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婧婕
(北京林業大學 經貿學院,北京 100083)
木材資源是每個國家得到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國森林資源豐富,但也是個人口大國,對木材的需求量只增不減,而資源是有限的,木材的自我供應在龐大的人口壓力面前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我國的木材供需總體來說處于失衡的狀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外國進口。
據統計,2000年我國國內木材供需缺口為3600萬m3,2004年已經達到1.09億 m3,增長了202.8%;2011年,我國的木材供需缺口達7103萬m3。縱觀中國近幾年來的木材供需缺口變化趨勢,預測到2020年,木材供需缺口將繼續擴大到3.5億m2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文就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分析這個問題。
我國的木材來源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自己國家本土生產,另外一個是通過從國外進口大量木材。
在國內方面,1999年全國木材的生產量是6395萬m3,比1998年已經減少了12.2%。2000年木材生產在此基礎上再減少654萬m3,2011中國木材生產量只有7272萬m3。根據我國2008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全國森林面積19545.22萬hm2,森林覆蓋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的139位,人均森林面積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木材日益增長的需求。而且為了保護森林資源,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大了對超限額采伐和亂砍濫伐監督處罰力度,木材計劃產量每年呈階梯形式下降,原本森林覆蓋率已經不如全球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積已經處于世界落后水平,再加上國家對亂砍濫伐現象的嚴令禁止,兩者導致了我國自產木材的數量極其微小,因此,我國不得不依靠大量進口來滿足人們對木材的需求。
在進口方面,由于我國本土森林資源的不豐富,木材極具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賴進口。中國目前從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木,原木進口額近些年出現大幅增長,分別于1999年、2002年、2005年、2006年超過或接近10、20、30、40億美元,1993~2006年累計使用外匯超過220億美元[1]。2006年我國木材供給的對外依存度達到54%,2011年進口依賴程度達到了49.41%。縱觀近幾年的進口依賴程度,基本穩定在50%。其中美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俄羅斯5個國家成為了中國木材主要的來源地。以最近3年從這些國家進口看來,總體比例基本穩定,沒有很大的變化幅度(圖1)。

圖1 木材進口比例
以美國針葉樹原木對中國出口為例(表1),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的針葉樹原木的出口量在不斷擴大,上升幅度很大,因此,我國在針葉樹原木的需求上對國外的依賴程度還是很高的。我國的木材在供給方面相當欠缺,對木材的供應主要還是依靠從國外進口。

表1 美國針葉樹原木對中國出口 1000m3
需求也分兩個方面,國內國民的需求(表2)以及對國外的出口。
我國對木材的需求量在不斷上升,其中木材主要消耗在工業建筑、農民自用和出口原木中(表2)。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獲得提高,在2005年提出的新農村建設使大部分人走上了小康的道路,與此同時室內裝修和家具也將大大發展[2]。為了發展經濟,保持國民經濟的較高發展速度,我國已決定并正在努力實施各項農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如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礎工程,它們都不同程度地需要木材等作為主要材料。可見木材消費量屆時突破上述預測水平的可能性極大。

表2 國內木材需求
放眼國外,現在的市場是個開放的市場,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2001年加入 WTO到現在,我國實行了對外開放的國策,走向了世界,綜合國力的提高讓中國在世界上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為了爭創更多的外匯,融入世界,我國在進口木材產品的同時,也積極出口木材產品,2007年原木出口3721m3,2009年原木出口1.27萬 m3,比2008年增加349.56%,到了2010年,原木出口2.84萬m3,比2009年增長123.62%,總體是呈上升趨勢。
因此,不論從國內還是國外來說,對木材的需求是相當大的,木材是人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原料,小到普通家具,大到一幢高樓,它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綜合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可以看出我國供求失衡的問題比較嚴重(圖2)。

圖2 近幾年木材供需缺口
從圖2中可以大致看出,我國近幾年木材供需缺口有增也有減,但在大體上是呈上升趨勢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預計在未來這個缺口也將繼續擴大。從2000年的3600萬m3,到2010年的23200萬m3,10年的時間,木材供需缺口增加了將近20000萬m3,平均每年以20.5%的速度增長。而且,木材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房屋建筑等基礎設施都離不開木材,一定意義上說,木材的未來會影響國家經濟的未來。因此,我國木材供需缺口問題亟需引起重視,并且采取相應措施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人工林和廢舊木材回收兩個方面進行加強。
目前全球人工林面積已超過1億m2。美國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一直大力發展工業人工林南方松,其栽培面積占全世界南方松栽培面積的2/3。此外,新西蘭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發展人工林,20多年后不僅滿足了本國需要,而且木材成為其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之一。人工林建設是世界各國解決木材供需矛盾的經驗之舉[3]。但是我國的人工林生產力水平還不發達,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國家應大力發展林業科技,鼓勵開發新技術,應用于林業生產中。對林業稅費負擔重的問題,國家應出臺相關的福利政策,或者相應補貼,通過優惠政策的實施,吸引更多人關注人工林,使其得到推廣。
現在我國對廢舊木材的利用率還很低,只有19.5%,而美國為30%,德國為40%,日本為50%以上。針對這個問題,國家應加大對回收利用廢舊木材的宣傳力度,在學校、社區等對學生對居民進行知識教育宣傳,達到全民行動的目標。
綜合各個方面來看,我國的木材供需失衡問題比較嚴重,供不應求,自我供給不足,過度依賴進口,需求膨脹,而且人工林和廢舊木材回收利用的技術仍處于較低水平,得不到推廣應用。有關部門應及時注意到這些問題,加大解決力度,把重心放到真正解決木材供需失衡的問題上,縮小供需缺口,以達到木材供需平衡穩定的狀態,進一步對中國的林業經濟做出貢獻。
[1]趙 希.我國木材供需現狀及海運市場分析[J].市場研究,2003(9)50~51.
[2]王 愷,熊滿珍.新形勢下的我國木材供需問題[J].綜述,1999(6):3~6.
[3]喬永平.發展人工林:解決我國木材供需矛盾的長遠戰略選擇[J].林業經濟問題,2006(6):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