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艾雯嵐

社會公眾獲取慈善組織信息的途徑主要是通過慈善組織發布的財務報告,因此為了滿足社會公眾對其所控制的資源狀況、負債水平、資金使用的效率效果等的需求,慈善組織應該盡可能完善財務信息的披露,使其信息更為公開化和透明化。英國相關法律對慈善組織信息的披露作了詳細的規定,本文主要從慈善組織結構、管理的披露,業務信息披露、管理支出披露、審計報告、財務預算及業績評價、盡職說明等六方面做一闡釋。
(一)慈善組織結構、管理的披露。組織結構的健全可以形成職位之間的相互牽制,避免管理層舞弊現象的發生。對于慈善組織,組織結構的健全尤為重要。完善的政策制定程序可以反映出基金會的運營是經過理事會的深思熟慮。對于這些信息的披露,捐款者及社會公眾可以據以判斷慈善組織是否值得信賴,是否能夠將資金投資于造福社會公眾的項目。
英國“慈善組織會計和報告制度”強調在年度報告中應該提供關于慈善機構的性質,組織結構、理事會成員的任命、培訓以及慈善組織決策制定程序的信息。另外,需要說明理事會識別出的本組織面臨的主要風險以及針對風險設計出的應對措施。信息披露的詳細水平與慈善組織的規模和復雜程度有關,但信息的提供程度必須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慈善組織業務信息的披露。慈善組織的業務信息是信息使用者最為關注的信息,通過這一信息,捐款人和社會公眾能夠便捷地獲取慈善組織從事社會活動及其資金運用狀況的詳情。英國《慈善法》規定:慈善組織的理事會必須確保會計記錄能夠及時、充分、準確的反映慈善組織的活動事項以及當時的財務狀況,尤其需要全面反映慈善組織每天收到和支出資金的數額、收入的來源和資金的具體去向、資產和負債的金額。SORP要求理事會報告年度內慈善組織的募捐活動,并與設立的募捐活動預算進行比較。
(三)慈善組織管理支出的披露。捐贈者主要關注捐贈的資金是否用于公益項目,慈善組織是否有效地使用資金,而不是對其進行隨意的支配,因此為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慈善組織會計和報告制度”規定慈善組織需要披露理事會在財務年度的支出情況,如:理事會費用支出總額、不同項目費用支出的性質 (差旅費、住宿費等)以及理事會成員的人數。理事會費用支出包括理事會費用的報銷金額和慈善組織支付給第三方的金額。賬戶的注解中需要說明在財務年度發生費用支出的理事會成員的人數,但是不需要提及理事會成員的名字。如果年度內理事會沒有發生任何的費用支出,需要做出相應的說明。另外,慈善委員會在內部財務控制的指引中建議慈善組織應該建立與理事會、職工和志愿者支出費用相關的適當的程序機制。
(四)審計報告的披露。為了保證慈善組織財務的公開透明度,對于規模較大的慈善組織專門設立了審計與財務年度檢查制度,并要求在年報中對審計報告進行披露。根據2011年《慈善法》的規定:如果慈善組織的年收入超過50萬英鎊或者慈善機構的收入超過賬戶基礎和年末資產總額超過326萬英鎊,必須接受專業年度審計:對于總收入超過2.5萬英鎊的慈善機構,需要由獨立的檢查者或法定審計人員對賬戶進行檢查。
(五)財務預算及業績評價。對慈善組織活動進行監控的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對預算的控制,因此在年度末應該對下一年度每一慈善領域的收入和支出進行適當和可行的估計,即進行全面的預算。英國慈善組織的年度報告中需要說明慈善組織未來的計劃,其中包括未來持續期間的宗旨和主要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所計劃實施的活動項目。
中國慈善透明報告(2011)顯示,有84%和82%的網絡公眾希望了解公益慈善組織的財務信息 (機構人力及行政成本、審計報告)和業務信息(籌款活動、資金使用情況),有53%和56%的公眾希望了解公益慈善組織的基本信息 (組織名稱、工作領域、宗旨)和治理信息。可見,網絡公眾更加關注公益慈善組織的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而英國對該方面的信息披露有詳盡的規定,因此,我國的基金會可以借鑒英國慈善組織的做法。
(一)基金會組織結構及管理的披露。一方面,我國的基金會應該披露組織的結構構成,如理事會成員的人數、任職狀況、聘任政策和程序;另一方面,理事會決策的制定程序及理事會權力的下放。基金會運用資金進行項目贊助和投資活動,不可避免會面臨相應的風險,理事會應該披露識別出的風險及相關的風險應對措施,使公眾對基金會的狀況有全面的把握。
(二)實施的項目及相應的資金支出。英國的慈善組織在年度報告中會詳盡地列出本年內所資助的項目,以及每一項目具體的資金支出。這樣不僅可以使公眾獲得關于資助項目的信息,判別其是否屬于公益性項目,用以評價理事會成員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而且可以明晰捐助資金的使用情況。我國的基金會同樣會接受捐助者的捐款,同樣會涉及捐贈款項的使用情況,因此也需要說明基金會年度內所資助的項目及款項的具體支出。捐助資金時,理事會應該確保對于要資助項目進行了詳細周密的考慮,能夠實現慈善組織的價值和目標,且充分考慮了這樣做將面臨的財務或名譽風險。
(三)完善基金會費用支出的披露。我國的基金會應該詳盡的披露費用的支出狀況,建立費用的支出政策,即哪些費用屬于組織的費用,那些支出不應該記錄費用賬戶。完善費用的支出事項和報銷程序,但是相對于單單披露費用的數字,組織內部應該建立相應的費用控制機制及信息披露機制,加強費用的管理,這樣更有助于增強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
(四)建立第三方監管組織。英國《慈善法》規定財務年度總收入超過了10000英鎊的慈善組織必須在慈善委員會進行登記注冊,而登記注冊的慈善機構必然要接受公眾的監督。慈善委員會經常組成調查小組或聘請個人對非豁免的慈善組織進行調查,要求被調查的組織提供相關信息,慈善委員會將調查結果進行公布。任何個人在年度報告的存管年限內可以向慈善組織要求進行查閱,比如慈善組織的規模、目標、歷史財務情況、業務活動和收入。我國可以借鑒英國的做法,成立第三方監管組織,對基金會進行適時、必要地調查,保證基金會的合法運行,促使基金會履行其組織宗旨和善款的正確使用,防止出現善款挪用的狀況。加大社會公眾對基金會的監督,使社會公眾參與到基金會的構建中。
(五)對基金會實施審計。審計師的報告有助于公眾對基金會資金的運用狀況有更好的把握。對于規模大的基金會,由于其資助項目多,且支出的金額大,此類基金會必須聘請獨立的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我國的《基金會管理條例》規定: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定的公益事業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其中上一年總收入包含利息收入、募集資金、接受捐贈和投資收益,不包括原始基金);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審計人員進行審計時應該重視對這兩面的查看。基金會還需要加強對平時大金額資金支出的監管,對項目實施審計,并將審計結果(資金的運用狀況、資助的效果等)傳遞給社會公眾。對于規模小的基金會,支付審計費用有可能帶來負擔,那么第三方監管組織可以聘請審計人員或者由內部有專業審計知識的人員對基金會進行審計,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對小規模基金會的監管,而且有助于強化社會公信力。
————————
英國慈善基金會網站。