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禾縣農機局 李被雄

嘉禾縣地處郴州市西南部,相傳公元前2600年,神農氏來到這里教耕,夜宿縣城西的丙穴。據《衡湘稽古錄》記載:“天降嘉谷,神農拾之,以教耕種,于其地曰禾倉。”可知嘉禾農耕歷史久遠。現縣域面積699km2,人口37萬,轄2個鄉11個鎮,是全省縣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縣。全縣可機耕面積4400hm2(6.6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3%。近幾年烤煙已成為嘉禾一大支柱產業,在烤煙生產區實行煙稻兩季制連作,稻田泥腳逐漸變淺,可機耕面積逐漸增加,因此要以烤煙產業的發展,推進嘉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
2010年10月31日,普滿鄉13名煙農組建了“逸香煙農專業合作社”,入社農戶389戶,烤煙生產有機耕、植保、運輸等7個機械化作業服務隊,服務范圍包括壽竹洞片區的8個行政村,以及本縣相鄰村和桂陽縣相鄰村的17個行政村。隨后,廣發鎮忠良村組建了“現代煙草農業合作社”,擁有農機具86臺,基本實現煙田翻耕、起壟、移栽、覆膜、施肥、中耕、殺蟲、噴灌、運輸、烘烤等全程機械化作業。合作社實行煙稻連作,在烤煙季節后馬上投入下一季的水稻生產機械化作業,一方面實現了煙草種植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生產現代化,同時也為煙稻連作全程機械化普及推廣起到了示范效果。如普滿鄉是全縣烤煙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得最快的鄉鎮,現有輪式拖拉機、旋耕機、耕耘機、播種機、編煙機、覆膜機等17個種類的煙草生產農用機械,2012年機械化作業面積達800hm2(1.2萬畝),為發展煙草連片種植大機械化作業打下了基礎。
針對嘉禾農業產業結構的現實,縣農機局提出了以烤煙產業推進全縣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的思路。因此,集管理、培訓、科研、推廣和安監等管理服務職能于一體的農機部門,應主動與煙草部門密切配合,利用農機購置補貼強農惠農政策,進一步提升烤煙生產機械配置水平;指導煙草生產合作社和煙農引進和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同時要提高農機具使用效率和效益。如拖拉機、耕耘機、旋耕機等機械在完成烤煙耕整地后,應組織開展水田及旱土耕整作業服務;覆膜機、移栽機、噴霧器、播種機等設備,可為果園和蔬菜生產基地開展作業服務。從而提高全縣農業生產機械化作業規模、服務效益和機械化水平,推進農機作業服務市場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與此同時,農機部門還應聯合煙草部門協調抓好煙農合作社的農機作業使用、維護養護、操作培訓和安全監理等管理服務工作,促進烤煙生產全程機械化健康持續發展。
嘉禾機械工業有一定基礎,如鑄造、鍛造專業有特色,可挖掘這些優勢,引進烤煙設備技術和農機產品技術,發展機械制造業,提高農業機械裝備的自產、自銷、自修能力,從而以農業機械化推動全縣農機產業發展。
2012年嘉禾縣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750萬元,應進一步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煙草基礎建設的效應,利用烤煙生產機械、糧油生產機械等發展的黃金時機,全力建設農機制造產業。一是選準項目,把相關農機企業或相關機械產品和制造技術引進來,提高裝備制造水平。二是自主開發,因地制宜研發本地需求量大的烤煙機械產品及其它小型農機具。三是扶持特色,積極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扶持一兩家鑄造廠,延伸制造業產業鏈條。縣財政、發改、農機、煙草等相關部門應通力合作,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整合項目資源,支持農機制造業及農業機械化發展。特別是農機部門要通過自身的行業優勢,在指導企業新產品研制、機具鑒定、市場推廣及新機具試驗示范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