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其“加快改革財稅體制”、“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等要求與財政監督密切相關。2013年,我國仍處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困難。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乘著財政管理逐步科學化精細化與財政改革穩步推進的良好勢頭,財政監督部門也將銳意創新,奮發作為,不斷提升財政監督水平。新一年,財政監督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
近年來,我國財政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作為財政管理體制的一部分,財政監督體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然而,與其他財政改革相比,財政監督體制改革還相對滯后,其深層次的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如職能定位不夠清晰、財政監督機構不健全、內部制衡機制缺失、法律保障不足、基層財政監督薄弱等體制性問題,已經影響了財政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制約了財政監督的科學發展。建立起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財稅體制改革相適應的財政監督體制已成必然趨勢。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要求,財政監督體制改革也應沿著這一方向,以促進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為目標,構建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檢查和評價有機結合的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監控的財政監督機制。
在財政監督體制改革過程中,首先要明確財政監督職能定位問題。通過落實“大監督”理念,使財政監督職責更加清晰。以此為基礎,健全組織機構,優化人員配備,加強“兩基"建設,注重預算監督、績效監督、綜合監管、內部監督等關鍵環節和薄弱部位的監督,構建起保障有力、監督有序的財政監督體制。
在近年召開的各種財政工作會議上,“加強預算管理與監督”這一要求被反復強調。與此同時,社會公眾對預算公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財政監督以預算監督為重點,正是其財政管理特色的體現。
強化預算監督,重點在于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監控。即將財政業務管理機構對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的日常監督與財政監督專職機構對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的監督檢查相結合,實現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的事前審核、事中監控、事后評價。
強化預算監督,在注重預算資金安全性、規范性監督的同時,還要更加重視預算資金的有效性監督。分析評價是財政監督的一項基本功能,績效監督正是這一功能的體現。其深層次意義在于從完善財政管理的角度,針對支出進度緩慢、結余資金額偏大等突出問題,提出相應的財政管理對策與建議,從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促進預算資金安排的科學性、合理性。
現階段,財政支出績效監督應重點選擇資金數額較大、社會影響較廣、具有明顯社會效益的部門項目支出和專項轉移支付等專項支出。為充分利用績效監督成果,還要將預算安排與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充分掛鉤。財政監督機構將績效監督情況及時反饋給財政業務管理機構,財政業務管理機構對檢查成果充分利用,以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水平。
盡管2012年全面鋪開的綜合財政監管工作有序推進,但專員辦之間工作開展仍不平衡,在監管方式、監管手段上的一些不足和問題影響了綜合財政監管工作的成效。在此基礎上,2013年綜合財政監管工作還將深入推進。
首先是監管方式的優化。非現場監管與現場監管相結合的方式在綜合財政監管中效果良好。要既注重現場監管,加大專項檢查力度,突出監管重點;又注重運用非現場監管方式,實現對基層單位監管范圍的全覆蓋,以非現場監管為導向開展現場監管。
其次是監管手段的完善。根據區域特點,因地制宜建立綜合財政監管信息系統,實現中央基層預算單位基礎數據的收集、核對、匯總、比對、查詢、報表管理和風險預警自動化。
再次是服務功能的體現。針對中央基層預算單位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管理建議,督促基層單位加強財政財務管理,規范財政財務管理行為。此外,特別要注意的是,要積極反映基層預算單位的呼聲,充分發揮專員辦聯系中央財政與基層預算單位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財政監督基礎工作是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財政監督工作的重要保障。2013年,財政監督制度建設和信息化建設仍值得關注。
在財政監督制度建設方面,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財政監督立法層次,適時啟動《財政監督條例》等立法工作。二是要及時總結財政監督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將其上升到制度層面。三是結合 《預算法》、《注冊會計師法》、《預算法實施條例》等重要法律修訂工作,提升財政監督的法律地位,強化財政監督方法與手段。四是積極推動地方結合結合 《財政部門監督辦法》的貫徹落實,因地制宜,制定財政監督地方法規。
在財政監督信息化建設方面。要以金財工程為依托,一是要加強信息平臺和軟件開發力度,包括各種財政檢查軟件、審核審批軟件及日常監控管理軟件,實現電子化查賬及數據自動分析核查功能。同時,要加大信息平臺和軟件的培訓力度,提高監督檢查效率。二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信息共享。一方面,包括預算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在內的所有業務管理平臺都要向財政監督部門開放,實現動態監管;另一方面,與稅務、銀行、國庫等部門實行橫向聯網,提高監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