的順利開展。政府應當加強監督和指導,確保文物遺產得到切實的保護。
(五)鼓勵全民參與到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中去
作為博物館首先在本館內向工作人員灌輸文物的保護的重要意義,在政府的幫助下進行工作的安排與部署,將文物進行合理的分配,保護工作責任到人,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切實的做到文物的保護與管理。另外通過各種途徑向民眾宣傳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文化遺產保護作為公益事業,應更加注意自身的公共形象,使它的成果惠及廣大民眾。在現代信息社會,文化遺產地不應將自己封閉起來,孤立于社會之外,而要讓其歷史氣息、文化氛圍為人們帶來愉快、熏陶和啟迪。我們要廣泛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活動,讓更多的人分享文化遺產蘊含的豐富價值。所有這些,對于增強群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愛護并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氛圍,完善文化遺產的社會監督機制,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結語
文物作為歷史中人類活動的寶貴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博物館的管理者應當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向社會民眾宣傳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同時作為一種旅游資源,對我市教育發展和傳統文化的弘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能夠提高旅游業的發展,獲得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