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宜興 214221)
紫砂茗壺的藝術造型多彩多姿,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間,宜興紫砂陶的裝飾手法空前多樣,除底部銘刻甲子年款及作者署號外,紫砂壺表面上的裝飾有泥繪、粉彩、浮雕、印貼、堆泥、加彩、簇花、爐均釉、琺瑯彩、鏤空等工藝手法,因器思變,且設計樣式層出不窮、創意無限。當年乾隆皇帝就說過:“君不可一日無茶。”那時出于皇室喜好,迎合宮廷奢侈繁縟的風尚,紫砂壺的設計日趨華麗,并注重以詩畫裝飾紫砂壺藝,從而增強了茗壺本身的文學美感,制作工藝日益精致。泥繪裝飾,即是用紫砂泥化為泥漿,利用壺胎的吸附能力進行堆雕繪刻,畫工細雅,恰似田黃石的薄意雕,其素靜精制,耐讀、耐看,且文氣十足。另一類如彩瓷繪,用與壺泥不同的泥漿,有白泥、黃泥、黑泥、朱砂泥、綠泥等,點畫快捷、瀟灑潑辣、裝飾性強,給人以明快利索之美。泥繪裝飾紫砂壺采用中國畫展開構圖,糅合了油畫、堆雕的立體感,使裝飾的圖案具有工藝美。泥繪裝飾紫砂壺出彩的地方在于運用壺泥的本色,追求可視的意象、意境,予人以回甘,使紫砂泥繪壺器可以品賞、思考,可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品茶之際可觀賞交流。因此,泥繪紫砂壺也被紫砂壺器收藏者視為珍寶。
宜興紫砂有自己的獨特語言,紫砂泥繪是用泥漿堆繪的一種特殊裝飾手法,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以紫砂泥繪裝飾茗壺得體協調,充分體現紫砂的工藝美、功能美。泥繪圖景必須緊貼造型氣質與神韻,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平中求奇、不浮華而有層次感。

圖1 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
“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見圖1)以彩色泥繪裝飾壺身,造型古樸、古韻盎然、細膩精致,壺身的泥繪充滿了大自然的生動情趣和人文氣息,莊重而不乏新,大度豁達而又現剛柔相濟的和諧之氣。壺身為扁球狀,壺口與微坡圓狀壺蓋相切,壺底簡潔,為一捺圓底,流自壺腹胥伸自然;壺把高挑圓潤,下留垂耳,與流對應稱勢;橋梁鈕與壺蓋渾然一體,整個壺在扁圓中求韻味。“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的壺鈕與壺蓋銜接處飾以如意造型,使得橋形鈕在壓蓋上用如意襯托出圓滿幽雅的意境,與扁圓飽滿的壺體相呼應,使得整個壺體不僅圓潤飽滿、意味雅致,而且有“萬事如意”的蘊意,此外壺器“圓圓美美”的美好寓意更是難得。“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的設計新穎、造型獨特、工藝講究、做工細膩、線條清晰流暢、手感舒適、色澤純正柔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造型質樸文靜,體現紫砂壺的原味,講究權衡比例和使用功能,堆雕泥繪,光底糙紋、肌理豐富,以質感造意境,這樣使得在品茗之際手感特別舒適。
“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最為出彩的視覺效果,用彩色泥繪技藝在壺腹上以山水亭臺為題材裝飾此壺。在設計上精益求精,在制作上更是講究氣韻,壺身刻繪形象逼真,山水意境十足,使觀者有如身臨其境。中國人與大自然精神交往創造了山水文化,宋代政治家歐陽修親撰的《醉翁亭記》成了吟詠山水亭臺的千古絕唱,蔚然而深秀的瑯琊山鉤沉致遠,醉翁亭仿佛是一尊巨大的古觴,積淀經年的人文形勝似陳年老酒汩汩斟來。繁華而蓊然郁秀之山水,使詩人的生命自然地從天地中汲取了陽剛與陰柔。以清水、小山、亭臺等美景作為彩色泥繪“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的裝飾題材,使得此壺傳統氣息濃郁,更顯古樸典雅、古韻悠悠。
宜興紫砂壺藝包容天地寬廣,既是得天獨厚的紫砂造就,又是由其自身規律和文化氛圍所決定的。一壺春秋往事,一壺香茗,輕啜一口,壺語能清心。一段紅塵夙愿,一份祝福,把盞間,茶香亦醉人。品茗論壺,似乎是在一個午后,朋友幾人暢談人生,別具一番閑情雅致。茶,暫且不論品,能夠輕啜茶香,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再領略“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的壺腹美景,它的錦繡山河清新撲面,更使人耳目一新。再細細思索“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并非只是看到了它古樸迷人的彩色泥繪造型,更有如意的美好寓意蘊含其中,隱隱祝愿著我們的國家如錦繡山河般的前程燦爛光輝。一壺一世界,一壺一人生,有“如意彩色泥繪山水壺”伴隨觀賞錦繡山河,這也是人生的一種生活與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