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芳
近年來, 年輕宮頸癌(年齡≤35歲的宮頸癌患者)逐年增多, 但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1]。相關研究結果顯示, 90%以上宮頸癌患者伴隨有人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因此,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2007~2012年山西省腫瘤醫院門診收治的1684例宮頸癌患者發病年齡及HPV感染情況, 擬探討年輕宮頸癌患者的發病率及HPV感染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 1684例宮頸癌患者所有病例均經本院病理證實,年齡28~61歲。年齡≤35歲的宮頸癌患者(年輕宮頸癌)167例;年齡>35歲的宮頸癌患者(同期宮頸癌)為1517例。
1.2 檢測方法 標本均來源于宮頸癌患者治療前后所采集到的活檢組織。檢測步驟參照廣東省潮州凱普生物化物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宮頸細胞采集器人乳頭瘤毒(HPV)PCR檢測方法進行。
1.3 分析 分析各個年份年輕婦女宮頸癌與同期宮頸癌發病例數以及兩者的構成比;比較宮頸癌HPV感染情況與患者發病年齡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組數據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年輕宮頸癌占同期宮頸癌的構成比 從2007~2012年,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見表1。
2.2 年齡≤35歲的宮頸癌患者共167例, 其中HPV陽性患者為132例, 占79.0%(132/167), 年齡>35歲的宮頸癌患者共1614例, 其中HPV陽性患者為641例, 占39.7%(641/1614)。兩組HPV感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年輕宮頸癌與同期宮頸癌發病情況比較

表2 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年齡的關系(n)
3.1 近年來, 官頸癌發病率及病死率均有明顯下降, 但有年輕化的傾向, HPV感染多發生在皮膚黏膜微小損傷之后,年輕女性性行為頻繁皮膚黏膜易出現微小損傷而導致發病,有些患者對HPV的細胞毒性T細胞反應的發生可使病毒在6~8月內消失,不會引起宮頸上皮內瘤變,而有些感染者可能因缺乏上述T細胞反應機制,病毒感染持續存在,從而引發宮頸病變。本組年齡≤35歲的年輕宮頸癌患者167例,HPV感染率為79.0%, 明顯高于同期宮頸癌患者HPV的感染率(39.7%), 提示HPV感染與年輕宮頸癌的發病有相關性。
3.2 宮頸癌年輕化趨勢的原因 宮頸癌年輕化的原因可能與性生活過早、過頻、紊亂及多個性伙伴有關。性生活活躍的年輕婦女HPV感染率最高。有研究提出精液在宮頸癌發病中發揮某種作用, 精液中的某些成分能增強宮頸上皮細胞中MMP-9的表達, 從而增加了患宮頸癌的危險性。近10年來國內外均報道宮頸癌呈年輕化趨勢[2], Emot等報道[3], 年輕宮頸癌的發生率在20世紀50年代為9%, 80年代已上升為24%, 年輕宮頸癌患者的發病率正以每年2%~3%的速度持續增長[4]。本院年輕宮頸癌與同期宮頸癌構成比由2007年的4.56%上升為2012年的18.54%。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與文獻報道一致。
3.3 年輕宮頸癌的治療及預后 年輕宮頸癌的治療據患者的臨床分期、年齡、對生育功能及卵巢功能的要求等決定治療措施。但其預后較差[5]。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年輕宮頸癌早期常常無任何癥狀, 也無特殊體征, 與宮頸炎無明顯區別, 極易誤診漏診。②年輕患者性生活過頻, 多次妊娠, 多次人流, 未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治療, 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低下, 易并發其他生殖道疾病。③宮頸癌腺癌比例高,宮頸腺癌多為內生型, 易向宮頸組織深層浸潤, 侵犯血管、淋巴管間隙, 較早發生轉移, 且對放療不敏感。雖然年輕宮頸癌的預后較差。但根據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病的關系其是一個漸變的過程[6], 它通常分為潛伏期、亞臨床期、臨床癥狀期和HPV感染相關的腫瘤期, 宮頸癌從早期炎癥發展到高度惡變需要6~8年的時間, 故加強對HPV感染人群的監測、隨訪, 定期復查, 積極治療是降低年輕宮頸癌發病的有效方法。
[1]李筱梅, 鄭英, 張慶.宮頸癌發病的年輕化趨勢與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的關系.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0, 16(12):741-742.
[2]章文華, 李楠, 吳令英.重視宮頸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浙江腫瘤, 2000, 6(2):112-114.
[3]Emott PM, Tattersall MH, Coppleson M, et al.changing character Of cervicalcancer in young women.Br Med J, 1989(298):288-290.
[4]郎景和.子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與治療.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 36(5):261-263.
[5]梁立治, 堯良清, 黃欣, 等.35歲以下子宮頸癌235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0, 16(9):545-546.
[6]喬友林, 章文華, 李凌.山西子宮頸癌篩查方法的橫斷面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2002, 24(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