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口縣農機局

目前,洞口縣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構成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農機服務實體。主要從事農機作業、農機推廣、農機經營、農機維修等服務,主體有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機作業服務隊、農機專業戶、農機大戶及農機維修網點,一般在工商部門注冊,縣農機部門實行行業管理。二是農機中介服務組織。主要從事農機作業信息、技術咨詢、合同管理與運行服務,主體是農機行業協會、農機經紀人、農機作業協會,尚未在民政部門或工商部門注冊。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成長壯大為農機化發展、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新農村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政府還須進一步科學規劃協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
(1)農機化服務隊伍逐年擴大。①全縣現有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575個,人員6833人。其中,擁有農機資產原值20~50萬元的服務組織29個,從業人員345人;擁有農機原值50萬元以上的8個,從業人員160人;農機專業合作社8個,479人。②現有農機戶19895個,從業人員24186人,其中農機化作業服務專業戶2394個、從業人員5056人。③農機化中介服務組織59個,從業人員177人。④農機維修服務點55個,從業人員114人。⑤農機經銷服務企業1個,從業人員10人;農機經銷服務點42個,從業人員71人。⑥農機供油服務站17個,從業人員31人。⑦鄉村農機從業人員達到25574人,其中拖拉機駕駛員2123人、聯合收獲機駕駛員910人、農用運輸車駕駛員968人、農機維修人員104人,獲得農機職業技能鑒定證書人員6人。
(2)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縣鄉建立農機管理、示范推廣、技術培訓、信息發布、安全生產監管等公益性管理服務體系。以縣鄉農業機械協會、農機中介服務組織為依托,建立了示范引導、專業合作、信息咨詢縱向到村的服務網絡,以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農機大戶、農機示范戶為依托,建立了農機作業、農機維修、農機供應橫向到戶的服務網絡,逐步形成了功能健全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3)彌補了農村現行體制的缺陷。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體的小規模經營體制,造成土地、資源、技術等規模小,抵御技術風險、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脆弱,產業化經營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現實需要。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彌補了農村現行體制的缺陷,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農機服務組織開展技術承包、作業承包、代耕代收、租賃承包、跨區作業等形式的服務,很好地解決了農機專業化和規模化的問題,解決了政府想做但又沒有能力做,農民想要但政府又不能提供的矛盾,有效地配置了資源,優化了農村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
(4)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全縣現575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2012年作業服務收入55865萬元。社會化作業服務不僅增加了農機手的收入,也為農戶節本增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通過農機作業的代替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民每人一年至少可增加收入15000元。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有效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緩解季節性勞力緊缺的矛盾。水稻聯合收獲機可一次完成水稻的收割、輸送、脫粒、清選等項作業,1臺高性能水稻聯合收獲機可替代100多個青壯勞力。同時,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組織化、專業化運作,更使農機作業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和利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抗風險的能力。
(5)農機社會化服務范圍不斷擴大。目前,農機服務已由傳統的農機作業服務,拓寬到信息、技術、作業、經營、維修等服務領域。①信息服務。主要由農機中介服務組織及農機協會承擔,搭建有機戶與無機戶之間的溝通橋梁;組織簽訂跨區作業合同,負責帶機外出作業和引進作業,調處作業糾紛和矛盾。②技術服務。主要由農機推廣機構承擔,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和推介活動,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創辦農機綜合示范區;制定機具作業標準和操作規程,協助調處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組織農機科技創新、農機規模化作業推進項目的實施。③作業服務。主要由農機作業合作社、農機專業戶、農機作業大戶承擔,主要形式有承包作業、委托作業、租賃作業、跨區作業等4種模式。④經營服務。主要由農機經營戶承擔,根據市場需求積極組織貨源,為農機戶或服務實體供應質量上乘、經濟適用的機具及配件,認真履行機具的“三包”服務。⑤維修服務。主要由農機維修網點承擔,負責農機維修保養工作,開展機具維修和配件供應,包括農機設備維護,農忙季節的機具搶修,機具的改裝和改進。
(1)明確鄉鎮農機管理服務職責。鄉鎮農機站與農業各站合并,成立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設1~2名農機管理員,農機管理員崗位實行公開招聘。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轉變為經濟實體或中介服務組織,受政府委托,承擔包括農機化工作公益性服務項目。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確定鄉鎮農機服務基本內容為:一是新機具新技術的示范和推廣;二是農機操作員的技術培訓和指導;三是農機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和提供農機作業信息;四是農業機械化示范點、綜合示范區建設服務;五是組織農機投入抗災救災,以及抗旱排澇農機設備的維護。
(2)確定農機服務項目。縣農機主管部門結合本地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突出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重點以及技術培訓、公共服務(新機具的展示、農業機械技術檢測、設備維修等)的工作重點,確定農機化服務年度項目,作為縣政府量化考核的依據。建立了技術培訓機制,根據年度農機服務內容重點確定培訓內容,以縣農機學校為培訓基地,對農機服務人員定期進行年度培訓。
(3)培育和扶持農機大戶。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日趨多元化、形式多樣化,因此必將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納入農機化工作的重要議程,對農機大戶的概念、性質、形式、分類、標準、作用和促進措施進行規范。
(4)爭取政策營造發展環境。積極爭取優惠政策,為社會化服務實體的農田作業開辟“綠色通道”。交通部門對跨區作業服務,免交過路過橋費;工商、稅務部門對從事農田作業的服務實體,免交工商管理費與營業稅。春耕及夏秋農忙季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積極疏導交通,為農機專業戶、農機大戶的作業服務保駕護航。
(5)資金扶持投入多元化。通過國家購機補貼政策及農機項目的實施,對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組織、農機大戶進行傾斜獎勵支持。農戶可根據市場需求,自由選擇先進適用、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和機具并把農機作業作為致富門路和手段。
(6)行業實行自律規范運作。為規范農機作業市場,洞口縣己實施行業自律。如縣農機行業協會,制定了《農業機械協會章程》、《農業機械協會工作責任制》、《農業機械協會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使協會有章可循,使理事之間做到了職責明確、工作相互配合,有力地促進和規范了服務組織的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以科學發展觀總攬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全局,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積極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構建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管理科學、布局合理、規模適度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1)科學規劃協調。縣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機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領導,將此項工作納入農機化工作目標考核體系,科學制定全縣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規劃,將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農業農村工作中一同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
(2)多元投入扶持。一是財政應逐年增加農機公益性服務事業經費;二是各項農業基本建設投資、農業開發與基地建設投資項目要明確列入相應的農機化科目,用于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力度,重點扶持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裝備更新和大中型機具的購置補貼,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健康發展。
(3)規范行為強化自律。要根據農機作業服務市場的運行規律,制定、完善和落實農機服務市場的規范。制定農機作業服務質量標準、作業收費標準和行業自律法則,完善相關規章。進一步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資質論證和注冊登記工作。嚴厲打擊不法分子插手壟斷農機作業市場,進行強行中介、強行服務。加強與工商部門的配合,強化農機維修網點和農機銷售市場的管理,對農機維修人員實行資格認證,打擊農機假冒偽劣,切實履行好《農機產品三包規定》。
(4)加強培訓提高素質。農機主管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樹立服務意識,緊密結合關鍵農時季節加強農機服務人員技能培訓,為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人力支持。
(5)政策傾斜創造條件。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引導農機大戶、農機科技示范戶和農機能手創辦農機專業經濟合作組織。以農民相互自愿為基礎,促進土地有效流轉,形成耕地的適度集中連片。加強農田土地綜合整治和機耕道的建設,為農機的規模作業提供條件。繼續實行及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政策,減輕農機手負擔,確保農機服務組織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